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破伤风

破伤风是一种由破伤风毒素作用引起的急性疾病,破伤风毒素是由破伤风梭菌感染后释放的。破伤风孢子存在于土壤或粪便中,并可能通过刺伤、烧伤或抓伤进入体内——这可能不会被注意到。细菌在损伤部位厌氧生长,潜伏期为4至21天(最常见的是大约10天)。
这种疾病的特点是骨骼肌普遍僵硬和痉挛。肌肉僵硬通常涉及下巴(锁颌)和颈部,然后变得普遍。病死率从10%到90%不等;婴儿和老人的死亡率最高。它与潜伏期的长短和重症监护的可用性成反比。
破伤风永远无法根除,因为孢子通常存在于环境中,包括土壤中。破伤风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精彩内容参见 阅读更多!!! 点击文章标题或阅读更多!!!

第29章:天花和猴痘

天花
天花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是影响人类的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天花病毒是一种DNA病毒,是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的成员,痘病毒科还包括牛痘和猴痘。1979年12月,全球根除天花认证委员会宣布世界无天花,这一宣言于1980年5月得到世界卫生大会的批准。
猴痘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感染引起的罕见疾病。猴痘病毒与引起天花(天花病毒)和牛痘的病毒相关但不同。猴痘的名称源于1958年在丹麦的一个实验室里首次在猴子身上发现这种病毒。
1970年首次描述了人类猴痘,当时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农村地区,区域性的天花消除发现了具有类似表现的该疾病的散发病例。此后,尼日利亚、刚果共和国、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喀麦隆和中非共和国爆发了霍乱。猴痘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一种从动物传播给人类的有机体。动物宿主最有可能是啮齿动物,尽管尚未确定最终的宿主。继1977年全球根除天花后,猴痘已成为人类正痘爆发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天花疫苗接种停止后正痘免疫力下降有关(Rimoin et al. 2010)。
猴痘的传播可能发生在人与感染的动物或人的病变、体液、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时;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材料,如床上用品。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呼吸道或粘膜进入人体。
潜伏期为5至21天,但接触后通常为6至13天。大多数患者经历轻微的自限性疾病,在发病3周内可以看到自发和完全的恢复。然而,严重的疾病会发生,有时会导致死亡。儿童、孕妇和免疫抑制个体患严重疾病的风险更高。
猴痘病毒有两个遗传分支:中非和西非。中非分支与更严重的人类疾病相关,据报道病死率高达10%。相比之下,西非分支与较轻的疾病相关,病死率为3-4%。猴痘被列入英国国家高后果传染病名单(HCID)。

精彩内容参见 阅读更多!!! 点击文章标题或阅读更多!!!

第28a章: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潜伏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重新激活引起的,通常是在初次感染后几十年。
原发性VZV感染通常发生在儿童期,并导致水痘(varicella);有关这方面的更多信息,请参见第三十四章。在原发性VZV感染后,病毒进入感觉神经,并沿着神经传播到感觉背根神经节,并建立永久性潜伏感染。潜伏病毒的再活化导致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并与免疫衰老或免疫系统抑制有关,即免疫抑制治疗、HIV感染、恶性肿瘤和/或年龄增长。据估计,英格兰和威尔士70至79岁人群的带状疱疹年发病率约为每100,000人中790至880例(van Hoek et al., 2009),见图1。带状疱疹的风险和严重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带状疱疹的最初症状通常始于受影响皮肤区域(皮区)的异常皮肤感觉和疼痛。作为前驱症状的一部分,可能出现头痛、畏光、不适和不常见的发热。在几天或几周内,单侧水疱(充满液体的水泡)皮疹通常出现在皮肤分布中。在免疫受损的个体中,可能会出现涉及多个皮区的皮疹。受影响的区域可能会强烈疼痛,并伴有感觉异常(皮肤刺痛、刺痛或麻木),并且强烈瘙痒是常见的(Gilden et al., 1991)。皮疹通常持续两到四周。

精彩内容参见 阅读更多!!! 点击文章标题或阅读更多!!!

