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是一种以肝脏为目标的血液传播病毒,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起炎症和肝损伤。它通过血液与血液的接触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在受感染血液调查所涵盖的病例中,感染的发生是因为患者接受了用病毒感染者的血液制成的治疗产品。
在其他情况下,感染可以通过当前或以前的静脉注射药物传播,或者通常在丙型肝炎非常常见的地方,例如在南亚部分地区,通过在医疗或美容过程中接触受污染的血液传播。婴儿潮一代(1945年至1965年出生的人)由于在发现病毒之前进行的输血和医疗程序,丙型肝炎感染率较高(在美国,每30人中就有1人感染)。
全球约有5000万人患有丙型肝炎,每年有100万新感染病例。在一些人中,长期感染会导致肝脏瘢痕形成(肝硬化),然后是肝衰竭和肝癌,每年约有四分之一人死亡。
“输血肝炎”——一个人接受输血后的肝脏炎症——于 1969 年被描述,但直到 1989 年才首次发现丙型肝炎,这一发现导致了 2020 年诺贝尔医学奖。
到 1991 年,英国对献血进行了常规病毒筛查。然而,在此日期之前,已有数万人接受了被丙型肝炎污染的血液制品。这导致许多人长期感染,数千人死于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