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dated Evidence for Covid-19, RSV, and Influenza Vaccines for 2025–2026
摘要
背景
美国疫苗咨询流程的变更扰乱了免疫接种指导,这凸显了在2025-2026季节期间,需要进行独立的证据审查,为呼吸道病毒免疫接种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方法
我们对美国批准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流感疫苗进行了系统综述。我们检索了PubMed/MEDLINE、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获取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ACIP)在2023-2024年期间针对每种疾病开展的最新“证据到建议”综述的更新内容。结局指标包括疫苗在预防住院、其他临床终点方面的效力和效果,以及安全性。
结果
在17263篇已识别的文献中,有511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针对XBB.1.5亚型的新冠mRNA疫苗,在预防住院方面,成人的合并疫苗有效性为46%(95%置信区间[CI]为34至55,来自队列研究)和50%(95%置信区间为43至57,来自病例对照研究),免疫功能低下成人的这一比例为37%(95%置信区间为29至44)。在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针对KP.2亚型的疫苗显示出68%的有效性(95%置信区间为42至82)。用于保护婴儿的 maternal RSV疫苗、婴儿用尼塞韦单抗,以及60岁及以上成人接种的RSV疫苗,在预防住院方面的有效性均达到68%或更高。流感疫苗在18至64岁成人中预防住院的合并有效性为48%(95%置信区间为39至55),在儿童中为67%(95%置信区间为58至75)。安全性特征与以往评估结果一致。在男性青少年中,与新冠疫苗相关的心肌炎诊断率为每10万剂1.3至3.1例,且给药间隔越长,风险越低。RSVpreF疫苗在老年人中每百万剂会新增18.2例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例;在妊娠32至36周接种该疫苗时,未观察到与早产存在显著关联。
结论
持续的同行评审证据支持2025-2026赛季针对新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的免疫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由传染病研究与政策中心以及Alumbra创新基金会资助。)
三种广泛传播的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流感病毒,在美国导致了大量并发症和死亡病例。在人群免疫力波动和病毒进化的背景下,这些感染的住院率因季节和人群而异(下文所有比率均以每10万人为单位报告)。在美国多个季节(2011-2012年和2017-2018年),流感相关住院率在8.7至102.9之间波动,2023-2024年为83.4。1 2019冠状病毒病(新冠肺炎)相关住院率自疫情暴发以来有所下降,但2023-2024年仍为200.1,其中65岁及以上成年人(824.8)和1岁以下儿童(381.3)的住院率更高。2 成人中RSV相关住院率更为稳定,2023-2024年为58.0,而5岁以下儿童的住院率仍最高(2023-2024年为1414.8)。3
联邦疫苗咨询流程的近期变动扰乱了免疫接种指南,这凸显了进行独立证据评估的必要性。本系统综述综合了有关呼吸道病毒流行病学、疫苗及免疫接种的效力与效果以及安全性的近期数据。这些数据以2023-2024年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ACIP)的“证据到建议”框架为基础,旨在为临床医生、医学学会、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保险公司和政策制定者提供2025-2026年呼吸道病毒季的及时证据。
方法
研究设计、注册与监督
我们进行了一项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以评估美国获批的针对新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流感的疫苗,以及针对RSV的被动抗体免疫接种的效力、效果和安全性。该方案(可在NEJM.org查阅本文全文获取)已前瞻性注册于PROSPERO数据库(CRD420251091346)。
