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d technolog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 vaccines
自然评论药物发现 (2024)
摘要
疫苗在预防威胁生命的传染病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开发针对许多免疫逃避病原体(如艾滋病毒)的有效疫苗已被证明具有挑战性,现有的针对一些疾病(如结核病和疟疾)的疫苗效力有限。疫苗开发的历史缓慢速度和有限的泛变异免疫反应也限制了现有疫苗对快速出现和变异的病原体如流感和新型冠状病毒的效用。此外,反应原效应可导致疫苗犹豫,进一步削弱疫苗接种活动产生群体免疫的能力。这些限制推动了新疫苗技术的发展,以更有效地对抗传染病。为此,疫苗输送系统、佐剂、抗原和其他技术的进步为下一代疫苗铺平了道路。这篇综述集中于合成疫苗系统的最新进展及其相关的挑战,突出了纳米和核酸疫苗领域的创新。
其他人正在查看类似的内容
介绍
新出现和重新出现的传染病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重大威胁,因为它们有可能迅速演变成大流行病。城市化、全球旅行增加和环境变化等因素加速了这些病原体的传播。历史事件,包括1918年西班牙流感和新冠肺炎疫情,以及黄热病、西尼罗河病毒和多重耐药细菌等疾病的爆发,表明这些感染可以迅速升级为全球健康危机。此外,在过去50年中,新的病毒病原体不断出现,包括埃博拉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毒)和最近的冠状病毒,这突出表明迫切需要不断开发疫苗1。疫苗的发现和临床应用被广泛认为是现代医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疫苗接种现在是控制和预防由传染病病原体引起的疾病暴发的基石。成功的大规模疫苗接种运动彻底根除了威胁生命的疾病,如天花和几乎根除了小儿麻痹症,并大大减轻了许多其他病原体造成的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负担。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的报告估计,疫苗每年可防止约200万至300万人死亡,并减少疾病和住院治疗的经济影响超过5000亿美元2,3.
目前用于对抗传染病的大多数疫苗可以大致分为三类:减毒活病毒、灭活病毒和蛋白质亚单位/多糖。尽管这些已建立的疫苗平台取得了成功,但它们未能抵抗免疫逃避病原体,如艾滋病毒、疟疾和结核病。在流感等其他情况下,疫苗需要每年更新,以应对快速出现的变异,并且效力每年都有很大差异4。最后,这些疫苗模式需要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来开发,从而限制了它们应对快速出现和重新出现的病原体引起的疫情的能力。需要克服传统疫苗平台的这些局限性,这促使人们对开发针对传染病的新型疫苗技术越来越感兴趣5,6.
与任何药物一样,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于新型传染病疫苗平台的成功至关重要。疫苗应能有效诱导长期细胞/体液免疫,副作用最小(反应原性)并且在随后的感染中不诱导疫苗相关的增强疾病7(方框1)。值得注意的是,更高的反应原性可以减少疫苗的使用,从而降低疫苗接种活动对公共卫生的整体影响。平衡免疫后的炎症事件以最大化免疫反应,同时保持临床上可接受的反应原性是疫苗成功的关键。理想情况下,应设计和施用疫苗来控制抗原呈递动力学和组织分布,以提高适应性免疫反应的质量8。例如,剂量计时可用于增强抗体亲和力成熟,而接种途径可用于诱导增强的全身性或粘膜适应性免疫9,10,11。疫苗还必须应对免疫逃避突变,这种突变会迅速降低疫苗的效力,流感和新型冠状病毒就是明证12,13.
基因组学、生物技术和工程领域的进步推动了疫苗平台的发展,这些平台整合了新的和现有的病原体信息,以促进疫苗的快速开发。例如,对病毒蛋白的深入表征已经提供了分子和机制上的理解,使得能够设计针对特别困难的靶标的免疫原性抗原14,15。蛋白质表达和核酸疗法(如DNA和体外转录的mRNA)的进展为使用这些抗原快速开发有效疫苗提供了多功能平台16。此外,对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的重要见解已经确定了疫苗生物分布、药代动力学和先天免疫激活的最佳参数17。这些见解已被用于开发工程材料,使这些复杂抗原能够在淋巴管中受控传播并增加抗原呈递细胞(APC)摄取,同时充当辅助者来触发关键的免疫信号通路18,19.
