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92867424007815?dgcid=raven_sd_via_email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将疫苗学领域置于全球意识的中心,强调疫苗作为变革性公共卫生工具的重要作用。最近,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Katalin Kariko和Drew Weissman,以表彰他们在mRNA疫苗开发方面的开创性贡献,从而认可了疫苗的影响。在这里,我们提供了过去两个世纪中导致约27种许可疫苗开发的关键创新的历史视角,以及有望在未来改变疫苗的最新进展。反向疫苗学、合成生物学和基于结构的设计等技术革命将几十年的疫苗失败转化为针对脑膜炎球菌B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成功疫苗。同样,mRNA疫苗的速度和灵活性深刻地改变了疫苗的发展,新佐剂的进步有望彻底改变我们调节免疫的能力。在这里,我们强调了系统免疫学领域令人兴奋的新进展,这些进展正在改变我们对人类对疫苗免疫反应以及如何预测和操纵它们的机械理解。此外,我们讨论了主要的免疫学挑战,如学习如何刺激人类持久的保护性免疫反应。

 

介绍

爱德华·詹纳于1796年首次实施疫苗接种,这是现代医学中最古老、最具成本效益的医疗干预措施之一。1,2尽管有大约27种许可的疫苗,提供针对24种以上病原体的保护,3开发针对许多病原体的疫苗仍然具有挑战性。尽管如此,下一代抗原设计和mRNA疫苗快速发展的结合4导致了高效新冠肺炎疫苗的开发,并使疫苗学领域备受瞩目。新冠肺炎疫苗的快速发展是基于病原体监测、基因组学、基于结构的抗原设计、递送技术和人类免疫学几十年的进步,这些进步在疫情期间汇聚。这些疫苗的巨大成功再次证明了疫苗作为救生设备的首要地位,它将继续在控制未来的大流行中发挥重要作用。这种创新的轨迹是自Jennerian时代以来疫苗领域的一个标志,正如我们所知,它正在对疫苗学产生变革性的影响。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提供了疫苗学的历史观点,重点是技术创新及其对未来疫苗发展的影响。我们将讨论分为四个部分:(1)首先,我们提供了疫苗学中一些关键创新的历史观点;(2)我们讨论疫苗效力的相关性,最近由系统免疫学的进展推动;(3)讨论了佐剂的作用机理和重要性;(4)最后,我们讨论了开发未来疫苗需要克服的主要挑战。

历史视角

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

疫苗利用了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自然能力。关于自然免疫的第一次描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30年。雅典历史学家修昔底德,5在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写了一篇关于一场瘟疫的报道,这场瘟疫杀死了雅典三分之一的人口。这种传染病是如此的具有破坏性,以至于即使在同一个家庭中,也没有人敢去照顾病人。然而,人们注意到,一旦康复,个人就不会再次生病,因此,只有那些已经康复的人才有责任照顾生病和垂死的个人。这标志着与自然免疫有关的第一个具体线索。
然而,在人类历史上,通过暴露于自然或故意感染来利用自然免疫力产生抵抗力的能力已经被广泛使用。一个广为人知的例子来自1000多年前的古代中国,在那里,对天花感染赋予终身免疫的观察导致了暴露前接种的过程。具体而言,从经历轻度感染的个体的干燥脓疱中收集材料,并用于接种(感染)健康个体,使其对未来的暴露具有抗性。6这种做法被称为“变异”,在世界许多地方流行起来,英国驻土耳其大使的妻子蒙塔古女士在18世纪20年代将变异的过程引入了英国。从那里开始,这种做法在18世纪扩展到了西方世界的其他地方。7,8虽然打疫苗非常有效,但也很危险,会引起高烧和一些伤亡。疫苗的历史在1796年彻底改变了,当时一位乡村医生爱德华·詹纳观察到,一种从奶牛乳头传染给人类的轻度脓疱样疾病似乎也赋予了对天花的终身免疫力(表1)。9为了检验他的假设,詹纳给一个名叫詹姆斯·菲普斯的小男孩接种了来自奶牛的脓疱内含物,结果显示这个孩子对随后的天花攻击有抵抗力(图1)。新的程序标志着疫苗接种领域的开始(从瓦卡在拉丁语中是奶牛的意思)。利用詹纳的原理,天花在1979年从地球上彻底根除,这是在詹纳发现轻度感染即可获得免疫力,特别是不需要经历严重疾病的近两个世纪之后。詹纳的创新性观察发现,自然免疫可以安全地实现,风险最小,系统而有效地彻底改变了与病原体的斗争,并催生了疫苗接种领域。

表1. 人类疫苗的发展史

活的或减毒活的杀死整个有机体灭活毒素多糖或结合物重组蛋白重组载体mRNA
18世纪
1798天花(1798年)
19世纪
1896伤寒(1896);霍乱(1896年)
1897瘟疫(1897年)
20世纪
1923–1927结核病(卡介苗)(1927年)百日咳(全细胞)(1926年)加入明矾的灭活白喉类毒素(1923年)和灭活破伤风类毒素(1926年)疫苗
1935–1938黄热病(1935年)流感(1936年);立克次氏体 (1938)
1955–1957口服脊髓灰质炎(1957年)灭活脊髓灰质炎(1955年)
1969–1977风疹、麻疹、腮腺炎(1969年)加入明矾的灭活炭疽毒素(1970)脑膜炎球菌多糖(1974);肺炎球菌多糖(14价)(1977年)
1980–1987腺病毒(1980年)狂犬病(细胞培养)(1980年);蜱传脑炎(1981年)肺炎球菌多糖(23价)(1983年);流感嗜血杆菌B型多糖(1985年)和结合物(1987年)乙型肝炎表面抗原(1986年)
1989–1992伤寒(沙门氏菌TY21a) (1989年)日本脑炎(鼠脑)(1992年)
1993–1999霍乱(减毒)(1994年);水痘(1995年);轮状病毒重配(1999年);冷适应流感(1999年)无细胞百日咳——灭活成分B.百日咳,包括其含有明矾佐剂的毒素(1996)伤寒(ⅵ)多糖(1994)霍乱重组毒素B(1993);莱姆·OspA(1998)
21世纪
2000肺炎球菌结合物(七价)(2000年)
2005–2010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2006年);轮状病毒(减毒和新重配)(2006年)霍乱(仅WC)(2009年);日本脑炎(Vero细胞)(2009年)脑膜炎球菌结合物(四价)(2005年);肺炎球菌结合物(13价)(2010年)人类乳头瘤病毒——加德西(四价)(2006年);重组带状疱疹(2006);人乳头瘤病毒Cervarix(二价)(2009年)
2013脑膜炎球菌B蛋白(2013年);重组季节性流感疫苗(fluk)(2013年);Gardasil人类乳头瘤病毒(9价)(2014年)
2019–2020表达埃博拉抗原的水泡性口炎载体(2019);表达埃博拉抗原的Ad26载体(2020)辉瑞/BioNTech和Moderna开发的表达刺突蛋白的新冠肺炎mRNA疫苗76
2021阿斯利康开发的表达新冠肺炎刺突蛋白的重组复制缺陷型猿猴腺病毒(cha DOX 1);由让桑开发的表达新冠肺炎刺突蛋白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血清型26 (Ad26)国药集团研制的明矾佐剂新冠肺炎病毒全灭活疫苗;北京科兴研制的明矾佐剂新冠肺炎病毒全灭活疫苗AS01佐剂的重组环子孢子疟疾抗原疫苗B葛兰素史克(GSK)开发的(RTS,S)
2022由Bharath Biotech公司开发的含有Alhydroxquim II佐剂的全灭活病毒型新冠肺炎疫苗
2023Novavax公司开发的含基质-M佐剂的重组蛋白冠状病毒肺炎疫苗;牛津大学和印度血清研究所开发的含基质-M佐剂的重组环子孢子疟疾抗原疫苗
2024含AS01的重组RSV F蛋白抗原E佐剂(葛兰素史克)或无佐剂(辉瑞)Moderna开发表达F蛋白的RSV mRNA疫苗
改编自普罗特金的疫苗;第7版;ElsevierHealth.com以及Bali Pulendran在Bill Paul的《基础免疫学》中关于疫苗的章节,第8版;沃尔特斯·克鲁瓦。