第28章:风疹

风疹是一种由披膜病毒引起的轻微疾病。可能有轻度前驱疾病,包括低烧、不适、鼻炎和轻度结膜炎。涉及耳后和枕下腺体的淋巴结病可能先于皮疹出现。皮疹通常是短暂的,呈红斑状,主要见于耳后、面部和颈部。临床诊断是不可靠的,因为皮疹可能是短暂的,并不是风疹所特有的。

风疹通过飞沫传播。潜伏期为14至21天,大多数人在接触后14至17天出现皮疹。风疹患者在症状出现前一周至皮疹出现后四天具有传染性。

精彩内容参见 阅读更多!!! 点击文章标题或阅读更多!!!

第27章: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属成员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脑脊髓炎。该疾病可能由狂犬病病毒基因型1(经典狂犬病)引起,或由与狂犬病相关的狂犬病病毒引起。这些表现在临床上难以区分。涉及人类疾病的狂犬病相关病毒包括欧洲蝙蝠病毒和澳大利亚蝙蝠病毒(ABLV)。
感染通常是通过被患有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或抓伤,最常见的是狗。在世界的某些地方,其他动物是重要的暴露源。在欧洲部分地区(包括英国),在食虫蝙蝠中发现了EBLV-1和EBLV-2,它们偶尔会导致人类疾病。

精彩内容参见 阅读更多!!! 点击文章标题或阅读更多!!!

第27a章:呼吸道合胞体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一种包膜RNA病毒,属于肺炎病毒属中的副粘病毒科。该病毒具有编码11种蛋白质的非节段单链负向基因组。病毒上的两种表面糖蛋白(G和F)具有帮助病毒结合和融合到细胞的重要功能。糖蛋白G将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F将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的质膜融合,因此病毒可以进入宿主细胞。F蛋白还刺激感染细胞的质膜融合,导致在组织培养中观察到的特征性“合胞体”模式。基于G蛋白的结构变异,RSV的两个主要亚型(A和B)已被确定。每种亚型的优势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并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关。该病毒缺乏流感病毒中存在的神经氨酸酶和血凝素表面糖蛋白(Black,2003)。

精彩内容参见 阅读更多!!! 点击文章标题或阅读更多!!!

第26章: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急性疾病,由三种脊髓灰质炎病毒血清型之一(血清型1、2和3)通过胃肠道入侵引起。该病毒在肠道中复制,对神经组织有很高的亲和力。通过血流传播到易感组织或通过逆向轴突运输到中枢神经系统。这种感染最常见于临床上不明显,或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从发烧到无菌性脑膜炎或麻痹不等。可能会出现头痛、胃肠功能紊乱、不适以及颈部和背部僵硬,伴有或不伴有瘫痪。根据脊髓灰质炎病毒类型和社会条件,儿童隐性感染与麻痹性感染的比例可能高达1000比1,成人为75比1(Sutter et al., 2004)。

精彩内容参见 阅读更多!!! 点击文章标题或阅读更多!!!

第25章:肺炎球菌

荚膜是肺炎链球菌最重要的毒力因子;没有荚膜的肺炎球菌通常没有毒性。已经鉴定了超过90种不同的荚膜类型。在常规结合疫苗接种计划之前,约69%的侵袭性肺炎球菌感染是由十种(14、9V、1、8、23F、4、3、6B、19F、7F)最常见的血清型引起的(Trotter et al., 2010)。

精彩内容参见 阅读更多!!! 点击文章标题或阅读更多!!!

第23章:腮腺炎

腮腺炎是一种由副粘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常表现为双侧腮腺肿胀,尽管也可能表现为单侧肿胀。腮腺炎之前可能有几天的非特异性症状,如发热、头痛、不适、肌痛和厌食。无症状腮腺炎感染很常见,尤其是在儿童中(Plotkin and Orenstein, 2004)。

精彩内容参见 阅读更多!!! 点击文章标题或阅读更多!!!

鄂ICP备202301337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