本研究由传染病研究与政策中心的疫苗完整性项目资助,资金来自Alumbra创新基金会的一笔无限制赠款。资助方在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分析或解释以及手稿撰写过程中均未发挥作用。
检索策略
我们检索了PubMed/MEDLINE、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与新冠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流感的流行病学、免疫接种效力或效果以及免疫接种安全性相关的英文文献。检索时间范围始于美国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ACIP)对每种疫苗上次证据到建议审查的日期:新冠肺炎为2024年6月,RSV为2024年8月,流感为2023年8月,均截至2025年7月31日(补充附录中的表S1、S2和S3,可在NEJM.org获取)。
研究的纳入标准与数据提取
我们纳入了随机对照试验和观察性研究,这些研究涉及四个领域:美国流行病学监测、疫苗效力或效果(随机对照试验中的效力和观察性研究中的效果)及实验室确认的结果、安全性和疫苗联合接种。符合条件的免疫接种包括美国批准或紧急使用授权的针对这三种病原体的疫苗,或已获批的呼吸道合胞病毒单克隆抗体。只有当数据是在预先指定的时间段内收集或跨越该时间段(根据疾病和领域而有所不同)时,相关文章才会被纳入。(详情见补充附录。)我们排除了动物研究、参与者少于10人的病例报告、仅摘要发表的文章以及预印本。两名评审员独立筛选并提取研究特征、人群 demographics、干预措施、对照物和结果。
患者人群
我们根据预先设定的患者人群,按年龄、妊娠情况和免疫状态对结果进行了分层。我们将24个月及以下的婴儿、2至17岁的儿童、18至64岁的年轻成人以及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相关研究为60岁及以上)进行了定义。对于报告的年龄范围无法划分到预先设定人群中的研究,我们单独进行了汇总。
结局
我们报告了四个领域的结果:流行病学、疫苗效力或有效性、安全性以及联合接种。提取流行病学数据是为了说明疫苗效果的背景。主要的疫苗有效性结果是在免疫接种后6个月内(针对新冠病毒)或一个季节内(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对实验室确诊的、与病毒相关的住院治疗的预防效果。次要结果包括疫苗对就医感染、后续住院、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死亡、长期症状以及复合终点的有效性。主要安全性结果包括根据疫苗类型和人群预先指定的特别关注的不良事件。
统计分析
报告了疫苗效力或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分析的效应估计值,其中安全性研究采用未接种疫苗的对照组或自对照病例系列中的对照组(即参与者自身作为对照);其他研究则采用描述性报告。当至少三项相似研究提供了调整后的效应估计值时,采用随机效应荟萃分析(DerSimonian-Laird方法)。使用I²统计量量化异质性,该统计量用于衡量一组研究间的不一致程度(范围为0至100%,值越高表明异质性越大)。
我们使用经过验证的、针对特定研究设计的工具对所有纳入的研究进行了偏倚风险评估。在敏感性分析中,我们通过排除存在中度或高度偏倚风险的研究,检验了合并估计值的稳健性。所有分析均使用R软件4.3.0版本进行。有关统计分析计划的详细信息,请参见方案。
结果
研究的筛选与特征
在17263条已识别的参考文献中,有1406条经过了全文审查,最终确定了511项符合条件的研究(图S1)。在这些研究中,12%为随机对照试验,24%为队列研究,16%为病例对照研究,48%采用了其他观察性设计。共有55%的研究被认为存在中等或高偏倚风险,其中包括31%的随机对照试验和59%的所有观察性研究(表S4)。
有关流行病学发现的详细信息详见表S5以及《补充附录》的其他部分。
疫苗效力或效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儿童
成人
在所有成年人中,三项队列研究显示,多种XBB.1.5适配疫苗产品对住院的合并疫苗效力为46%(95%置信区间,34至55)7-9;四项病例对照研究显示,该效力为50%(95%置信区间,43至57)(图1和表S7)。10-13在奥密克戎变异株JN.1亚型占主导的时期,XBB.1.5适配疫苗的疫苗效力通常较低(14%至54%)。8,11–13,18,19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显示,针对KP.2亚型的BNT162b2疫苗(KP.2适配型)的疫苗效力为68%(95%置信区间,42至82)。20