  1. 下载:下载高分辨率图像(827KB)
  2. 下载:下载全尺寸图像

图1. 历史上的技术突破推动了疫苗创新

该图强调了疫苗领域历史上的重大进步,这些进步极大地促进了疫苗学领域的发展。
在詹纳实验近一个世纪后,罗伯特·科赫和路易斯·巴斯德发现传染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路易斯·巴斯德推测暴露于减毒病原体也可以赋予免疫力(图1)。因此,巴斯德开始开发多种方法来干燥,热灭活,将病原体暴露于氧气,或在不同的动物宿主中传代,以防止病原体引起疾病。巴斯德从一个概念证明开始,他证明了他可以在接种引起鸡霍乱的减毒细菌后保护鸡免于死亡多杀巴氏杆菌,10为减毒病原体疫苗的开发铺平了道路。然后,他着手开发一种狂犬病疫苗,其策略是使用干燥空气来削弱狂犬病病毒的毒性,并表明他可以在动物中提供针对该疾病的保护。鉴于在动物身上取得的有希望的结果,他于1885年成功地使用了狂犬病疫苗,挽救了被患狂犬病的狗咬伤的男孩约瑟夫·梅斯特的生命。11,12
在巴斯德成功后不久,1890年,埃米尔·冯·贝林和柴田北里发现,从白喉毒素攻击后幸存的豚鼠中收集的血清能够治愈受感染的动物,并进一步在攻击前提供保护。13到19世纪末20世纪,很明显传染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而且血清转移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此外,很明显,通过削弱或杀死传染性病原体或通过接种非致命形式的病原体毒素而生产的疫苗可以在健康人群中产生免疫力并提供疾病保护。这些连续的创新浪潮导致了抗白喉、破伤风和炭疽的救命血清的生产。此外,生产了针对伤寒、鼠疫、霍乱以及后来针对百日咳(表1)。Albert Calmette和Camille Guérin通过将牛的直系同源物结核分枝杆菌牛型结核菌,通过动物230次来减弱细菌。14这种疫苗名为卡介苗,来自卡介苗,仍然是唯一被批准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1924年,英国的格伦尼和法国的拉蒙发现,白喉和破伤风毒素可以用甲醛完全解毒。15这一发现导致了至今仍在用于预防白喉和破伤风的毒素疫苗的开发。
几十年后,当在鸡蛋或细胞培养中大量培养病毒成为可能时,抗病毒疫苗被开发出来。161935年,马克斯·泰累尔通过在实验室传代病毒开发了黄热病17D疫苗。17同样,1936年,托马斯·弗朗西斯能够在含胚胎的鸡蛋中培养流感病毒,这促进了1940年第一个流感疫苗的开发。16然后,Enders、Weller和Robbins对用于病毒生长的细胞培养基质的关键技术开发使得许多灭活或减毒病毒疫苗得以开发,包括1954年的Salk疫苗和1963年的Sabin疫苗,用于预防脊髓灰质炎。18继脊髓灰质炎疫苗之后,20世纪60年代,塞缪尔·卡茨(Samuel Katz)、莫里斯·希勒曼(Maurice Hilleman)和斯坦利·普洛特金(Stanley Plotkin)分别开发了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疫苗。19,20此外,在1975年,Michiaki Takahashi利用细胞培养中的连续传代开发了减毒水痘活疫苗,为许多其他病毒疫苗的开发开辟了道路。21

多糖和结合疫苗

1969年,Goldsheneider和Gotschlich报道了具有抗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抗体的人可以免于疾病。22,23这一观察使他们开发了从细菌中纯化高分子量多糖的新方法,从而开发了针对脑膜炎球菌A和C(图1)。抗原纯化方面的这一重大创新引领了其他几种荚膜多糖疫苗的开发,包括肺炎球菌疫苗、流感嗜血杆菌,还有伤寒。24然而,不幸的是,尽管多糖疫苗在成人和老年人中提供了强有力的保护,但这些疫苗在最易受这些感染的婴儿中效果不佳,部分原因是缺乏由多糖疫苗刺激的辅助性T细胞(Th)反应。为了克服这一挑战,Porter Anderson、John Robbins、Rachel Schneerson和David Smith将多糖结合到载体蛋白(如白喉毒素或破伤风类毒素的无毒形式),提供强大的th信号以促进对多糖的免疫。25这一创新导致了结合多糖疫苗的开发和许可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和伤寒。

重组DNA

在20世纪60年代末,已经开发了大量针对病原体的疫苗,这些疫苗可以被杀死或减毒(表1)。征服新疾病需要新技术。需要新技术的疾病包括乙型肝炎,这种病毒不能在培养基中生长,也不能减毒。1976年,莫里斯·希勒曼通过从高病毒载量个体的血浆中纯化抗原,开发了一种灭活疫苗26 (图1)。该疫苗提供了抗感染保护,但由于安全和供应链问题,这种疫苗的可持续性值得怀疑。值得注意的是,在1979年,Pablo Valenzuela和Bill Rutter发表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核苷酸序列,27到了1982年,该小组改造了一种酵母菌株,使其产生重组抗原的表面蛋白,与病毒产生的表面蛋白没有区别。28由酵母产生的抗原提供了无限量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并允许在1986年批准第一个重组疫苗。29不久之后,在1992年,Lowi和Shiller从昆虫细胞中表达了人类乳头瘤病毒(HPV)L1抗原。值得注意的是,昆虫细胞产生了类似病毒的L1抗原形成的纳米颗粒,这诱导了强大的中和抗体,30从而在2006年获得了预防宫颈癌的疫苗许可。31受这些结果的启发,重组DNA被用于工程百日咳博德特氏菌表达一种失去毒性的突变百日咳毒素。32,33与甲醛灭活的毒素相比,这种基因解毒的毒素诱导了5倍高滴度的毒素中和抗体。这一进步导致了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获得许可。

