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 ——2026 年展望

Higher-Valent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s—Perspective for 2026

肺炎链球菌是全球范围内细菌性肺炎的首要致病菌,可导致严重的发病与死亡。在美国成人中,肺炎球菌性肺炎及侵袭性肺炎球菌病(IPD)的疾病负担随年龄增长而加重:65-74 岁、75-84 岁、85 岁及以上成人的 IPD 发病率分别为每 10 万人 20 例、23 例和 36 例,而 35-49 岁成人的发病率仅为每 10 万人 3.6 例 [1]。
自 1983 年起,含 23 种肺炎球菌多糖的疫苗(PPSV23)一直是预防肺炎球菌病的核心手段。该疫苗的应用可降低肺炎球菌病相关死亡率,并改善健康结局与经济效益 [2]。但由于 PPSV23 在 2 岁以下儿童中免疫原性较差,科研人员研发出了肺炎球菌荚膜多糖 – 蛋白结合疫苗(PCV)。PCV 可同时激发全身免疫与黏膜免疫,形成更持久的免疫记忆,并能减少肺炎球菌在鼻咽部的定植,从而阻断疾病传播,因此成为更优的预防选择。无论是 PPSV23 还是 PCV,均为血清型特异性疫苗 —— 肺炎球菌已知血清型超过 100 种,而这类疫苗仅针对其中的部分血清型。PCV 所涵盖的血清型选择,主要基于其流行程度、侵袭潜力、抗生素耐药性及全球疾病负担。
首批 PCV 分别包含 7 种和 13 种血清型(即 7 价 PCV 与 13 价 PCV)。随着这些疫苗在儿童群体中广泛应用,其靶向血清型的肺炎球菌定植率显著下降,进而使未接种疫苗的成人肺炎及 IPD 发病率大幅降低 [3],这一现象被称为 “群体免疫效应”。然而,新的血清型(即 “替代菌株”)逐渐占据了生态位空缺并引发疾病。替代菌株的出现,推动了针对成人高发血清型的高价 PCV 研发 [4]。需要注意的是,增加 PCV 中的血清型数量可能会降低疫苗整体免疫原性 —— 随着新增血清型的加入,针对单个血清型的抗体滴度会略有下降 [5]。因此,研发可覆盖多血清型的新型肺炎球菌疫苗(尤其是针对肺炎球菌保守蛋白的疫苗),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方向。
2021 年,15 价 PCV(PCV15)与 20 价 PCV(PCV20)获批用于成人人群,这两种疫苗均保留了原有 13 价 PCV(PCV13)所涵盖的血清型。在 65 岁及以上成人中,PCV15 和 PCV20 新增的血清型分别可覆盖 15% 和 29% 的 IPD 病例 [4]。但一项针对该年龄段人群的前瞻性监测研究显示,2018-2022 年间,38% 的 IPD 病例由这两种疫苗未涵盖的血清型引起 [6]。
基于上述发现,近期已获批的 21 价 PCV(PCV21)应运而生 [7]。该疫苗并非简单在 PCV20 基础上增加 1 种血清型,而是剔除了因儿童 PCV13 接种已基本从人群中消失的 8 种血清型,并新增了 11 种当前导致成人近 40% 肺炎球菌病的血清型。在成人 IPD 致病血清型的覆盖范围上,PCV20 为 54%-58%,而 PCV21 可达 81%-84%—— 这也是我们优先推荐 PCV21 的核心原因 [4,8]。不过,这一推荐存在一个重要例外:血清型 4(包含于 PCV15、PCV20 及 PPSV23 中,但未被 PCV21 涵盖)在美国西部地区(阿拉斯加州、科罗拉多州、纳瓦霍族保留地、新墨西哥州、俄勒冈州)的致病占比大幅上升,尤其多见于 65 岁以下、伴有基础疾病、物质滥用或住房无保障的成人 [7]。因此,对于该地区未接种过肺炎球菌疫苗的人群,我们推荐使用 PCV20。目前,PCV20 与 PCV21 的实际保护效力尚不明确 —— 相关评估仅基于疫苗诱导的抗体应答,而非对肺炎球菌病发病率的实际降低效果。这两种疫苗的免疫原性与安全性相近,且均可与其他常规疫苗同时接种。
在成人中,肺炎球菌病的发病与死亡风险会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同时,若存在增加肺炎球菌感染易感性或导致感染后病情加重的基础疾病,风险也会进一步上升。因此,肺炎球菌疫苗的接种建议需结合年龄或风险因素制定,并会随着新型疫苗的获批及新研究数据的出现而更新(见图)。截至 2025 年 8 月,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建议:所有未接种过肺炎球菌疫苗、且因年龄或风险因素符合接种指征的成人,均应接种 PCV21、PCV20 或 PCV15;若选择接种 PCV15,后续需追加接种 PPSV23 以扩大血清型覆盖范围。由于 PCV15 需采用 “两剂方案”,我们不推荐将其作为常规接种策略。未接种过肺炎球菌疫苗的成人,在完成上述推荐的新型 PCV 接种后,即视为完成肺炎球菌疫苗全程接种。
疫苗接种的年龄指征涵盖所有 50 岁及以上成人。此前该指征年龄为 65 岁及以上,调整原因是 50 岁起 IPD 发病率开始上升,且在黑人人群中尤为明显 [9]。此外,18-49 岁成人若存在肺炎球菌病及 / 或其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如特定慢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脑脊液漏或人工耳蜗植入史),也推荐接种疫苗。对于既往接种过 PPSV23 或 PCV13 的 “有接种史人群”,CDC 建议在接种上述疫苗 1 年及以上后,再接种 PCV20 或 PCV21 [9];若此前已完成 “PCV13 + 后续 PPSV23” 接种,则需根据既往接种时的年龄(65 岁以下或 65 岁及以上)决定是否追加接种:65 岁以下人群需在 5 年后接种 PCV21,65 岁及以上人群则需通过 “医患共同决策” 确定是否接种。
综上,美国目前推荐两种血清型组成不同的高价 PCV(PCV20 与 PCV21),适用于 50 岁及以上成人,以及存在肺炎球菌病风险因素或患病后易出现严重结局的年轻成人。对于美国大多数人群,PCV21 的血清型覆盖范围远优于 PCV20;但在美国西部地区(血清型 4 致病占比升高),未接种过肺炎球菌疫苗的成人优先选择 PCV20。目前正在研发的 31 价 PCV,有望实现更全面的血清型覆盖 [10]。肺炎球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不断变化,这凸显了持续开展血清型监测、并研发跨血清型有效的肺炎球菌疫苗的重要性。