图1

新冠疫苗预防住院效果的荟萃分析。7-16
在18至64岁的成年人中,两项病例对照研究显示,针对mRNA XBB.1.5适配疫苗预防住院的有效性为57%至58%。10,12第三项研究显示,该疫苗在预防住院或死亡方面具有相似的有效性。21六项研究估计,新冠疫苗预防有症状感染或需就医感染的有效性为22%至48%。10,16,17,19,22,23
在65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三项关于mRNA XBB1.5适配疫苗的队列研究显示,该疫苗对住院的合并保护效力为56%(95%置信区间,51至60)(图1</b0),两项病例对照研究显示的疫苗保护效力分别为41%(95%置信区间,32至50)和54%(95%置信区间,40至64)。7,9,10,12,14 纳入接种过mRNA疫苗或蛋白疫苗参与者的研究,报告的疫苗保护效力(21%至47%)总体低于仅纳入接种mRNA疫苗参与者的研究。19,24 一项关于2024-2025年加强针疫苗的研究显示,其对住院的保护效力为45%至46%。16 在两项评估mRNA XBB.1.5适配疫苗对死亡保护效力的队列研究中,一项显示保护效力为75%(95%置信区间,71至80)14;另一项研究显示,在65至79岁参与者中保护效力为58%(95%置信区间,42至69),在80岁及以上参与者中为48%(95%置信区间,38至57)。24 在六项观察性研究中,报告的疫苗对有症状或需就医的新冠病毒感染的保护效力在15%至48%之间。9,10,16,19,22,25
免疫功能低下的成年人
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成年人中,四项涵盖不同疫苗产品的病例对照研究汇总得出的疫苗有效性为37%(95%置信区间:29至44),可预防住院(图1和表S7)。10,12,15,16一项针对患有终末期肾病的免疫功能低下成年人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疫苗预防死亡的有效性为61%(95%置信区间:36至77)。22
RSV
妊娠
对三项病例对照研究的汇总分析估计,母亲接种RSVpreF疫苗对婴儿住院的保护效力为68%(95%置信区间:55至78)(图2和表S7)。26-28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中,孕期接种RSVpreF疫苗对婴儿出生后180天内住院的预防效力为55%(95%置信区间:24至75)。44
图2

疫苗预防RSV住院效果的荟萃分析。26-43
儿童
12项观察性研究评估了给12月龄以下儿童接种尼塞韦单抗对住院的预防效果,汇总有效性为83%(95%置信区间74-88;病例对照研究)29-34和79%(95%置信区间70-85;队列研究)35-40(图2)。在一项纳入12月龄以下儿童的随机对照试验中,尼塞韦单抗在180天内对住院的预防 efficacy 为83%(95%置信区间68-92)。45在5项纳入12月龄以下婴儿的队列研究中,疫苗对ICU入院的汇总有效性为84%(95%置信区间77-89)(图S2)。35-37,39,403项病例对照研究显示,该疫苗对婴儿就医感染的汇总有效性为84%(95%置信区间77-89)(图S3)。31,33,34
60岁及以上成年人
免疫功能低下的成人
流感
妊娠期
一项关于流感疫苗的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在怀孕期间,该疫苗预防因流感相关原因前往急诊科或急诊护理机构就诊的有效性为46%(95%置信区间为36至55)。47
儿童
六项涉及合并儿科人群的病例对照研究显示,流感疫苗预防住院的有效性为67%(95%置信区间,58至75)(图3)。48–50,52,53 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显示,疫苗预防ICU入院的有效性为43%(95%置信区间,-6至70),由于该结果较为罕见(在74,000次就诊中占68次),估计值不够精确。50 对22项病例对照研究的合并分析显示,流感疫苗预防就医的有效性为55%(95%置信区间,52至68)(图S4)。49,50,52–54,60–75
图3

疫苗预防流感住院有效性的荟萃分析。48-59
18至64岁的成年人
三项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在该年龄组中,流感疫苗预防住院的合并有效率为48%(95%置信区间为39至55)51,55,56(图3)。在19项病例对照研究中,流感疫苗预防就医感染的合并有效率为49%(95%置信区间为45至53)(图S5)。47,51,54–56,61,65,67,69,70,72–80
65岁及以上成人