基因组学和反向疫苗学

在结合疫苗革命中,开发了针对脑膜炎球菌A、C、Y和W的疫苗,开发了针对脑膜炎球菌B (MenB)的疫苗(在欧洲和美国引起超过60%的脑膜炎球菌脑膜炎病例34)被证明是困难的,因为MenB多糖与自身抗原相似。尽管为鉴定替代的MenB抗原做了一些努力,但迫切需要新的技术。1995年,Craig Venter发表了第一个活生物体的基因组序列,为新抗原的发现奠定了基础35 (图1)。Craig Venter、Richard Moxon和Rino Rappuoli之间的联盟导致了完整的MenB基因组测序,结果发现了90多种新的表面抗原,其中30种诱导了杀菌抗体。选择了三种抗原,并开发成疫苗,于2013年获得许可。36MenB疫苗开创了基因组革命,激发了“反向疫苗学”领域,这是今天疫苗发现的基础。35

基于结构的抗原设计

21世纪的巨大进步,X射线晶体学、冷冻电子显微镜和核磁共振极大地加速了疫苗的开发,提供了一种可视化和工程化抗原的方法37 (图1)。抗原(通常与保护性抗体复合)的原子结构的测定提供了驱动强大中和反应所需的目标相互作用的分辨率。例如,使用结构导向设计,来自三个变体的非重叠表位被缝合在一起成为单个分子,以产生独特的通用MenB免疫原。38类似地,尽管疫苗设计失败了近50年,39来自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融合(F)蛋白的结构导向设计最终导致了2023年高免疫原性和保护性疫苗的开发。40,41,42具体来说,融合前的形式,包含关键的中和抗体位点,非常不稳定,倾向于进入融合后状态,不能引发中和抗体反应。然而,在2012年,杰森·麦克勒朗、彼得·邝和巴尼·格拉汉姆发表了F融合前构象的第一个X射线结构,允许该团队通过插入二硫键和三聚化结构域来设计稳定的融合前抗原,这稳定了分子并将其锁定在融合前状态,诱导了强水平的中和抗体。43两种稳定的F蛋白疫苗于2023年获得许可。40,41使用相同的原理,新冠肺炎疫苗开发了一种为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开发的结构导向方法,4根据杰森·麦克勒朗之前对冠状病毒的研究,通过添加两个脯氨酸,将刺突抗原锁定在融合前状态。44
基于结构的稳定突变导致了HIV包膜(Env)的发展,该包膜能够结合一些最有效和最广泛的中和抗体。Rogier Sanders,约翰·摩亚和他的同事设计了BG505 SOSIP.664,用二硫键连接了HIV Env抗原的两个亚单位gp120和gp41,并用I559P取代稳定了蛋白质,将抗原锁定在融合前状态。45,46,47第一次,在兔和猕猴中用BG505 SOSIP.664加佐剂免疫导致诱导显著的自体中和抗体应答。然而,这些抗体对其他HIV毒株仍表现出最小的中和广度。在一些慢性感染HIV和由于突变而相继出现多种HIV变异的人群中,广泛中和抗体(bnab)的发展提高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即模拟这种相继暴露于不同Env蛋白的疫苗接种策略可能有助于“引导”B细胞对产生bnab的克隆的发展作出反应。这种方法包括用免疫原引发,所述免疫原可以结合在初始的抗原特异性B细胞上表达的B细胞受体(所谓的“种系靶向”),随后用一系列免疫原进行加强免疫,每种免疫原与前一种稍有不同,其“引导”B细胞克隆沿着发育途径发育,最终产生产生bNAb的B细胞。48例如,Bill Schief设计了一种最小的CD4结合位点抗原eOD-GT8,这是一些最有效和最广泛的bNAbs(如VRC01)靶向的区域。49在1期研究中,eOD-GT8能够触发VRC01家族的原始种系前体B细胞,该细胞可以在转基因种系BCR表达小鼠的进化途径上进化到连续的步骤。50类似的基于结构的种系靶向抗原方法也正在针对流感等其他病原体进行开发,目标是开发一种“通用流感疫苗”。51然而,与人工智能(AI)的爆炸相关联,结构导向疫苗设计和种系靶向的创新步伐大幅加快。人工智能驱动的蛋白质折叠预测现在能够预测几乎任何肽/蛋白质的结构,能够快速整合稳定突变,工程形状免疫优势,以及能够选择移植蛋白质设计的最小区域。52,53

合成生物学、病毒载体和mRNA疫苗

唐·吉布森(Don Gibson)和克雷格·文特尔(Craig Venter)在2010年开创了轻松制造合成基因的能力,54使得直接从基因组序列合成疫苗成为可能,而不需要接触病原体。第一个例子是在2013年,中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在互联网上发布了一种新的H7N9禽流感病毒的序列。55,56,57这种病毒已经导致中国三人死亡,并且具有疫情病毒株的所有特征。58当许多小组试图获得这种病毒来制造常规疫苗时,圣地亚哥的Craig Venter的小组第二天就下载了序列,并在一天之内合成了血凝素(HAI)和神经氨酸酶基因,然后连夜运往诺华。这些基因被用来制造两种疫苗:(1)一种常规的亚单位疫苗,通过反向遗传学生产,然后在卵和细胞培养物中进行病毒生长55和(RNA疫苗56 (图1)。mRNA疫苗和用于生产常规疫苗的重组流感毒株在序列可用后1周内就准备好了,而在病毒可用于常规疫苗开发前几个月就准备好了。这种亚单位疫苗是第一种来自合成生物学的疫苗,在临床试验中获得成功。59
然而,直到又过了7年,我们才看到合成疫苗彻底改变了现代疫苗学。2020年1月10日,中国疾控中心在互联网上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病毒的基因组序列。第二天,全球350多个实验室能够下载该序列,并开始生成S抗原的合成基因。合成基因被用来制造完全合成的mRNA疫苗44;构建重组病毒载体(主要是非复制型腺病毒)60,61,62;或者构建重组哺乳动物,63昆虫或植物细胞来表达S蛋白。64,65所有的方法都很有效,但是mRNA获得紧急使用授权的速度最快,距离序列可用仅11个月。66病毒载体其次获得许可,而重组蛋白由于需要发酵和纯化过程以及添加佐剂而变慢。尽管蛋白质生产有所延迟,但蛋白质工程的技术进步,特别是纳米颗粒设计的技术进步,导致了强大、持久和广泛的免疫原性的诱导,标志着使用新的蛋白质设计策略优化免疫的机会。67,68,69,70
然而,合成疫苗的力量超越了感染目标,因为反向疫苗学、基因测序和合成疫苗设计的革命已经改变了癌症疫苗领域71并有望冲击耐受性疫苗领域。72在肿瘤学背景下,癌症中专有免疫原性新抗原的发现导致了测序算法的发展,该算法定位为与健康参考组织基因组相比,快速定义测序肿瘤中独特的专有基因组突变(新抗原),以构建个性化的癌症疫苗。73新抗原序列用于设计一系列新表位,在个性化合成疫苗中发现,这些疫苗已开始显示出在胰腺癌治疗中的重要前景71和黑色素瘤。74,75,76

