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和蛔虫:浣熊相关传染病

This entry is part 139 of 139 in the series 狂犬病疫苗

Rabies and Roundworm: Raccoon-Associated Infectious Diseases

2月. 25, 2019

  
Chocolate Raccoon浣熊在人类邻居中的名声显然是模棱两可的。这些动物因闯入密封良好的垃圾桶并享受里面的东西灾难性的凌乱大餐而臭名昭著,但它们的浇水行为,即它们将溪流中的食物在水中摩擦以检查它,使它们因奇怪的人形挑剔而名声(尽管可能不准确)。当他们搬进阁楼时,他们很不满,在这个过程中撕掉瓦片,破坏风管,撕碎绝缘材料,但他们也经常被描绘成可爱的卡通朋友,甚至是可爱的巧克力流氓(图 1)。

实际上,两种关于浣熊的看法都有道理——它们是聪明的、非常灵巧的生物,能够打开罐子并记住复杂的任务,但它们也可能是有问题甚至危险的害虫。虽然与浣熊的大多数不愉快互动都涉及这样或那样的财产损失,但直接或间接接触浣熊很少会导致致命的神经系统感染。

Baylisascaris procyonis: 浣熊蛔虫

就像拧开罐子和打开垃圾桶盖一样,浣熊如厕是一种复杂而熟练的行为,从远处读起来很吸引人,而在现实中遇到则不那么吸引人。浣熊建立公共排便地点,称为厕所,通常在树根或树桩或岩石顶部。除了通常令人讨厌之外,这些厕所还会对小孩构成危险,他们在户外玩耍时可能会食用浣熊粪便或被粪便污染的污垢或碎屑。这种接触会导致疾病传播,因为浣熊粪便通常含有浣熊蛔虫 Baylisascaris procyonis 的卵。

当人类宿主摄入虫卵时,幼虫被释放并穿透肠壁,进入血液并在各种组织中迁移,包括肝脏、心脏、肺和眼睛。在这些器官中,它们会导致内脏幼虫移行症和眼部幼虫移行综合征,类似于弓蛔虫属引起的综合征。然而,B. procyonis 感染最可怕的并发症是幼虫迁移到中枢神经系统,在那里它们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性脑膜脑炎,通常会导致永久性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或死亡(神经幼虫移行症)。

如果在发现摄入浣熊粪便后立即给予驱虫药阿苯达唑联合皮质类固醇治疗,作为暴露后预防可能有帮助,但其对寄生虫已经开始引起疾病的患者的疗效可能较低。幸运的是,B. procyonis 脑膜脑炎似乎极为罕见,报告的病例不到 30 例,其中大多数发生在 2 岁以下的儿童中。

Cross-section of larvae of B. columnaris in the brain of a laboratory-infected mouse, 400X (The appearance of B. procyonis in human tissue would be similar.)
实验室感染的小鼠大脑中柱状芽孢杆菌幼虫的横截面,400X(B. procyonis 在人体组织中的外观相似。

 B. procyonis 引起的神经幼虫移行症通常根据相符的临床和暴露史以及一致的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来怀疑。基于组织中幼虫鉴定的明确诊断(例如 来自脑活检或尸检;图 2),通常是不可能的,但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血液和 CSF 血清学检测,可以在临床表现一致的情况下确认诊断。如果临床医生怀疑患者患有 B. procyonis 病并希望进行血清学检测,则必须联系 CDC 的寄生虫主题专家,他们全天候提供帮助,以诊断和管理可能危及生命的寄生虫感染,以讨论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暴露史。如果专家同意临床表现与可能的 B. procyonis 感染一致,他们将要求提交血清和 CSF 样本进行血清学检查。