这篇综述简要概述了疫苗诱导免疫的机制和不良事件的途径。通过对该领域关键研究的评估,阐明了新兴合成疫苗平台不同组成部分的设计考虑。提供了这些疫苗的下一代递送平台的详细讨论,特别强调已经进展到临床试验或临床前评估的后期阶段的材料。基于当前最先进的平台,当前的挑战和传染病疫苗发展的未来方向被考虑。
疫苗诱导的免疫
疫苗接种涉及免疫系统的先天和适应性途径,以诱导病原体特异性免疫反应。先天免疫系统通过以下方式对病原体或疫苗接种做出快速反应模式识别受体,已经发展到检测高度保守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和损伤相关分子模式。这些途径在几分钟内触发初步的、相对非特异性的免疫反应20。最常见的PRRs包括toll样受体(TLRs)、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样受体(NLRs)和视黄酸诱导基因I (RIG-I)样受体,它们在先天免疫细胞中启动信号传导。先天免疫细胞如自然杀伤细胞有助于识别和清除病毒感染的细胞,而吞噬细胞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在这些PRRs激活时可以摄取细菌、病毒和其他外来物质20,21,22。除了这种细胞成分,补体途径和一系列不同的细胞因子和防御素形成了先天免疫反应的体液系统23,24。先天免疫反应的典型特征在于这些途径的激活,这导致炎症、致热因子的产生和APCs向感染/注射部位的迁移,从而有助于启动适应性免疫反应和潜在的局部/全身不良反应25,26。APCs和疫苗成分可以迁移到局部引流淋巴结,在那里它们向适应性免疫反应的关键介质B和T细胞呈递抗原(图。1)。在局部引流淋巴结内,病原体特异性B细胞被呈递的抗原激活,并通过基因重组提高它们对病原体的识别。在方框中更详细地讨论了体液/细胞免疫的发展和相关的疫苗反应原性1和2.
接种途径
接种途径在赋予强而持久的保护性免疫中起主要作用。接种部位决定了首先接触疫苗的免疫细胞亚型,然后影响产生的适应性免疫反应27。大多数临床批准的疫苗是肌内或皮下接种的,因为这些注射途径是成熟的,并且这些组织含有大量的先天免疫细胞。然而,其他接种途径正在出现,它们可以提供针对感兴趣的病原体的更好的保护。例如,皮内和呼吸道接种途径使疫苗分别暴露于皮肤和粘膜中比肌内接种途径更多的先天免疫细胞28。鼻内接种可以诱导粘膜IgA抗体的产生和肺组织驻留记忆T (TRM)细胞,对肠胃外接种的制剂提供了较好的保护反应29,30,31,32,33.
最近,通过粘膜途径施用的多种基于载体和基于mRNA的疫苗已证明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效,表明这些平台对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潜力29。在一种混合疫苗接种方法中,研究人员通过鼻内施用无佐剂刺突蛋白或聚合物复合mRNA来利用预先存在的免疫力。鼻内加强诱导了强有力的粘膜IgA和IgG,并建立了组织驻留记忆CD8+T,CD4+T和B细胞34。有趣的是,这种策略诱导了仓鼠对致命病毒攻击的保护性免疫,与其他疫苗方案相比,显示出减轻传播的巨大希望。或者,用两亲性部分修饰的免疫原已显示结合白蛋白,这有助于通过Fc受体(FcRn)介导的胞转作用穿过粘膜屏障。鼻内接种后,这些工程免疫原扩增生发中心鼻相关淋巴组织的反应,产生更强的全身和粘膜免疫35。在另一项研究中,静脉注射的mRNA疫苗表现出对肝脏和脾脏的递送增加,这可以诱导更强的肝脏驻留TRM细胞通过招募I型自然杀伤T细胞。这种策略可以控制疟疾感染的肝脏阶段,并在小鼠中提供有效的保护36。或者,静脉注射卡介苗(BCG)疫苗保护猕猴免受结核感染,并诱导血液、脾脏和所有肺实质组织中高频率的抗原反应性T细胞37。然而,对不同组织施用疫苗也可能影响疫苗的反应原性和安全性。例如,在一项评估针对流感的mRNA疫苗的临床研究中,皮内接种产生了优于肌内接种的免疫力。然而,皮内途径也与较高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关38。最近的一项临床研究报道,与肌内接种相比,皮内接种mRNA-1273提供了剂量节省和增强的安全性,同时仍然引发保护性免疫,尽管产生较低的免疫应答中和抗体滴度39。与此同时,皮下免疫已经证明比mRNA肌内免疫具有更低的促炎反应脂质纳米粒在小鼠中,没有前一种方法损害产生的体液反应40。或者,口服疫苗提供了刺激粘膜免疫的有效平台,易于接种,并提高了接受度和依从性,使其非常适合大规模疫苗接种运动。利用减毒活疫苗或灭活疫苗平台,已经开发出了几种针对轮状病毒、霍乱和脊髓灰质炎等疾病的口服疫苗;然而,由于潜在的安全性问题,许多目前的佐剂和递送系统不适合口服或粘膜途径。因此,可能需要开发新的材料,并根据不同的疫苗接种途径进行定制41.
疫苗成分的设计考虑
疫苗通常包含抗原、佐剂和递送组分。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讨论设计每个组件所涉及的基本原则,并强调包含这些设计原则的临床和临床前研究。
抗原
抗原设计是疫苗设计最重要的方面,因为它指导中和抗体和细胞免疫的发展。在常规疫苗平台如减毒活疫苗或灭活疫苗中,整个病原体被用作抗原,没有抗原选择的余地。然而,新兴的疫苗平台,如蛋白质亚单位和核酸疫苗,允许精确的抗原选择和设计。与传统方法不同,这些平台根据中和病原体的有效性提供了特定抗原的选择,如包膜蛋白、毒素或多糖,从而促进了更合理的设计方法。在下面的章节中,我们阐述了利用基于蛋白质和基于核酸的疫苗平台的抗原设计领域的关键进展。
病毒抗原的结构修饰
病毒蛋白质的结构特征和蛋白质工程策略的进展使得工程抗原的开发能够将免疫反应集中于中和表位。工程抗原最成功的例子可能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融合前稳定的β冠状病毒刺突蛋白和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的融合前稳定的F蛋白。通过产生针对融合前形式的病毒抗原的抗体,这些稳定的结构比完全天然的序列产生更高的中和抗体滴度42,43,44。随后的研究表明,额外的稳定突变可用于进一步增强新型冠状病毒刺突蛋白的免疫原性42。这种稳定方法可广泛用于来自其他病毒的其他I类融合蛋白,如流感血凝素(HA)等45.