测量和预测疫苗结果

虽然疫苗在限制新冠肺炎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但针对结核病、艾滋病毒、疟疾等的疫苗。仍然不能引发保护性免疫反应。77因此,尽管抗原测序、抗原设计和疫苗递送的新模式发生了革命,但疫苗设计过程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仍未开发,该部分涉及特异性和选择性地训练免疫反应以驱动保护性免疫反应。78除了疫苗技术的激增,免疫学技术也出现了平行的激增,这为针对各种病原体的保护性免疫的特征和机制提供了见解79 (图1)。然而,免疫学和众多可用疫苗平台的完全融合(图2)尚未完全实现,但可能会推动疫苗开发的下一场革命,确保每种疫苗都经过战略性设计,以利用最有效的免疫反应来控制和清除目标病原体。

  1. 下载:下载高分辨率图像(893KB)
  2. 下载:下载全尺寸图像

图2. 人类传染病的主要疫苗平台

这幅漫画展示了在过去200年中发展起来的各种疫苗平台,以及属于每个疫苗平台类别的许可疫苗的例子。对于一些最近开发的疫苗,包括新冠肺炎和RSV疫苗,我们在括号中标明了疫苗开发商。

保护的相关因素

历史上,候选疫苗的成功是通过一系列漫长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来评估的,以衡量疫苗对症状性疾病、严重疾病或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常,疫苗开发管道包括在动物模型中对候选疫苗进行临床前测试,随后是评估安全性的1期临床研究,随后是评估疫苗免疫原性的2期研究,随后是通常涉及数万受试者的3期功效研究,以最终确定疫苗针对症状性感染的功效。803期试验所涉及的高成本和时间对快速评估许多有希望的候选疫苗刺激有效免疫反应的能力构成了主要障碍。评估疫苗效力的另一个途径是所谓的受控人类感染模型(CHIM ),在该模型中,接受疫苗或安慰剂的健康人类志愿者被有意暴露于受控环境中的病原体。已经为几种感染建立了这样的CHIMs,包括疟疾、流感、伤寒、霍乱、百日咳、志贺氏菌和新冠肺炎。81,82,83,84,85,86,87,88值得注意的是,口服霍乱活疫苗Vaxchora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根据CHIM研究批准的第一种疫苗。89
对于许多疫苗来说,疫苗接种引起的抗原特异性抗体的数量被用作免疫学终点,标志着“保护相关性”,被假设为疫苗效力的替代物。90有限数量的疫苗仅在保护相关性方面获得许可,仅在由于病原体传播有限而无法进行效力试验的疫苗设置中。因此,对于大多数病原体而言,需要进行疗效试验,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免疫相关终点的真实预测影响的压倒性监管不确定性有关。
保护相关性通常在接种疫苗后几周测量,并且代表与那些死于感染/疾病的个体相比,在受保护的个体中富集的免疫学生物标记。91传统上,相关物被用于针对同一病原体的有希望的新疫苗候选物的监管批准,或者用于在先前没有评估的人群中延长同一疫苗的监管批准。92病原体特异性抗体的测量已被用作几乎所有临床批准疫苗的保护相关性,最近的例子是减毒活基孔肯雅疫苗。93具体而言,病原体特异性抗体滴度已被用于量化针对病毒和细菌病原体的保护水平,中和抗体滴度已被用于量化针对病毒或细菌毒素的免疫,调理吞噬细胞抗体滴度已被用于鉴定抗菌活性。90能够引发与这些免疫相关性相当或更高水平的疫苗被认为已经达到了保护性免疫的特征。这些测试已经变得非常标准化,并且执行起来相对简单。对于每种病原体,在临床前开发期间建立特异性抗体测量,以定义具有最高预测值的生物标志物。

重新定义关联

尽管广泛使用抗体滴度作为许多疫苗保护的相关因素,但对抗体的关注掩盖了免疫系统的复杂性,免疫系统已经进化出多种防御机制,包括T细胞和先天免疫来抵抗病原体。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保护性免疫与抗体反应无关。例如,对于水痘病毒疫苗接种,水痘特异性T细胞已被证明是防止水痘病毒再激活的最佳指标,并被认为是儿童和老年人保护的潜在相关因素。94,95,96类似地,尽管通常使用1/40的HAI抗体滴度作为保护的关联,但是免疫的额外标志,包括高强度的病毒特异性流感特异性T细胞反应97,98,99和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100,101,102与突破性疾病的减少相关,无论接种后抗体滴度如何。同样,对于新冠肺炎疫苗,针对中和抗性病毒的持久保护能够引起全球传播浪潮,这可能是由疫苗诱导的T细胞免疫反应赋予的,103,104先天免疫,或替代抗体功能。105因此,确定与疾病保护相关的精确免疫机制可以为设计更有效的下一代疫苗或指导加强活动提供非常有价值的见解。
对于许多复杂的病原体,如艾滋病毒、疟疾和结核病,传统的抗体测量无法在疫苗设计中提供预测价值,保护性免疫的相关性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定义。106,107,108例如,在早期的HIV疫苗试验中,甚至在异常高的HIV Env结合滴度下也会发生感染。106,109相反,三十年的后续研究表明,bNAbs,而不是结合抗体或类型特异性中和抗体,对抵御这种快速进化的病原体至关重要。类似地,如上所述,对于RSV,针对稳定形式的F蛋白的中和抗体滴度,而不是针对未折叠的F蛋白的总抗体,是开发保护性RSV疫苗的关键免疫决定因素。43然而,有趣的是,在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后,与中和抗体相比,结合抗体滴度被证明对预防疾病同样具有预测性。110
与艾滋病毒疫苗失败类似,能够诱导强烈抗体反应的疫苗只能提供部分抗结核保护107和疟疾。108许多候选疫苗对这种复杂病原体的失败强调了我们对有助于控制或清除人类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机制范围的不完全了解。对于这些感染中的许多,T细胞和B细胞反应以及先天反应,特别是在器官中的局部反应,都与控制和清除有关。111,112因此,可能有必要放弃为抗体滴度开发的简单线性功能信号模型。事实上,以前旨在确定与保护相关的抗体阈值的策略可能不太可能有助于解释对这些复杂病原体的保护。相反,“保护的相关因素”可能更合适,在这种情况下,多种免疫机制的平衡可能协调互补地有助于病原体的识别、控制和清除。例如,当满足两个条件时,可以实现针对病原体的保护:(CD8组织驻留记忆(TRM)细胞的频率满足给定的阈值,和(2)中和抗体滴度的大小达到某个阈值。此外,这些免疫反应可能会在不同族群间互相补偿,因此疫苗可以诱导较高数量的T细胞113或抗原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114可能需要较低阈值的中和抗体来提供持久的抗感染保护。
因此,随着我们对哺乳动物免疫反应的复杂性的日益了解,包括T细胞、先天免疫以及抗体效应子功能的协调作用,迫切需要对人类对疫苗接种的免疫反应有更深入、机械的了解。因此,开发融合免疫学和疫苗学创新的策略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来表征保护性免疫反应,并利用这种反应建立“靶免疫谱”(TIP),以帮助指导高度保护性疫苗接种策略的设计(图3)。类似于系统生物学最近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应用,115定义疫苗接种后的保护性免疫反应的变革性影响可以为塑造疫苗诱导的免疫所需的保护机制提供关键见解,从而为未来提供针对病原体的最广泛保护。