在65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显示,灭活流感疫苗的有效性分别为:高剂量疫苗53%(95%置信区间,35至66)、佐剂疫苗47%(95%置信区间,41至53)、标准剂量疫苗36%(95%置信区间,23至47)。59 针对不同标准剂量疫苗配方的10项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其预防住院的汇总有效性为42%(95%置信区间,36至47)(图3)。29,48–51,55–59 20项病例对照研究显示,流感疫苗预防就医感染的汇总有效性为41%(95%置信区间,36至44)(表S6和图S6)。49–51,55,56,59,63–67,69,71–73,76–78,80,81
免疫功能低下的成年人
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成年人中,一项美国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显示,流感疫苗预防住院的有效性为32%(95%置信区间为7至50)。58
敏感性分析
排除存在中度或高度偏倚风险的研究后,所有针对疫苗预防住院效果的汇总估计值均相似(图S7)。
安全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妊娠
在七项观察性研究中,新冠疫苗接种与流产、死产、先天性异常或小于胎龄儿的风险无显著关联(表1和表S8)。[82-87] 在四项研究中的三项中,BNT162b2与早产风险显著降低相关:比值比为0.72(95%置信区间,0.63至0.82),[87] 调整后比值比为0.86(95%置信区间,0.83至0.90),[84] 按胎龄调整后的风险比为0.79至0.93;[85] 一项研究显示无显著关联(调整后风险比为1.12;95%置信区间,0.88至1.42)。[88] 在一项研究中,mRNA-1273疫苗与早产风险显著降低相关(调整后比值比为0.86;95%置信区间,0.81至0.93),[84] 而在另外两项研究中无关联(比值比为0.82;95%置信区间,0.66至1.03;调整后风险比为0.84;95%置信区间,0.60至1.16)(表1)。[87,88]
表1

关于妊娠期关键疫苗安全性结果的研究总结。
儿童
显示儿童接种新冠疫苗后心肌炎发病率的研究结果见表2和表S9。98,121,122在韩国,3,709,063名青少年(即12至19岁)接种了8,135,240剂BNT162b2疫苗,其中确诊了184例心肌炎或心包炎病例,82%为男性青少年。每10万剂的发病率分别为:第一剂后1.30(95%置信区间0.95至1.73),第二剂后3.10(95%置信区间2.50至3.71),第三剂后2.76(95%置信区间1.90至3.88)。121韩国的另一项研究也显示,青少年接种单价或双价BNT162b2加强剂后,心肌炎发病率较低(每10万人天0.3至0.5例)。122
表2

与疫苗安全性相关的研究汇总结果(不特定于妊娠期)。
在英格兰,一项自我对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了581,356名年幼儿童(5至11岁)和2,870,403名青少年(12至17岁),这些人都至少接种了一剂BNT162b2疫苗。研究显示,该疫苗与年幼儿童心肌炎风险增加无显著关联,但与青少年心肌炎风险增加存在关联(第一剂的发病率比为1.92,95%置信区间为1.08至3.43;第二剂的发病率比为2.96,95%置信区间为1.65至5.32)。98未发现该疫苗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风险存在显著关联;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确诊病例太少,无法提供效应估计。
成人及重叠人群
心肌炎。—— 一项英国队列研究评估了12岁及以上青少年和成人接种BNT162b2和mRNA-1273疫苗后发生心肌炎的风险,该研究在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期间纳入了4570万人(表2)。研究发现,接种BNT162b2后1周内,心肌炎风险高于基线水平,不同接种剂次的情况如下:第一剂(调整后风险比为2.05;95%置信区间为1.28至3.29)、第二剂(调整后风险比为3.14;95%置信区间为2.04至4.85)、第三剂(调整后风险比为1.65;95%置信区间为1.07至2.57)。对于mRNA-1273,第一剂接种后1周内(调整后风险比为4.64;95%置信区间为1.40至15.31)以及第二剂接种后4周内(调整后风险比为10.8;95%置信区间为3.79至30.83)观察到心肌炎风险升高的关联;第三剂接种后未发现风险增加(调整后风险比为0.86;95%置信区间为0.49至1.51)。