尽管RSV和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代表了抗原序列工程最成功的例子,但这些努力源于开发HIV疫苗的工作。针对裂解的HIV包膜(Env)蛋白(gp120)的有效中和免疫反应受到快速基因组突变和关键中和表位(如CD4结合位点)的聚糖屏蔽的阻碍。因此,精心设计抗原对于开发有效的HIV疫苗至关重要。在一项研究中,减少gp120上三聚体碱基和V3环表面暴露的序列修饰增加了相对于天然gp120的中和抗体滴度(参考。46)。在另一项研究中,作者设计了高度稳定的gp 140(HIV Env的未裂解胞外域,gp160)三聚体BG505 SOSIP.664,它显示出与多种广泛中和抗体结合,同时避免与非中和抗体结合47。不幸的是,这些稳定的结构似乎不能单独产生高效的中和反应。
由于这些更传统的亚单位抗原通常实现的有限的中和广度,最近的方法集中于工程化新的抗原,其可以诱导广泛中和抗体(bnAbs)以保护对抗广泛的病原体菌株48。对于HIV,最近的工作集中在开发序列抗原,以引发针对Env蛋白的CD4结合位点的bnAbs的开发。在一项研究中,通过从BG505的特定位置去除聚糖,取代结合位点表位附近的残基,并改变环长度以指导体细胞向中和宽度过度突变,开发了加强免疫原49。另一种方法利用一系列免疫原(Env三聚体),这些免疫原选择性地从近端N-聚糖去糖基化,以限制暴露于CD4结合位点,随后是异源加强免疫,Env免疫原中的聚糖逐渐恢复。这种用结构修饰的免疫原顺序免疫的过程导致产生交叉中和抗体,以及具有87%中和宽度的界面导向抗体50,51。基于结构的抗原设计的类似方法已被用于开发靶向其它病原体进化保守区域的抗原,例如流感病毒的HA柄结构域33,52。为此,将HA重新定向成颠倒的构型已经显示出引发针对HA柄的免疫反应53。开发泛冠状病毒疫苗的努力已经利用了刺突蛋白的更保守的S2结构域来引发针对广泛的新型冠状病毒和祖先β冠状病毒的中和反应54,55。抗原工程的进步为下一代疫苗提供了潜力,可以更好地对抗新出现的病原体变异,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加强剂量的需求。然而,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这些创新的方法仍在临床试验中进行评估,尚未证明广泛的成功(图。2)。
自组装抗原
通过在自组装病毒样颗粒(VLPs)或蛋白质纳米颗粒(PNPs)的表面上多价呈递抗原,可以提高对疫苗接种的免疫应答的质量。与单体抗原相比,这些多价结构增强了树突细胞的摄取,并促进了B细胞的活化56,57,58。这种策略被越来越频繁地用于提高病原体特异性抗体滴度和中和范围。
用于疫苗开发的这些类型的多价PNP通常使用计算设计的或天然存在的与抗原亚单位融合的自组装多聚体蛋白质来产生。在计算设计的支架的一个例子中,蛋白质界面设计方法被用来产生两种自组装成呈现二十面体对称性的蛋白质纳米笼的同源寡聚体59。使用这些双组分PNPs的研究表明,融合前稳定的RSV F糖蛋白三聚体和HIV BG505的抗原密度增加。SOSIP抗原产生的中和效价比它们的三聚体对应物产生的中和效价高10倍和40倍60,61。使用类似的平台,来自四种不同流感毒株的HA胞外结构域被共展示以产生四价‘镶嵌’疫苗62。这些计算设计的蛋白质I53_dn5A和I53_dn5B进一步融合到全长刺突或受体结合结构域(RBD)上,以产生镶嵌纳米颗粒,该镶嵌纳米颗粒在小鼠和猕猴中产生保护性免疫63,64。I53-50蛋白纳米颗粒(由自组装工程蛋白I53-50A和I53-50B组成)用来自不同萨伯病毒的rbd功能化,目前正在临床试验中进行测试(NCT04742738和NCT04750343),表明它们具有产生下一代泛萨伯病毒疫苗的潜力65.