  1. 下载:下载高分辨率图像(1MB)
  2. 下载:下载全尺寸图像

图3. 系统免疫学工具包

这幅漫画描绘了过去几十年中出现的新技术,这些技术是疫苗学和免疫评估革命的关键。

用系统生物学改造疫苗学

人类免疫系统由几十个特化细胞亚群组成的复杂网络组成,这些细胞亚群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种器官中。疫苗接种导致一系列复杂的事件,涉及多个器官中多种细胞类型的协调作用,如果成功,可导致免疫反应的产生,从而针对给定病原体提供保护和免疫记忆。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高通量“组学”技术的出现,如RNA测序(RNA-seq)、高分辨率质谱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CyTOF质谱血细胞计数器(CyTOF)、表观基因组图谱、单细胞RNA-seq和测序可转座染色质分析(ATAC-seq)和全基因组CRISPR筛选,以及人工智能的惊人进展,为破译人类免疫接种反应的复杂性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方法116,117 (图3)。
使用系统生物学工具定义预测对疫苗接种的免疫反应的早期分子标记的这种方法的第一个概念证明来自对黄热病YF-17D减毒活疫苗免疫原性的免疫学预测因子的系统生物学分析,118这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疫苗之一。该疫苗已在全球范围内为超过6亿人接种,有效率超过95%。通过分析血液中的转录、细胞和细胞因子反应,全面分析健康成人对YF-17D疫苗接种的免疫反应,并确定疫苗接种几天内诱导的与抗原特异性CD8相关的分子相关性+T细胞反应和中和抗体反应。118,119在两项独立的研究中,YF-17D疫苗在接种后几天内诱导了强烈的1型干扰素(IFN)抗病毒信号。此外,机器学习工具能够预测抗原特异性CD8+独立盲法试验中T细胞和中和抗体反应的准确率超过90%。118这些研究为将基于系统的分析用于其他疫苗铺平了道路,包括针对流感、脑膜炎球菌感染、带状疱疹、疟疾和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115,120,121,122类似地,最近的一项研究整合了来自13种疫苗的28项研究的820名成人的3000多份样本的转录数据,并分析了疫苗接种诱导的抗体反应的特征。分析显示,指向强有力的成浆细胞反应的转录信号与所有疫苗的抗体反应的大小相关并可预测抗体反应的大小。120因此,系统生物学方法不仅可以定义单个疫苗后的免疫原性生物标志物,还可以识别预测跨疫苗类型和平台的疫苗反应的共同免疫生物标志物。
系统生物学工具的使用也揭示了防止感染的新的相关因素。比如卡兹明等人。121分析了接种了三次连续剂量的AS01b佐剂RTS,S疟疾疫苗的人的免疫应答,或在用表达环子孢子蛋白(CSP)的腺病毒35 (Ad35)载体初次免疫后接受两次RTS,S/AS01b免疫的人的免疫应答,随后通过暴露于疟原虫-受感染的蚊子,最后一次免疫接种后3周。两种疫苗都产生了50%的保护作用,但是保护作用的相关性是不同的。对于RTS,S-only方案,CSP-特异性抗体滴度的大小与保护作用相关,与此一致,最后一次疫苗接种后7天的成浆细胞应答的血液转录信号与抗体滴度和保护作用相关。然而,在接受Ad35-CSP初次免疫的组中,抗体反应较低并且与保护无关。相反,它是多功能CD4的频率+与保护相关的T细胞,先天免疫的早期信号和树突细胞(DC)激活与保护高度相关。这项研究强调了在CHMI研究中使用基于系统的方法来定义相关因素的效用,并证明了针对恶性疟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实现。
在上述使用RTS,S疫苗的CHIM研究中,深入的抗体谱显示了ADCC和嗜中性粒细胞调理吞噬细胞CSP特异性抗体在预防疟疾感染中的关键作用114横跨两臂,突出了体液免疫反应的定性而非定量特征。同样,在一项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研究中,静脉注射卡介苗疫苗,产生了近乎灭菌的保护作用结核分枝杆菌(Mtb),具有深度抗体谱的系统免疫学谱揭示了CD4辅助T细胞、补体固定抗体和自然杀伤(NK)细胞之间的关键协调,123,124为控制肺部细菌相关的保护信号提供了意想不到的见解。总之,这些研究强调了在CHIM和灵长类动物挑战研究中使用基于系统的方法来定义保护相关性的效用。
此外,深度抗体谱的使用揭示了针对许多病原体的保护中意想不到的抗体效应机制。11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具体来说,深入的功能性体液分析揭示了调理吞噬细胞抗体在灵长类动物中通过两种不同的免疫途径和两种不同的疫苗平台抵抗HIV类似物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的关键作用。125这些数据表明,除了bNAbs之外,抗体促进吞噬作用的能力可以导致病毒颗粒的快速清除。类似地,深度抗体谱表明单核细胞调理吞噬作用在对抗RSV中的重要作用129以及嗜中性粒细胞调理吞噬作用和补体激活作用,用于对抗埃博拉病毒。128
系统免疫学概况也为免疫系统调节疫苗以引发保护性免疫反应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的见解。例如,他们揭示了人类宿主微生物群在形成疫苗诱导免疫中的作用的第一个因果证据,135,136胆固醇代谢在形成疫苗反应中的关键作用,137,138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之间的氨基酸感应通路139和疫苗反应的强度。此外,最近的研究揭示了佐剂通过先天免疫的表观遗传印记诱导广泛抗病毒防御的新机制,这一发现导致了“表观遗传佐剂”的概念140目前正在对此进行评估。这些研究共同为疫苗设计提供了关键线索,以克服抑制免疫的潜在途径,包括替代疫苗平台或佐剂。

佐剂101

早在20世纪20年代,人们就清楚地认识到,全灭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本身就是有效的疫苗,并能引发强大的免疫力。然而,亚单位疫苗,如白喉或破伤风类毒素疫苗,诱导弱且短命的免疫,表明这些组分疫苗需要一些帮助才能使它们稳定和有效。141,142测试了几种潜在的佐剂(adjuvare拉丁语中帮助的意思),导致最终鉴定铝的氢氧化物或磷酸盐(称为明矾)作为疫苗诱导免疫的稳定剂和增效剂(图1)。自最初获得许可以来的70多年里,明矾是数十亿人用于婴儿和成人疫苗的唯一佐剂,因为它具有显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表2)。143尽管其他几种佐剂在临床前模型中显示出有效作用,但由于安全性和耐受性问题,大多数佐剂未被批准用于人类。事实上,佐剂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是有时它们会引起不良反应。这可以是局部的(如红斑或疼痛)或全身的(如发热和肌痛)。在极少数情况下,也会出现过敏反应等严重不良事件。144