一项针对7911名青少年和成人(≥12岁)心肌炎病例的法国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在接种超过8000万剂BNT162b2和mRNA-1273期间,较长的接种间隔与较低的心肌炎风险相关。104 对于BNT162b2,当第三剂在第二剂后不到153天接种时,调整后的比值比为6.5(95%置信区间,3.8至11);而当第三剂在第二剂后超过213天接种时,该比值比降至1.6(95%置信区间,0.61至4.2);mRNA-1273的研究结果与此基本一致。两项基于美国的自身对照病例系列研究99,105显示,接种BNT162b2或mRNA-1273 XBB.1.5适配疫苗后,与心肌炎无显著关联。第一项研究中,mRNA-1273的调整后发病率比为0.45(95%置信区间,0.13至1.16),BNT162b2为0.39(95%置信区间,0.06至1.44);第二项研究中,BNT162b2的相对发病率为1.50(95%置信区间,0.22至12.61)。99,105
中风与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大多数研究表明,根据亚型(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不同,疫苗制剂与中风之间要么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负相关,要么不存在显著相关性99,103,105,109–115(表2)。意大利的一项自身对照病例系列研究显示,mRNA-1273会增加中风风险(发病率比为1.40;95%置信区间为1.23至1.60),而BNT162b2则不会108。
对于脑静脉窦血栓(CVST),一项英国队列研究显示其与两种mRNA疫苗均无关联,103 而另一项意大利自我对照病例系列研究则显示,mRNA-1273疫苗与之存在风险增加的关联(发病率比为4.84;95%置信区间为1.47至15.89),但BNT162b2疫苗则无此关联。108
吉兰-巴雷综合征。——一项多国自我对照病例系列研究显示,接种BNT162b2(发病率比为0.39;95%置信区间为0.23至0.65)或mRNA-1273(调整后发病率比为0.71;95%置信区间为0.41至1.24)后,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发病风险并未增加。101 美国的一项自我对照病例系列研究和法国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得出了类似结论。99,100 相比之下,韩国一项全国性队列研究对比了接种疫苗的参与者与历史对照组,发现在延长随访期间(平均471天),接种BNT162b2后风险升高(调整后风险比为1.91;95%置信区间为1.35至2.70),而接种mRNA-1273后则未发现风险升高(调整后风险比为1.08;95%置信区间为0.64至1.81)(表2)。102
免疫功能低下的成人
一项基于英国的病例对照研究纳入了583,541名免疫功能低下的青少年和成人(其中约2%接受过器官移植,超过90%正在接受免疫调节药物治疗),结果显示,在接种BNT162b2后的28天内,(风险)要么降低(例如,接种一剂后缺血性卒中的校正发病率比为0.68;95%置信区间为0.53至0.89),要么无关联(接种三剂后出血性卒中的校正发病率比为0.90;95%置信区间为0.49至1.65)(表2)。同一研究显示,接种BNT162b2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之间无显著关联(接种三剂后发病率比为1.14;95%置信区间为0.72至1.82)。
RSV
妊娠
两项研究显示,RSVpreF疫苗接种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之间无关联(调整后的风险比为0.97;95%置信区间为0.91至1.04;比值比为1.12;95%置信区间为0.70至1.79)(表1)。44,89其他研究显示,其与死产(比值比为1.11;95%置信区间为0.45至2.73)、先天性异常(比值比为0.82;95%置信区间为0.68至1.00)、胎盘早剥(风险比为0.98;95%置信区间为0.72至1.32;比值比为0.33;95%置信区间为0.01至8.16)或小于胎龄儿(调整后的风险比为0.92;95%置信区间为0.82至1.03;比值比为0.99;95%置信区间为0.14至7.10)均无关联(表S8)。44,89,123关于早产,两项队列研究和一项大型随机对照试验显示,RSVpreF与早产无显著关联(调整后的风险比为1.01;95%置信区间为0.89至1.15;调整后的比值比为1.03;95%置信区间为0.55至1.93;率比为1.20;95%置信区间为0.98至1.46),不过效应估计值因接种时间而异(表1)。在妊娠32至36周接种疫苗时,未观察到显著关联。89-91