作为计算设计的自组装纳米粒子的替代物,天然存在的蛋白质,如铁蛋白、lumazine合酶和囊素,为开发PNPs提供了另一个平台66,67。其中,铁蛋白使用最频繁,因为纳米颗粒的八面体对称性有利于病毒蛋白的三聚化和天然四级结构的呈现68。在一项开创性的研究中,开发了基因融合的HA-铁蛋白纳米颗粒,其诱导的血凝抑制滴度比许可的灭活疫苗高10倍。此外,这些HA-铁蛋白纳米颗粒引发了针对茎上保守表位和头部受体结合位点的中和抗体滴度,表明该平台具有产生通用流感疫苗的潜力69。随后,以融合到铁蛋白支架的HA茎为特征的纳米颗粒通过靶向HA茎的保守构象表位产生了广泛的保护性反应(NCT03186781)70,71。类似地,蛋白质-抗原融合平台已被用于开发流感、新型冠状病毒、RSV和EP stein-Barr病毒纳米颗粒,分别呈递HA、spike、F和gp350蛋白质72,73。此外,纳米颗粒上的异亚型抗原呈递可以通过优先与具有交叉反应潜力的B细胞结合来诱导更广泛的中和抗体反应,表明这些多价平台产生泛流感疫苗的潜力74。除了全长病毒蛋白的多聚化之外,这些多价纳米颗粒可用于增强针对表位的抗原的免疫原性,这些抗原可能比全蛋白更小且免疫原性更低75,76。例如,通过将来自gp120的工程CD4结合结构域融合到lumazine合酶,形成60-mer支架,开发了种系引发的HIV疫苗eOD-GT877。当与相同结构域的三聚体相比时,60聚体VLP诱导了非常优越的免疫引发。
产生铁蛋白多聚体的另一种模块化方法是用高亲和力基团功能化铁蛋白和抗原,所述高亲和力基团在混合时由于共价键形成或强超分子相互作用而结合。这种策略已被用于将HIV Env-三聚体与铁蛋白结合,这优先在猕猴和敲入小鼠中诱导不可能的突变,提高亲和力成熟,这对于bnAbs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68。类似地,来自SARS-CoV刺突蛋白的不同RBDs与纳米颗粒结合,这产生了针对多种β冠状病毒的交叉中和滴度,包括不同的SARS-Cov-2变体78,79。与PNP类似,VLP是重组或合成的纳米颗粒,类似于病毒,因为它们在其表面展示多种病原体蛋白。第一个批准的疟疾疫苗(RTS,S)利用重组表达的VLPs,其由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S”)和S抗原的自组装混合物组成,该混合物与来自环子孢子蛋白(CSP)的重复序列(“R”)和T细胞表位结构域(“T”)遗传融合以形成“RTS”蛋白80。R结构域诱导中和抗体,而T结构域诱导细胞免疫。通过将RTS和S蛋白以1:4的比例混合形成最终的VLP,产生大小约为22 nm的VLP。用辅以AS01的RTS,S进行的III期临床试验发现,接种四剂疫苗的幼儿和婴儿的临床疟疾发作分别减少了36%和26%81。随后,开发了R21重组蛋白,其将CSP片段和HbsAg抗原结合形成VLPs。在多个非洲国家进行的III期临床研究中,用Novavax的Matrix-M佐剂配制的R21 VLPs证明了75%的保护效力82.
尽管这些自组装支架可以增强对疫苗接种的免疫反应,但是在诱导针对载体支架的免疫反应方面存在潜在的问题。由于这些蛋白质通常是细菌衍生的,它们本身可以诱导强烈的免疫反应,并且通常观察到抗支架抗体。这些抗体的发展引起了对潜在宿主自身免疫的关注83,因为一些VLP支架,如细菌铁蛋白,在细菌和人类之间是保守的。这在理论上可能会导致针对人体支架的中和反应,从而导致自身免疫。然而,临床前研究表明,用细菌铁蛋白接种不会诱导针对人铁蛋白的交叉反应性免疫反应。此外,抗支架抗体的存在可能影响用于靶向不同病原体的支架的再利用。如果这些抗体变得高度占优势,它们可能会干扰针对预期病原体的适应性免疫反应。然而,临床前研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证明了尽管存在抗支架抗体,但对各种抗原的有效免疫反应69,84,85。也可以通过用抗原在空间上封闭支架或通过改变支架氨基酸序列使其免疫原性降低,来改造VLP支架以减少抗支架反应的顾虑83。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充分理解PNP疫苗的支架导向免疫反应的影响。
肽抗原
基于肽的疫苗利用来自病原体的线性表位,这使得能够选择性靶向较小的表位以产生定向体液免疫应答。与更大的抗原相比,肽可能更容易大规模快速生产,并且可以选择仅包括预期给予中和免疫的基序。例如,利用计算策略设计来自RSV,FFL_001的线性肽表位。然后评估该支架是单体还是与乙型肝炎核心抗原VLP结合。用两种免疫原接种在非人灵长类动物(NHPs)中产生RSV结合和中和抗体86。对基于肽的疫苗的其他研究试图引发针对高度保守抗原表位的中和抗体反应,例如流感HA蛋白的柄结构域87丙型肝炎E2包膜蛋白的部分88和CSP重复区恶性疟原虫89。用基于肽的疫苗选择特定表位的能力可以通过选择性排除可能诱导疫苗相关疾病增强的表位来潜在地提高安全性90,91。一项研究调查了SARS-CoV识别肽的肽表位,这些肽在NHPs中诱导保护性抗体滴度,而其他肽在NHPs中引起抗体依赖性感染增强92。尽管本文描述了基于肽或表位的疫苗的优点,但它们的免疫原性可能不如它们的全蛋白对应物,并且线性表位可能不能完全再现抗原的天然构象,从而限制了中和抗体反应。