表2. 已获许可的人类疫苗中使用的佐剂

助理员作文包括在许可的疫苗中
明矾硫酸铝钾炭疽、DT、DTaP (Daptacel)、DTaP (Infanrix)、DTaP-HepB-IPV (Pediarix)、DTaP-IPV (Kinrix)、DTaP-IPV (Quadracel)、DTaP-IPV/Hib (Pentacel)、DTaP-IPV-Hib-HepB (VAXELIS)、HepA (Havrix)、HepA (Vaqta)、HepB (Engerix-B)、HepB (PREHEVBRIO)、HepB (Recombivax)、HepA/HepB (Twinrix)、HIB (PedvaxHIB)、HPV(gard
MF-59水包油角鲨烯,吐温80;跨度85四价季节性流感疫苗
AS04明矾+ MPL (TLR4配体)Cervarix人乳头瘤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疫苗;Fendrix乙型肝炎疫苗
AS03水包油角鲨烯α-生育酚,吐温80预混合H5N1疫情流感疫苗;甲型H1N1疫情流感疫苗
AS01MPL (TLR4配体)+皂苷皂树树(QS21),封装在脂质体中Mosquirix RTS,S疟疾疫苗;Shingrix带状疱疹疫苗;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
CpG-1018富含CpG核苷酸的22聚体单链DNA乙型肝炎疫苗
Matrix-M皂苷来自皂树树+胆固醇+磷脂NVX-CoV2373新冠肺炎疫苗和R21疟疾疫苗
Alhydroxyquim II吸附在明矾中的合成TLR7/TLR8激动剂COVAXIN新冠肺炎疫苗
尽管如此,纯化抗原(单独使用时免疫原性很差)的发展使得开发能够增强疫苗免疫原性的新佐剂成为必要。因此,M59(一种水包油乳剂)是第二种被批准用于人类的佐剂,于1997年获得批准,旨在提高季节性流感疫苗(表2)。145在一项针对幼儿的单次一对一试验中,接受MF-59佐剂疫苗的儿童对实验室确认的流感的有效率为86%,相比之下为43%,并且被证明是诱导针对新出现的疫情H5N1禽流感的免疫所必需的。59,145,146,147不久之后,开发了第二种水包油乳液(AS03)。148这两种佐剂都获得了许可,并在2009年疫情H1N1猪流感中使用。149,150此外,最近,AS03被开发并与几种新冠肺炎疫苗联合使用,包括在哺乳动物、昆虫或植物细胞中表达的抗原。151,152,153总的来说,这些佐剂不仅能提高抗体滴度,还能增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低反应人群的免疫力。154
在20世纪90年代的合成疫苗革命中,先天免疫和模式识别受体的发现促进了新型佐剂的发现、开发和合理设计。142,148第一个设计许可的佐剂是AS04,由明矾和单磷酰脂质A (MPL)组成,MPL是Toll样受体4 (TLR4)的选择性激动剂。155AS04被包括在一种被批准的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中,并显示出优异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表2)。156第二个获得许可的设计佐剂是AS01,一种含有MPL和皂苷QS-21的脂质体制剂。148这种佐剂最初于2015年获准用于儿童RTS,S疟疾疫苗,以克服通常在幼儿中观察到的低反应性,157但后来它也被批准用于水痘带状疱疹疫苗的开发,并被推荐给老年人。156然而,最近,该佐剂与稳定的preF RSV疫苗联合使用,获得了与针对该病毒的强有力保护相关的许可。40
然而,除了水包油佐剂之外,其他先天免疫受体的发现引发了小分子或寡核苷酸筛选,用于鉴定多种TLRs、STING和NOD的新型激动剂。158,159从这些筛选中,鉴定了几种TLR9寡核苷酸激动剂、几种TLR7/TLR8和新的刺激刺痛的小分子激动剂。160其中,TLR9激动剂CpG寡脱氧核苷酸(ODN) 1018寡核苷酸被发现,并于最近在含佐剂的乙型肝炎疫苗中获得许可,该疫苗提供与传统的3剂疫苗方案相当的2剂疫苗免疫。161此外,这种CpG还用于几种基于S蛋白的新冠肺炎疫苗。68,162,163类似地,已经鉴定了几种TLR7/TLR8激动剂,包括新合成的咪唑并喹啉酮3M052、Alhydroxiquim-II和AS37,这些小分子因其能够引发强烈的抗体反应而被选择。68,164,165AS37设计有一个间隔区和一个磷酸尾,通过吸附到疫苗上来保持佐剂的共定位,从而避免脱靶炎症刺激。164在基于蛋白质的新冠肺炎疫苗中,佐剂诱导了强大的细胞免疫,并诱导了增强的ADCC诱导抗体。68最近,Alhydroxiquim-II,一种也与明矾结合的TLR7/TLR8,被批准用于数百万各种年龄的人的灭活新冠肺炎病毒疫苗中,为这种分子的安全性和佐剂性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166,167此外,3M052已用于多项啮齿动物和灵长类动物艾滋病毒疫苗试验,导致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的强劲扩展,能够中和更广泛的病毒。165,168此外,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紧急情况也使得其他佐剂的测试和许可成为可能,包括Matrix-M,一种基于皂苷的佐剂,在基于重组S蛋白的疫苗中获得批准。63,169总之,在免疫学发现的推动下,过去27年佐剂工具包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此外,新出现的对佐剂的比较分析已经开始指出它们诱导T细胞、B细胞、功能性抗体和持久反应的能力的差异。

疫苗学面临的主要免疫学挑战

免疫学工具在疫苗学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指导疫苗开发以触发最有效的提示,而且有望帮助解决疫苗学中的主要挑战。这些挑战(“普遍挑战”)存在于大多数疫苗中,无论具体的病原体是什么,包括免疫学挑战(例如,获得持久的保护性免疫)以及监管挑战。此外,还有其他社会(如疫苗犹豫)和经济(如融资)挑战,不在本次审查的范围之内。在当前的讨论中,我们将主要关注免疫学挑战。尽管如此,我们将触及一些监管挑战,包括建立保护和反应原性的相关性,因为它们与我们对人类免疫系统的新兴知识直接相关。此外,新冠肺炎的经验强调了全球为疫情做好准备的必要性,流行病预防创新联盟(CEPI)支持“100天任务”,开发和部署针对下一个疫情的下一种疫苗。170我们认为,每一个挑战的解决方案都严重依赖于我们预测、理解和控制人类疫苗接种免疫反应的能力。特别是,我们将集中讨论以下挑战:(1)开发“终身疫苗”,诱导高度持久和广泛的免疫反应;(2)诱导大量的CD8+人类的T细胞反应;(3)利用粘膜组织中抗体、T细胞和先天反应之间的协同作用;(4)与缺乏疫苗诱导的保护和反应原性的相关性和机制的知识相关的监管挑战;(5)在100天内开发出疫情疫苗。下面,我们讨论这些普遍的挑战,并讨论克服这些挑战的潜在策略。

开发终身疫苗

激发持久的保护性免疫是疫苗学的一大挑战171 (图4)。对临床上明显感染的保护通常被认为是由预先存在的防止宿主细胞感染的抗体介导的。相反,对严重疾病的保护被认为依赖于抗原特异性CD8+杀死受感染细胞的T细胞,从而限制病毒负荷。110然而,如下文将讨论的,疫苗接种诱导的针对感染和/或疾病的保护可以通过多种免疫机制的协同作用来介导,包括预先存在的抗体水平、抗原特异性记忆B和T细胞应答以及先天免疫。因此,理解对疫苗接种的持久保护性免疫的性质需要全面理解免疫的不同机制,这些机制可能因病原体、传播位点或病原体致病的区域而异。然而,历史上,中和抗体反应被认为是针对许多感染如麻疹、腮腺炎、水痘、天花、黄热病和新冠肺炎的保护性免疫的主要机制。90类似地,在细菌疫苗的情况下,促进巨噬细胞吞噬细菌的杀菌抗体和调理吞噬抗体,已经被机械地与对抗几种细菌的保护作用联系起来。91因此,引发长期抗体反应是开发终身疫苗的关键一步,这种疫苗在单次免疫后可诱导持久保护。

