【摘要】 目的 应用生物反应器培养细胞和病毒,大规模生产人用狂犬病疫苗。方法 以巴斯德 PV2061 为毒种,以143代以内Vero细胞为培养基质,应用生物反应器,每升投放25 g 微载体,灌流式细胞培养,连续收获病毒液,经浓缩、灭活、 纯化,制成 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结果 细胞培养密度达1.2×107~1.5×10⁷个/ml,病毒感染后可连续收获18~22 d, 病毒最高滴度8.5 LogLDø/ml,平均滴度7.6 LogLD50/ml。经柱层析纯化,杂蛋白去除率达99.95%以上,总蛋白含量≤80 μg/g,DNA含量≤10 pg/0.5ml,GP 含量3.5~4.5 IU/0.5ml,效力≥4.5 IU/0.5 ml 。 结论 应用生物反应器细胞培养,可以大规模生产 优质 Vero 细胞人用狂犬病疫苗。
分类: 狂犬病疫苗
评估在澳大利亚蝙蝠狂犬病病毒和狂犬病暴露后预防中血清学的益处
潜在狂犬病病毒暴露的暴露后预防(PEP)包括伤口管理、狂犬病疫苗接种,可能包括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RIG)。如果存在PEP失败的风险,有时需要进行狂犬病血清学检查。
蝙蝠处理者的狂犬病暴露前预防
狂犬病是由弹状病毒科的几个成员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脑脊髓炎。它通过被患有狂犬病的动物(尤其是狗)咬伤或抓伤的唾液传播。一旦出现症状,几乎总是致命的。
在亚洲和非洲的许多国家,狂犬病仍然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95%的人类死亡发生在这些国家。暴露后治疗(PET)使用含或不含狂犬病免疫球蛋白(HRIG)联合狂犬病疫苗,如果在暴露后正确和及时给予,在预防疾病方面非常有效。
基于狂犬病中和抗体水平的狂犬病加强剂时机指南
加强剂量的需求取决于个人暴露前预防的适应症(准备)和持续暴露的可能频率。对于那些可能经常暴露于病毒的人,如蝙蝠饲养员,应在首次完成一年后给予一次加强剂量的疫苗。此后,应每3至5年或根据血清学进一步加强剂量。日常处理狂犬病病毒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每6个月进行一次狂犬病抗体检测,如有需要,应提供加强剂。
施用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英国针对未免疫个体的计划是接种4剂疫苗(+/-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HRIG))的时间间隔如下:0、3、7和21天。
狂犬病预防:与病毒赛跑
2017年7月,有媒体报道西安32岁的龙女士被流浪狗咬伤脚踝,当天前往医院进行伤口处理并接种疫苗,但仍不幸于受伤后的第28天因狂犬病病发身亡。新闻一出即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为这似乎与我们多年来对狂犬病的印象不太相符。被咬之后,不是只要及时接种疫苗就没事了吗?可你知道在被病犬咬伤后,狂犬病病毒正以怎样的速度奔向你的大脑?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能跑赢病毒吗?
世界卫生组织狂犬病专家磋商会 第三版报告
世界组织狂犬病专家磋商会第三版报告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解读问答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解读问答 1.《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
狂犬病相关问题解答
疫苗专家解答 狂犬病 狂犬病 狂犬病在美国有多普遍? 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发生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