肽也可用于通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呈递产生CD8 T细胞疫苗。与诱导保护性抗体以防止感染的常规疫苗不同,T细胞疫苗旨在刺激广泛的T细胞反应,这已被证明在对抗病毒方面是有效的,尽管病毒具有快速改变表面抗原的能力。T细胞疫苗可以帮助控制和解决感染,即使它们主要不能完全预防感染。特别是,当病原体突变以逃避现有的体液免疫或在没有确定的体液抗原的情况下产生保护时,T细胞疫苗可用于提供第二道防线93。肽特别适合于CD8 T细胞疫苗,因为MHC呈递仅是序列依赖性的,并且不受肽不能采用准确的抗原三级结构的限制。通常,通过从病毒基因组中选择肽表位来设计这些疫苗,所述肽表位(1)以高亲和力结合大部分人类MHC变体,和(2)在病原体祖先中高度保守。这种肽可以通过计算方法或通过结合物的实验鉴定来鉴定94。随后,选择的表位可以通过酶切位点连接在一起,以便于作为单个分子递送,或者作为单独的肽递送。这些基于肽的T细胞疫苗现已被证明对多种感染性疾病具有临床前前景。例如,编码多个新型冠状病毒表位的mRNAs95,96诱导的强大CD4+和CD8+T细胞反应,在病毒攻击时引发对严重疾病的保护。另一项研究选择了保守的冠状病毒表位来产生泛冠状病毒T细胞疫苗,该疫苗比迄今为止在疫苗中使用的刺突蛋白具有更少的突变97。这种方法可以用来生产一种疫苗,即使在病原体变异时也能提供长期保护。在另一项研究中,开发了一种由EP stein-Barr病毒的gp350蛋白组成的联合疫苗,这是一种含有20个CD8的“多表位蛋白”+T细胞表位和两亲性CpG佐剂。该疫苗在过继转移实验中产生了强大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并对EP stein–Barr病毒诱导的B细胞淋巴瘤产生了保护作用,突出了这些类型的组合疫苗的效用98。另一个令人感兴趣的新兴领域是使用这些类型的T细胞疫苗来诱导控制或消除HIV感染。这些努力受到了HIV“精英控制者”的启发,由于CD8强,这些人在较长时间内病毒血症水平较低+感染细胞的T细胞中和99。在一项诱导抗HIV T细胞反应的努力中,测试了聚乙烯亚胺(PEI)纳米颗粒诱导HIV免疫的能力,该纳米颗粒含有两个互补的镶嵌自扩增RNA (saRNA)序列,每个序列编码HIV-1 Gag和Pol蛋白的六个高度保守区域。这些疫苗诱导了强CD4+和CD8+接种疫苗后至少维持22周的T细胞反应。此外,T细胞显示了具有高效应子和中枢记忆亚型的结构记忆亚群,表明了这些saRNA多复合体的治疗潜力100。目前,多种基于肽的疫苗正在几个临床试验中进行探索,以产生细胞和体液反应101.
核酸编码的抗原
设计和合成核酸能力的进步使得利用核酸货物如mRNA开发多种下一代疫苗成为可能102,saRNA103,环状RNA (circRNA)104,质粒DNA105,和封闭DNA106来编码抗原。与基于病毒或蛋白质的疫苗相比,核酸疫苗能够实现更灵活的抗原设计。它们能够编码难以表达的复杂构建体,这些构建体可以被分泌和多聚化,或者是跨膜抗原。产生膜锚定抗原的能力是核酸疫苗的独特优势,因为与分泌型或细胞外抗原相比,核酸疫苗已显示出增强免疫原性107,108。例如,FDA批准的新冠肺炎疫苗在其融合前构象中利用编码膜锚定的两个脯氨酸取代的全长刺突蛋白的mRNA。类似地,Moderna的RSV mRNA疫苗(mRNA-1345)编码跨膜融合F三聚体。核酸疫苗也可用于接种独特的融合或多聚体抗原,否则这些抗原可能难以表达和纯化109。例如,这种用途已被用于融合补体裂解产物C3d,该产物与新型冠状病毒的RBD和刺突蛋白抗原融合。这种方法通过抗原与B细胞和滤泡树突细胞上存在的补体受体CD21的结合,大大增强了抗原特异性抗体的产生,从而增强了适应性免疫激活110。在另一项研究中,mRNA被用于表达膜锚定的HIV Env和SIV-Gag (SIV,猿猴免疫缺陷病毒)蛋白,以形成自我组装的VLP,更接近于自然感染过程中产生的病毒颗粒。用这些疫苗免疫诱导了广泛的中和滴度和强有力的抗包膜CD4+T细胞反应,降低恒河猴感染的风险111。类似地,在人源化小鼠模型中,在铁蛋白纳米颗粒上表达HIV-Env三聚体的mRNA用于种系靶向和顺序加强诱导自体第2层中和抗体112。最近,通过在新型冠状病毒刺突蛋白(S-EABR)的C末端插入一个ESCRT结合区和ALIX结合区(EABR ), mRNA被用于开发一种新的VLP系统。S-EABR构建体引发的结合抗体滴度比传统的刺突蛋白mRNA疫苗高约100倍113。这些研究突出了核酸疫苗在容易产生不同的和新的抗原方面的效用,所述抗原增强了免疫反应的质量。