60岁及以上成年人
流感
妊娠
六项研究提供了关于妊娠期流感疫苗安全性的新数据(表1和表S8)。92-97 一项研究显示流产风险显著降低(调整后的风险比为0.61;95%置信区间为0.50至0.74),93 而另一项研究则显示疫苗与流产之间无显著关联(调整后的风险比为0.83;95%置信区间为0.47至1.47)。92 有三项研究关于流感疫苗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结果喜忧参半。一项基于美国的队列研究显示两者无关联(调整后的相对风险为1.10;95%置信区间为0.99至1.21),94 一项韩国队列研究显示风险降低(调整后的风险比为0.76;95%置信区间为0.72至0.80),95 而另一项基于美国的不同队列研究则显示未调整的风险有所增加(比值比为1.08;95%置信区间为1.03至1.13)。93 其他研究还显示,流感疫苗接种与死产(调整后的风险比为0.99;95%置信区间为0.76至1.30)、93 先天性异常(调整后的风险比为1.19;95%置信区间为0.96至1.48)、95 胎盘早剥(调整后的相对风险为1.01;95%置信区间为0.84至1.21)或小于胎龄儿(调整后的相对风险为0.99;95%置信区间为0.93至1.05)之间均无关联(表1和表S8)。94
65岁及以上成年人
两项美国自控病例系列研究显示,在65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各类流感疫苗与吉兰-巴雷综合征之间无显著关联(调整后的发病率比为0.72;95%置信区间为0.34至1.51;以及调整后的发病率比为0.90;95%置信区间为0.56至1.42)(表2)。117,118 一项自控病例系列研究显示,在接种疫苗后22至42天的 Medicare Advantage 参保者中,各类流感疫苗与缺血性卒中(调整后的发病率比为1.07;95%置信区间为0.98至1.16)或出血性卒中(调整后的发病率比为1.04;95%置信区间为0.91至1.19)之间无显著关联(表2),但发现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复合结局风险显著升高(调整后的发病率比为1.10;95%置信区间为1.02至1.17)。117 相反,一项加拿大队列研究显示,过去30天内接种流感疫苗与较低的卒中风险相关(调整后的风险比为0.66;95%置信区间为0.65至0.68)。120
其他安全性事件
无对照的特殊关注不良事件以及非特殊关注不良事件的其他描述性安全性研究详见表S9和表S10。
疫苗的联合接种
对17项新冠疫苗与流感疫苗联合接种的研究显示,其免疫原性和安全性与序贯接种相似(表S11)。105,124–138 5项针对65岁及以上成人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与流感疫苗联合接种的结果与之相似。139-143 新冠疫苗、RSV疫苗与流感疫苗的三联联合接种,以及与非呼吸道疫苗的联合接种,均显示出可接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特征。144
数据可视化
一个包含有关纳入研究的额外信息的交互式网络应用程序可在疫苗完整性项目主页(https://cidrap.shinyapps.io/vip_v1/)上找到。
讨论
本系统综述为2025-2026赛季前的呼吸道病毒免疫接种提供了最新、独立且交互式的证据综合。它由学术研究人员和临床专家在12周内完成,反映了在联邦咨询流程变更后,为支持基于数据的指导而做出的严谨、透明的努力。本综述仅包含自最新的ACIP证据到建议综合审查以来发表的数据。这些增量数据来自不同的证据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流感疫苗有数十年的研究基础,新冠疫苗有数年的研究基础,而新获批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免疫接种则有新兴的证据支持。145
最新研究结果再次证实,在各类人群中,接种疫苗与严重后果风险的显著降低相关,而与疫苗相关的主要严重安全事件(如心肌炎和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报告极为罕见。尽管在某些人群中,疫苗预防住院的有效性估计约为40%(例如,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接种的新冠疫苗以及成人接种的流感疫苗),这一比例可能看似不高,但在人群层面上,它们仍然意味着严重后果的显著减少,且与过去15年中观察到的流感疫苗的效力和有效性相当。145