  1. 下载:下载高分辨率图像(697KB)
  2. 下载:下载全尺寸图像

图4. 疫苗学面临的普遍挑战

该图显示了疫苗设计的主要未来挑战。在提高持久性、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规划组织常驻免疫、快速开发疫苗以及围绕高度预测性机械生物标志物开发监管策略方面取得的进展表明,有望彻底变革传染病及其他疾病的疫苗开发。
Slifka及其同事的一项开创性研究表明,在美国成年人群中,许多病毒感染如麻疹、腮腺炎和水痘诱导的中和抗体滴度非常稳定,估计半衰期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水痘)的50年到牛痘的92年到超过500年和3000年。172与此相一致,活病毒疫苗诱导的抗体反应可以持续一生。与对病毒和活病毒疫苗的高度持久的抗体反应相反,对破伤风和白喉抗原的抗体反应减弱得更快,估计半衰期为11年和19年。此外,在灭活的亚单位疫苗中,例如针对季节性流感的亚单位疫苗,百日咳博德特氏菌肠道沙门氏菌血清型伤寒,还有脑膜炎奈瑟菌,以及针对艾滋病毒和疟疾的候选疫苗。对疫苗免疫反应持久性数据的解释需要注意的是,亚临床暴露于地方性病原体可能会增强免疫反应并导致持久性增强。然而,在牛痘疫苗接种的情况下,估计可能是准确的,因为天花已于1980年根除,而且在美国,没有已知感染人类的地方性正痘病毒。
最近对新冠肺炎mRNA疫苗的研究表明,初次免疫后,在最初的6-12个月内,对原始WA.1毒株的结合或中和抗体反应的持久性下降了10倍,衰减率约为56天173,174,175,176,177。第三次或第四次加强免疫后,抗体滴度增加,但体液免疫反应的持久性仅适度改善,半衰期约为76天。177,178然而,峰值中和活性低于主要关注的病毒变体(VOCs),针对Omicron BA.2.75.2、BQ.1.1和XBB.1.5的中和抗体滴度显著下降(相对于WA.1毒株,滴度分别下降48倍、71倍和66倍),反应下降至低于检测限6个月。177这些数据强调了两个关键点:(1) mRNA疫苗诱导的免疫反应从免疫原性峰值开始衰减,以及(2)这些疫苗不能诱导与类型特异性反应水平相同的bNAbs。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疫苗诱导的T细胞和记忆B细胞免疫反应非常稳定。179然而,逃避中和抗体反应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频繁出现,加上抗体滴度的下降,使得定期加强免疫成为必要。然而,鉴于加强免疫仅提供短暂的传播阻断活性窗口,并且事实上,即使针对中和抗性变异体,针对严重性和死亡的保护也持续存在,180,181推荐对脆弱人群进行常规加强免疫,这些人群可能没有能够快速控制和清除病原体的强有力的既往反应。182
两个主要的注意事项模糊了对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后保护性免疫持久性数据的解释:(1)几乎所有的研究都只估计了疫苗接种后第一个6-12个月内的抗体应答半衰期,在此期间,大多数疫苗的抗体滴度会迅速下降,随后的几个月和几年内滴度会保持更稳定的水平。因此,缺乏Slifka研究中获得的长期抗体滴度数据,172以及缺乏任何加强免疫,对评估由新冠肺炎mRNA疫苗诱导的免疫反应的真正长期持久性提出了挑战。(2)假设对新冠肺炎的保护仅由中和抗体介导。在这种情况下,接种疫苗后,对严重疾病和死亡的保护作用持续存在,甚至对中和抗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也是如此,这表明疫苗诱导的免疫反应,而不是血清中和抗体滴度,提供了保护作用。提出了几种替代的相关性,包括交叉反应性T细胞应答,183持久性抗VOC调理吞噬抗体,105,184,185或者能够补充VOC特异性中和抗体反应的快速发展的记忆性体液免疫反应。186,187因此,虽然中和抗体可能在免疫接种后很快减弱,但了解减弱的细胞免疫和抗体的Fc介导功能是充分了解针对新冠肺炎的免疫保护的持久性的关键。
虽然我们目前的新冠肺炎疫苗的最终目标是减少疾病,但未来的新冠肺炎疫苗和针对呼吸道病原体的疫苗的最终目标将是防止传播。110,188,189,190然而,阻断传播需要产生大量的抗体,特别是在上呼吸道的传播部位。对维持抗体滴度的免疫学机制的理解仍处于初级阶段。小鼠和人类的实验表明,骨髓中长寿命的抗体分泌浆细胞(LLPCs)在维持抗体滴度方面起着关键作用。172,186,191因此,学习如何设计能够有效刺激LLPCs产生的疫苗是疫苗学的一个主要挑战。活病毒疫苗黄热病疫苗YF-17D诱导显著持久的抗体应答,这与在不同的DC亚群上触发多个TLR相关,这一事实提高了与灭活疫苗一起给予的佐剂可诱导这种强烈持久的抗体应答的可能性。192含有TLR4和TLR7/TLR8配体的合成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纳米颗粒与可溶性抗原一起给药,在小鼠中诱导了强烈和持久的抗体反应、生发中心反应、滤泡th细胞反应和LLPCs192在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中。165此外,由TLR配体的组合诱导的抗体反应在小鼠中持续终生,并且需要多个DC亚群的活化和B细胞的直接活化。类似地,将3M-052包封到PLGA纳米颗粒中诱导了非常高的量级和持久的长期骨髓浆细胞反应,该反应持续超过一年,165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以确定佐剂是否会影响持久性。按照这些思路,经历了一些衰退的新冠肺炎mRNA疫苗不触发TLR2、TLR3、TLR4、TLR5、TLR7或炎症小体激活,也不触发坏死性凋亡或焦凋亡细胞死亡途径。193添加激活先天反应的佐剂是否能增强免疫反应的持久性目前尚不清楚。
除了佐剂之外,最近的数据表明抗原释放的动力学在形成抗体反应的持久性方面起着关键作用。194,195最近的研究表明,释放抗原和/或佐剂的递送系统在活生物体内具有延迟释放动力学,例如渗透泵或缓释凝胶,可以增强抗体反应的强度和持久性。194虽然认为抗原释放的延迟动力学是这种增强和持续的抗体反应的决定因素,但也有可能先天免疫细胞的持续活化也有助于更强、更长寿命的生发中心(GCs ),最终导致维持抗体反应的更高PC的产生。