除了灵活的抗原设计,mRNA疫苗还能够靶向多种病毒抗原,这对于开发针对高度变异病原体的通用疫苗来说是一个关键因素。例如,相对于编码两种或三种抗原的疫苗,编码四种不同高度保守的Mpox病毒抗原的mRNA产生了更好的中和反应114。最近的一项研究开发了mRNA疫苗,在单一配方中编码20种HA蛋白,每种蛋白代表不同的甲型、乙型流感病毒谱系。在异源流感病毒攻击研究中,通过主要依赖于B细胞的机制,免疫的小鼠和雪貂免于严重疾病和死亡,几乎不涉及细胞免疫115。或者,可以设计mRNA来编码来自不同病毒株的关键免疫原性亚单位,以装配成单一嵌合免疫原。编码来自多种SARS样冠状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变异体的RBD、N-末端结构域和S2亚单位的不同组合的mRNA产生了更广泛的交叉变异体中和滴度116。值得注意的是,Moderna开发了第二代mRNA疫苗(mRNA-1283),它编码与刺突蛋白RBD相连的N-末端结构域。这种新的抗原设计产生了比临床使用的mRNA-1273更强的抗体反应,加强免疫在较低剂量(0.1 μg)下表现出更明显的效果117。在I期临床试验(NCT04813796)中,mRNA-1283以十分之一的低剂量引发了与临床使用的mRNA-1273相似的抗体滴度,表明这种策略具有节省剂量和降低反应原性的潜力,而不会损害诱导的保护作用118.
还需要仔细设计核酸序列以最大化抗原表达、免疫原性和稳定性。例如,密码子优化和生发中心富集等序列工程方法可能通过增强抗原呈递和生发中心应答来提高抗原表达水平,从而提高免疫应答的质量119,120。更先进的优化技术,除了密码子使用外还考虑mRNA二级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免疫原性和mRNA稳定性。据报道,一种考虑密码子使用和mRNA结构的优化算法显示,与未优化的mRNA序列相比,通过IgG滴度测定,蛋白质表达提高了128倍,免疫原性提高了100倍。此外,该算法可用于提高mRNA的化学稳定性121。除了优化抗原编码序列,还可以优化基因启动子和5’/3’非翻译区,这可以进一步将抗原表达增加几倍122。最后,诸如优化抗原以减少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催化域的策略可能会降低反应原性123。核酸设计的巨大潜在优化空间通常要求在疫苗开发过程中筛选几种核酸序列。
延长抗原表达是增强免疫反应的另一种方法,它有可能消除加强剂量的需要。延长的抗原表达和呈递促进了延长的生发中心反应,导致改善的抗体亲和力成熟、类别转换和中和广度124。例如,saRNA编码疫苗抗原和病毒RNA复制机制的开放阅读框,这促进了RNA复制和抗原表达的指数级级联。已经显示saRNA比常规mRNA诱导更长时间的表达。据报道,在小鼠中,saRNA的表达峰值出现在大约9天后,而mRNA的表达峰值出现在大约6小时后125。saRNA曲线下的所得表达面积比mRNA的高约300倍。saRNA现已在日本获得临床批准,用于ARCT-154新冠肺炎疫苗。ARCT-154仅使用5 μg的saRNA剂量就显示出对新冠肺炎的强保护作用,这相对于其他批准的mRNA疫苗是低的126。增强和延长RNA翻译的替代方法包括合成修饰,如环化127,128、或合成寡核苷酸的缀合,以通过防止胞质降解来提高RNA半衰期129。与传统mRNA相比,这些方法中的每一种都显示出体内表达延长长达7天,传统mRNA的表达在第3天基本上检测不到。与RNA不同,DNA可以诱导多周抗原表达130,131。然而,DNA递送更具挑战性,因为它需要用于功能表达的核递送,并且可能诱导更高的先天免疫激活,如下所述。诸如喷射注射的技术目前用于临床,但是疫苗的免疫原性仍然有限132。可能需要用于高水平核DNA递送的改进方法来诱导延长的抗原表达和增强免疫反应。
除了编码感兴趣的抗原,核酸疫苗是“自佐剂的”,因为核酸和纳米颗粒递送系统可以激活增强疫苗应答的先天免疫途径。在mRNA疫苗中,mRNA和来自mRNA转录的双链RNA副产物被内体中的TLR7/8和TLR3以及胞质溶胶中的RIG-I样受体如MDA5识别133,134。MDA5还能感知不含内源性ADAR1肌苷编辑的外源RNA135。含有5′-三磷酸的未加帽的mRNA杂质也结合并激活RIG-I136。这些RNA感应途径的激活产生I型干扰素,如IFN-α,并增强APC的激活。机制研究表明,特别是MDA5的识别在小鼠对BNT162b2疫苗接种的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137,138. Mda5−/−和Ifnar1−/−小鼠表现出显著降低的APC活化、CD8 T细胞启动和中和抗体生成。然而,过度的先天免疫激活也可能导致不期望的反应原性。RNA疫苗已被证明能激活致热信号通路,包括前列腺素E2的产生137,139。此外,mRNA疫苗可以诱导IFN-γ,特别是在加强免疫剂量后。这导致募集先天免疫细胞并改善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但它也可能使巨噬细胞对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和IL-1β的产生敏感,IL-1β被认为是疫苗反应原性的关键介质之一138,140,141.