关键术语补充说明

  1. 侵袭性肺炎球菌病(IPD):指肺炎球菌侵入血液、脑脊液等无菌部位引发的严重感染,包括菌血症、脑膜炎、脓胸等,致死率较高。
  2.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指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如抗体、免疫细胞活化)的能力,是评估疫苗有效性的核心指标之一。
  3. 血清型特异性疫苗(serotype-specific vaccine):仅针对病原体特定血清型(因表面抗原差异划分的亚型)发挥作用的疫苗,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原体的疫苗多属此类。
  4. 群体免疫效应(herd immunity):当人群中足够比例的个体通过疫苗接种或自然感染获得免疫力后,可间接保护未免疫个体,阻止病原体在人群中传播。
  5. 替代菌株(replacement strains):指原有优势致病血清型因疫苗接种被抑制后,原本低流行的血清型逐渐成为主要致病菌株的现象。

图表.根据年龄和风险因素推荐的成人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PCV)

a 慢性健康问题包括酒精使用障碍、慢性心脏病、慢性肝病、慢性肺病、吸烟和糖尿病。

b 免疫功能受损的情况包括慢性肾病、先天性或后天性脾缺失、先天性或后天性免疫缺陷、癌症、血液系统癌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肾病综合征、镰状细胞疾病/其他血红蛋白病以及实体器官移植。
c 美国西部某些地区,对于疫苗未接种的成人,推荐使用PCV20,特别是针对血清型4疾病增加的情况,尤其是对那些有基础病、物质滥用和住房不安全的65岁以下成人。
d 自上次接种疫苗以来的年数。
e 对于那些在65岁或之后已完成PCV13和PPSV23系列接种的人,根据风险因素和患者偏好,共同决定至少在最后一次接种疫苗后5年接种PCV21。
 
Olarte L, Musher DM, Rodriguez-Barradas MC. Higher-Valent 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s-Perspective for 2026. JAMA Intern Med. 2025 Oct 20. doi: 10.1001/jamainternmed.2025.5436.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1114987.

Hits: 9

高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 ——2026 年展望》有2条评论

  1. 孟哥您好!感谢您可以看我的留言,叨扰您了。
    有个问题想问您。是这样的,我想问问您,暴露前预防的三针算一个完整的全程吗,这样三针是否可以产生足够的抗体?
    我是大半年前有一次疑似的暴露,后面想起来有点焦虑,去医院医生觉得早就过了三个月了风险不大,只给我开了三针暴露前预防。我想问下,我现在三针暴露前预防打完过去20多天了,一般来说,如果我以前暴露了的话,这样三针暴露前预防可以产生足够的抗体吗?可以清除我体内的病毒,排除风险吗?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