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开发可以大规模生产的疫苗,研究人员首先必须培养用于开发这些疫苗的病毒或细菌——数量大且一致性高。与细菌相比,细菌在合适的生长培养基中可以在实验室环境中生长,病毒不能自行繁殖,需要活细胞感染。病毒感染细胞后,它会使用细胞自身的成分来产生更多的自身拷贝。
因此,虽然早期细菌疫苗的材料可以在没有实验动物的实验室中生长,但试图开发病毒疫苗材料的研究人员面临着额外的挑战。由于在活宿主之外培养病毒的技术尚不可用,他们仅限于从受感染的动物宿主那里获取材料。
在开发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早期努力中,研究人员发现该病毒不仅可以在人类中引起疾病,还可以在猴子中引起疾病。这导致了 1930 年代使用从感染脊髓灰质炎的猴子(例如猴子脊髓)中提取的材料开发的候选疫苗的早期现场试验。这些候选药物被证明是危险的,有时会导致接种疫苗的肢体瘫痪。使用神经系统组织提取的疫苗比使用其他方法开发的疫苗具有更高的副作用(疫苗材料中的髓磷脂可以刺激不良的神经系统反应)。试验停止了,研究人员继续寻找另一种培养病毒用于疫苗开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