因此,在疫苗开发过程中,必须权衡疫苗的免疫刺激和潜在的反应原性。一种限制mRNA先天识别的策略是通过用尿苷类似物取代尿苷来阻止TLR7/8识别142。尿苷修饰可以通过去除双链RNA杂质来进一步补充,这降低了TLR3、RIG-1和MDA5的识别。总之,这些策略减少了对疫苗接种的细胞因子产生,并提高了小鼠的抗体滴度143。临床试验同样表明,尽管修饰和未修饰的RNA都能导致人类疫苗反应,但尿苷修饰始终能降低反应原性效应。Moderna的Spikevax和辉瑞-BioNTech的Comirnaty新冠肺炎疫苗利用N1-甲基假哌啶修饰107,108。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未修饰RNA的额外先天免疫刺激也可能有利于产生更强的疫苗应答。据报道,未修饰的mRNA可诱导更强的CD8 T细胞反应,因此在临床上仍在继续探索,特别是用于癌症疫苗144,145。此外,修饰核苷酸的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是它们可能影响翻译的保真度146。最近的一项研究报告称N1编码尖峰mRNA的-甲基假哌啶修饰的mRNA诱导+1核糖体移码和随后CD8的产生+T细胞对移码产物的反应,引起了对诱导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潜在关注147。然而,这种效应是由于mRNA中的特定序列,因此考虑这一因素有助于在未来设计更安全的mRNA疗法。总的来说,mRNA激活先天免疫的作用需要在保护性免疫和反应原性的背景下进一步描述。
DNA疫苗还可以激活TLRs和RIG-I样受体,这可能会影响疫苗接种的结果,尽管这在疫苗应答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描述。DNA中的CpG基序(人类中的5′-GTC gtt-3′)可能是DNA中最著名的免疫激活成分,被内体中的TLR9识别。胞质DNA也通过STING途径激活先天传感器。最值得注意的是,STING激活通过cGAS的2′3′环GMP-AMP合成发生,尽管STING激活也可以通过DDX41、DAI和IFI16发生。除了STING激活,胞质DNA也可能通过MyD88依赖性途径和LRRFIP1/β-连环蛋白刺激1型干扰素的产生。胞质DNA也通过与AIM2的相互作用促进炎症体的激活和IL-1β的产生134。最后,RNA Pol III对胞质DNA的转录可以通过上述RNA介导的途径导致免疫感应。
DNA的先天免疫激活在疫苗接种结果中的作用还没有像RNA疫苗那样被广泛研究,尽管它似乎在疫苗效力中起着关键作用。例如,CpG基序似乎能显著增强疫苗反应148尽管有证据表明去除CpG基序以消除TLR9激活似乎增强了转基因表达149,150。STING和AIM2在DNA疫苗反应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51,152。然而,最近出现了新的DNA载体,如纳米质粒和封闭端DNA,它们具有较低的先天免疫激活,但仍能诱导强大的适应性免疫反应153,154。此外,由DNA引起的先天免疫激活在疫苗反应原性中的作用尚未得到临床研究。随着DNA疫苗进一步进入临床,重点应该放在理解先天免疫感应、抗原表达、保护性适应性免疫和反应原性之间的相互作用上。
佐剂
疫苗的佐剂成分通过激活先天免疫细胞增强对抗原的免疫反应,先天免疫细胞反过来刺激适应性免疫反应。铝盐(明矾)和水包油乳剂是已批准疫苗中最常用的佐剂。这些佐剂通过在注射部位创造局部发炎的环境来招募免疫细胞155。MF59是一种含有角鲨烯的水包油乳液,在免疫接种后3小时内启动细胞募集,并持续长达11天156。然后,这种募集增强了抗原呈递和抗原向局部引流淋巴结的运输,从而增强了适应性免疫反应157,158。然而,这些佐剂的先天免疫刺激可诱导炎症反应,从而导致局部和全身反应原性。某些溶细胞佐剂(如明矾)的免疫刺激是通过损伤相关分子模式激活的NLRP3炎症体途径介导的,该途径与接种部位的严重局部反应有关159。因此,这些佐剂仅适用于肌内接种,因为当皮下或呼吸道接种时,它们会在接种部位引发过度炎症17,160。因此,佐剂的使用必须与疫苗接种的潜在不良反应仔细权衡。
其他临床批准的佐剂通过模拟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通过更明确的途径参与免疫系统,这些分子模式使细胞上的PRRs参与诱导更强的免疫反应。单链和双链寡核苷酸类似物如poly:IC、AS01/AS02/AS04、咪喹莫特、瑞西喹莫特和CpG分别激活TLR3、TLR4、TLR7、TLR7/8和TLR9途径161,162。TLR激动剂在动物模型和人体中接种疫苗后都显示出保护性抗体滴度的提高163。例如,FDA批准的乙型肝炎疫苗利用TLR9激动剂CpG-1018作为佐剂,与重组蛋白HBsAg共同递送164。其他临床批准的TLR激活佐剂由在调节免疫反应中协同工作的成分组合而成。例如,葛兰素史克公司开发了被称为佐剂系统的复合佐剂。现在临床批准的疫苗中使用三种佐剂系统配方:AS01 (QS-21、单磷酰脂质A和脂质体)、AS03(油/水乳剂和维生素E)和AS04(被明矾吸收的单磷酰脂质A)。有趣的是,这些成分的变化可以针对感兴趣的病原体定制免疫反应。AS01和AS04产生T细胞偏向的免疫反应,而AS03增强抗体产生。然而,TLR信号有时会导致以亲和力成熟为代价产生高抗体滴度,导致较弱的保护性反应,正如在一些快速突变的病原体如HIV中观察到的那样165,166。因此,佐剂对免疫反应质量的影响必须得到彻底和有力的表征81,158.