狂犬病

狂犬病是另一种罕见但具有破坏性的神经系统疾病,可以通过浣熊传播,它与贝利萨蛔虫一样出名。狂犬病是一种单链 RNA 病毒,通过接触受感染动物的唾液传播,这可能直接通过咬伤或动物唾液污染抓痕或伤口而传播。在美国,积极的宠物疫苗接种计划已经实施了几十年,野生动物占狂犬病病例的 90% 以上。在过去 3 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浣熊是美国报告的狂犬病病例数量最多的地区,尽管自 1990 年代初以来这一数字一直在下降。这种下降可能部分是由于口服狂犬病疫苗计划使用含疫苗的诱饵针对浣熊,该计划在防止狂犬病向西传播方面取得了成功,浣熊主要存在于美国东海岸的浣熊种群中。

人类狂犬病病例在美国极为罕见,每年仅报告几例。例如,2015 年报告了 3 例人类病例:一名患者在访问菲律宾时因被狗咬伤而感染狂犬病,一名患者因在怀俄明州与蝙蝠接触而感染狂犬病,一名患者在波多黎各因猫鼬感染狂犬病。尽管这种疾病在美国极为罕见,但它是一个重大的国际健康问题,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造成约 59,000 例病例,其中大部分是由于在狗狂犬病仍然普遍的地区被狗咬伤造成的——而且这种疾病几乎都是致命的。

人类狂犬病的预防依赖于动物疫苗接种和对被潜在狂犬病动物咬伤或抓伤的人及时进行暴露后预防 (PEP) 的结合。狂犬病 PEP 包括伤口护理、狂犬病疫苗接种,以及对于以前未接种过狂犬病疫苗的人,还包括使用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尽管某些暴露总是需要进行 PEP(例如蝙蝠咬伤),但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州公共卫生实验室可以帮助医生根据该地区不同动物的狂犬病患病率来确定在特定暴露后是否需要进行 PEP。

Direct fluorescent antibody test indicating rabies antigen in brain tissue from an infected animal.
直接荧光抗体检测显示受感染动物脑组织中含有狂犬病抗原。

动物和人类的狂犬病诊断检测方法不同。疑似患有狂犬病的动物(包括咬伤人类后被捕获的野生动物)几乎总是被安乐死进行检测,但狂犬病风险低的宠物可能会被隔离并在咬伤后观察狂犬病症状,以避免安乐死。安乐死动物的检测涉及在州公共卫生实验室进行的脑组织中狂犬病抗原的直接荧光抗体检测(图 3)。如果检测结果为阴性,则接触动物的人通常不需要接受 PEP。如果怀疑人类患有狂犬病,则进行一系列诊断测试,其中可能包括唾液或皮肤活检的 PCR、血清和脑脊液的抗体检测,以及对颈背皮肤活检中毛囊基部发现的皮肤神经中的狂犬病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这项测试在州公共卫生实验室进行,并密切咨询,必要时 CDC 会参与其中。

预防浣熊相关感染

由于在美国,浣熊传播的这两种罕见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选择非常有限,因此预防至关重要。避免接触浣熊及其厕所是最简单、最有效的预防措施。然而,有时可能会发生接触,特别是考虑到浣熊愿意生活在人类居住地附近,在这些情况下,及时进行医学评估,并且根据暴露的性质,适当的暴露后预防至关重要。几乎所有针对贝利蛔虫和狂犬病的诊断性检测都是在州公共卫生实验室和/或 CDC 进行的,与这些地点的专家讨论可以帮助临床医生确定可能需要进行哪些检测、PEP 和治疗。

浣熊是聪明的动物,具有有趣的进食和排便行为,最好从宽远的距离观察。任何被浣熊咬伤或抓伤的人,或可能无意中吃了浣熊粪便的人,都应立即就医。如果您是一名医生,在接触浣熊后寻求医疗护理,或者正在联系实验室进行诊断检测,请记住:您所在州的公共卫生实验室 CDC 是有关浣熊相关人畜共患感染的检查和管理的最佳信息来源。

在人畜共患病中了解有关动物和人之间传播的疾病的更多信息:可从动物和人类传播的传染病,第 4 版。


作者:Thea Brennan-Krohn

Thea Brennan-Krohn

Thea Brennan-Krohn 是贝丝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 (BIDMC) 美国医学微生物学委员会的外交官。她是波士顿儿童医院儿科传染病的主治医师,也是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的博士后研究员。

Hits: 1

发表回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