诱导大量的CD8+人类的T细胞反应

尽管大多数针对感染的疫苗接种策略集中于诱导中和抗体反应,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CD8诱导的细胞免疫的关键作用+T细胞在抗病毒免疫中对感染如HIV、113,196疟疾,197流感,97,198新冠肺炎,199,200和癌症71 (图4)。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可以杀死病毒感染的细胞,减少病毒负荷,清除感染的细胞,并可能改善疾病症状。然而,尽管在小鼠中,活病毒疫苗或佐剂疫苗可以诱导有效的CD8+T细胞反应,在人类中,只有活病毒疫苗可以诱导高强度抗原特异性效应物CD8+T细胞反应和记忆CD8+T细胞反应。201基于蛋白质的疫苗大量诱导CD4+T细胞反应,202mRNA疫苗也诱导CD8+人类的T细胞免疫,176,179尽管比用活病毒疫苗观察到的量级小。201病毒载体诱导细胞毒性CD8免疫的倾向与最初的病毒抗原载量有关203和先天信号。例如,小鼠实验表明,YF-17D诱导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通过多种TLR以MyD88依赖的方式产生反应,表明靶向特定TLR的佐剂有可能引发CD8+人类的T细胞反应。118与此一致,在小鼠中,显著的CD8+TLR佐剂亚单位疫苗可诱导T细胞反应。204类似地,通过C-型凝集素受体(CLR) DEC205将抗原递送至特定的树突状细胞(经典的1型树突状细胞(cDC1s ))也显示出促进抗原向CD8的交叉呈递+T细胞。205然而,在人类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中,亚单位疫苗,即使与有效的佐剂一起递送,也不会诱导大量的CD8+与用活病毒疫苗观察到的反应相当的T细胞反应。202因此,学会诱导大量的抗原特异性CD8+人类的T细胞反应仍然是疫苗学的一个主要挑战,这可以通过更深入地了解启动时释放这些有效效应机制所需的先天信号来克服。

利用粘膜组织中抗体、T细胞和先天反应之间的协同作用

最近的工作强调了TRMs的关键作用,TRMs在组织内长期存在,并提供对抗病原体的前线前哨功能206 (图4)。当病原体进入粘膜部位时,抗原特异性TRMs被迅速激活,并在局部微环境中协调浆细胞的募集和先天反应的激活。我们最近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的研究表明,诱导高水平的gag特异性CD8+与单独用有佐剂的HIV Env免疫所提供的保护相比,通过异源病毒载体方案接种TRMs,与有佐剂的HIV Env蛋白协同,导致针对粘膜猿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SHIV)攻击的增强且更持久的保护。113引人注目的是,在仅用有佐剂的HIV Env免疫的动物组中,300的中和抗体滴度与保护相关,但是在异源载体加Env组中,与保护相关的中和抗体的阈值低得多。使用粘膜组织中的单细胞转录组学,证明了原地的用gag激活TRM导致了组织中先天反应的增强,如粘膜先天细胞和CD4中的一组抗病毒限制因子所证明的+T细胞。这些结果表明CD8+由异源病毒载体(HVV)免疫方案诱导的TRMs在介导针对SHIV感染的保护中与抗体应答和先天应答协同作用。113与这些结果和最近在猕猴中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或接种疫苗的研究一致,CD8+如果中和抗体反应不是最佳的,T细胞反应也可能起作用。因此,未来的疫苗接种策略应旨在利用抗体、TRM和先天反应在介导抗感染保护中的协同作用。沿着这些思路,最近的工作表明,在小鼠静脉注射卡介苗疫苗后,持续的抗原特异性CD4+肺中的Th1反应持续至少3个月,刺激持久的抗病毒先天反应,从而提供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及其变体、流感、SARS和相关冠状病毒的广泛保护。207,208,209这些结果强调了利用适应性和先天免疫系统的综合相互作用的重要性,称为“综合器官免疫”210开发新的疫苗,在粘膜组织中介导保护性免疫。

监管挑战

200年的疫苗开发经验已经建立了监管预期和流程,包括明确的安全协议、疗效终点和免疫相关性。然而,免疫学工具的快速发展和我们对协同促进保护的多种免疫机制的日益了解正在挑战历史教条,并为使疫苗更有效提供了新的见解。从历史上看,大多数疫苗的许可都是基于大型3期疗效试验。然而,大型3期试验的高成本和时间框架对快速评估有前景的候选疫苗构成了主要障碍。此外,几十年来,监管机构一直依赖于抗体滴度的评估作为保护的推定相关性,在某些情况下实现了免疫桥接。211然而,最近,动物挑战模型中的保护,与安全性和对人类的免疫桥接相关联,使得基孔肯雅疫苗能够获得许可。212然而,如上所述,抗体反应仅代表对病原体的保护性免疫反应的一个方面。系统免疫学方法已经对保护性免疫中涉及的多种机制产生了深刻的见解,并确定了疫苗接种后早期诱导的分子标记,这些标记可以预测随后的免疫反应。因此,该领域的一个主要挑战是如何将这些方法整合到监管框架中以加速疫苗开发(图4)。尽管很难建立新的检测方法来探测细胞免疫功能,但新的样品收集工具和高通量免疫检测方法的出现为疫苗设计、开发和免疫潜在机制相关的许可提供了一条途径。然而,机械关联的发展是这个过程成功的关键。同样重要的是应用这种方法来定义“基线”(即接种疫苗前)的生物标志物或信号,这可以预测不良反应。

在100天内开发疫情疫苗

虽然疫苗开发通常需要10年或更长时间,但抗击流行病需要非常快速的反应。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下,mRNA和病毒载体等新技术的出现,加上公共部门的超高速投资,导致临床试验的平行进行,使得在仅11个月的前所未有的时间内紧急发放疫苗许可成为可能。然而,到那时,7900万人已经被感染,170万人已经死于新冠肺炎。213显然,疫苗的发展还不够快。为了进一步加速疫苗开发(图4),研究现在集中于开发原型疫苗,这可能允许在短短100天内开发疫苗。这种方法已被NIH、CEPI、G7和G20所接受,建议深入研究为一个成员开发疫苗(原型)214以积累开发针对该病毒家族的疫苗所必需的基础知识。这包括识别保护性抗原及其保护性表位,即制造稳定有效疫苗所必需的基于结构的设计。至关重要的是,这还涉及到对保护性免疫的性质和疫苗接种后早期诱导的分子标记的描述的更深入的理解,这些分子标记可用于预测1期和2期临床研究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以及许可的监管要求。我们的目标是利用为原型疫苗积累的基础知识,在100天内开发出针对同种病毒的疫苗。

结论

由于基因组学、蛋白质工程、免疫学和新型快速平台(如RNA疫苗)的引入,疫苗的开发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疫苗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方面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以至于社会变得沾沾自喜。然而,新冠肺炎的经验为疫苗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凸显了政府、行业和学术界在疫苗快速发展中建立全球伙伴关系的迫切需要。由全球战略促成的这一势头可以集中精力开发针对病原体的疫苗,这些病原体是造成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再加上变革性免疫学工具的使用,这些工具为宿主免疫反应抵御感染和疾病的机制提供了信息,这些努力正迅速开始转变疫苗学,无疑将对下一代疫苗的开发产生持久影响。

感谢

R.R .感谢欧洲研究委员会。B.P .感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开放式慈善事业索夫基金会和其他匿名捐赠者对他实验室工作的慷慨支持。

利益申报

G.A .是Moderna的员工。R.R .一直是葛兰素史克公司的雇员。B.P .曾经或正在GSK的外部免疫学网络以及赛诺菲、Medicago、CircBio和勃林格殷格翰的科学顾问委员会任职。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