针对XBB.1.5变异株的新冠疫苗在各年龄组中对预防住院展现出中到高的有效性,包括在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成年人中具有临床意义的有效性。尽管有效性会因接种后的时间、研究人群和疫苗配方而有所不同,但在接种后6个月内仍保持较高水平。针对XBB.1.5变异株的疫苗对JN.1亚型变异株的有效性较低,这凸显了及时更新特定变异株疫苗的重要性,这是一种长期用于应对流感的策略。11–13,18,19 一些证据表明,接种疫苗可能与降低儿童患长期新冠的风险有关。我们没有发现关于新冠疫苗在妊娠期有效性的新研究,不过先前的证据支持孕妇接种疫苗以预防重症以及母婴不良结局。146,147
近年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预防取得了显著进展。母亲接种RSVpreF疫苗以及婴儿使用尼塞韦单抗均显示出对婴儿RSV相关住院的显著预防效果。在6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RSVPreF3-AS01和RSVpreF疫苗在预防住院方面效果相似且效果显著;免疫功能低下的成年人接种后的效果虽较低,但仍较为可观。
在各年龄组中,流感疫苗对预防症状性感染和住院均显示出有效性,而推荐的高剂量制剂对老年人有额外益处。59 在流感相关脑病患者及相关死亡病例中,未接种疫苗的儿童占比很高,这凸显了预防工作中存在的错失机会。148,149
大多数研究表明,妊娠期接种新冠疫苗与流产、先天性畸形或死产无关,且与较低的早产风险相关。青少年中,与新冠疫苗相关的心肌炎发生率为每10万剂1.3至3.1例,较长的接种间隔与显著较低的风险相关104,121;针对XBB1.5的适配疫苗未观察到显著过高的心肌炎风险。99,105
对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试验和真实世界数据显示,其与妊娠高血压疾病、死产或先天性畸形无显著关联。最初对RSVpreF疫苗可能引发早产的担忧,在后续研究中并未出现,这些研究中疫苗接种时间为新推荐的妊娠32至36周。尽管格林-巴利综合征仍较为罕见,但在6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观察到该疫苗与患病风险升高存在一种微弱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
流感疫苗在各年龄组以及孕期均持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多项研究发现,接种疫苗与流产、早产和先天性畸形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在一项针对接受高剂量疫苗接种的联邦医疗保险受保人的研究中,观察到疫苗接种与中风风险升高存在微弱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这一点值得进一步研究;未观察到格林-巴利综合征风险增加的情况。
联合接种呼吸道病毒疫苗保留了免疫原性,且反应原性与分开接种相似。同时接种新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疫苗的试验显示,其免疫原性不劣于分开接种,安全性也与之相似,这一发现支持采用单次就诊接种策略以提高可及性。
尽管大多数研究是观察性的,但那些被评为偏倚风险较低的研究尝试通过稳健的设计和分析方法来控制已知的混杂因素。不断变化的病毒流行病学和疫苗配方可能会限制特定点估计值的持久性。我们对同行评审文献的关注排除了尚未发表的实时数据,这类数据通常是从疫苗安全数据链等系统中汇总后提交给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ACIP)的。预先设定的搜索时间范围必然遗漏了在评审期间之外发表的研究,包括后期的监管分析和安全性评估。随后发表的几项大型随机研究和观察性研究报告的结果与我们的主要结果一致。150-155 由于时间紧迫且筛选了17263篇参考文献,部分数据可能被无意中排除。所有提取的数据均可通过一个网络应用程序公开获取,供用户审查和解读。更多局限性在补充附录中有详细说明。
针对新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流感的免疫接种已显示出持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且在各类人群中均能显著降低住院和重症风险。这些研究结果凸显了针对呼吸道病毒的免疫接种作为预防性护理基石的持久价值,也证明了在机构运行中断期间仍能维持严谨、循证的指导方针的可行性。
Hits: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