另一项进展是确定了植物来源的化合物作为有效的佐剂。皂荚树(皂树)提取物是这类佐剂中最成熟的化合物,用于上述AS01和Novavax的Matrix-M。Matrix-M是一种专利佐剂,使用皂苷组分A和C与胆固醇和磷脂一起配制,生成笼状纳米颗粒。它激活注射部位和引流淋巴结中的先天免疫细胞,产生Th1细胞偏向的免疫反应。Matrix-M经FDA批准,用于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诺华疫苗(NVX-CoV2373)167。另一种源自植物的多糖菊粉也被用于开发微粒,以增强多种传染病(包括艾滋病毒、流感和结核病)中抗原的免疫原性。Advax放大了抗原的先天佐剂性,并且不影响产生的Th1/Th2免疫应答。尽管Advax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耐受性,但其佐剂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168.
除了增强免疫原性,一些佐剂已经被优化以最小化不期望的反应原性。例如,单磷酰脂质A诱导强有力的Th1-偏向性免疫,同时表现出比脂多糖低1000倍的反应原性169。对于基于植物提取物的佐剂,将QS-21掺入脂质体(AS01)或混合不同的皂苷级分(Matrix-M)降低了反应原性,同时保持了佐剂性162。类似地,早期流感疫苗中使用的油包水乳剂比新型MF59佐剂引起更高的反应原性。然而,考虑到已获许可的佐剂据报道比安慰剂或无佐剂对照组诱导更高的反应原性,仍有改进的机会170。许可后监测报告也将这些佐剂与一些罕见的不良事件联系在一起,但涉及的全部因果关系和机制尚不清楚171。因此,需要继续努力开发新的佐剂并进一步优化其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
为此,已经开发了新的佐剂,其增强了向淋巴结的运输,或者甚至消除了对单独佐剂的需要。在一项这样的努力中,CpG与亲脂性脂肪酸分子结合,诱导白蛋白结合。这阻止了它在血液中的传播并增加了向淋巴结的转移172。类似地,α-生育酚缀合的TLR9激动剂是根据白蛋白搭便车的类似原理设计的,并且产生了针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增强的免疫反应173。另一项研究检测了用聚乙二醇配制的聚丙交酯共轭TLR7b-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生成的TLR7纳米颗粒,具有增加的淋巴结引流,产生持久的免疫刺激作用174。这些侧重于调节佐剂的理化性质的策略可以进一步扩展到多个不同的平台,为开发下一代佐剂提供新的途径。其他新型疫苗平台,如基于mRNA的疫苗,由于mRNA中外源模式和序列的存在,表现出自佐剂特性6,102。此外,递送mRNA的LNP可以通过特异性相互作用或通过非特异性先天免疫细胞募集来刺激先天免疫系统(参见脂质纳米粒部分)。
递送系统
常规平台,如灭活和减毒活疫苗,不需要任何外部递送载体。然而,许多利用重组蛋白、DNA、mRNA或肽表位作为抗原的新兴疫苗平台被配制成纳米载体或合成支架。将制剂加入接种系统可保护活性成分不被酶降解,减少清除率,并改善货物向APCs的递送175,176,177,178,179。除了提供稳定性之外,这些递送系统可以控制疫苗动力学、赋予佐剂性并防止佐剂的全身分布以限制毒性。这些递送材料也可以被工程化以控制抗原呈递,以及疫苗的细胞和亚细胞定位,这可以定制随后对不同病原体的免疫反应180,181.
递送载体可以主要分为病毒载体和非病毒递送载体。病毒载体是由工程病毒开发的基因递送平台,而非病毒递送载体包括合成纳米载体,如LNPs、PNPs、聚合物和其他基于无机纳米粒子的载体182,183,184。这些递送载体也可以被整合到更宏观的生物材料支架中,例如水凝胶、微粒、植入物和微针,它们可以通过提供抗原的持续释放来增强对疫苗的免疫应答185,186。例如,在小鼠和灵长类动物中进行的研究表明,通过重复注射或控制释放延长抗原的产生将生发中心B细胞增强了三至五倍,并将抗体反应放大了十倍124,187。通过调节疫苗治疗成分的时空递送,工程材料有可能在疫苗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改善其免疫原性并最小化相关的反应原性和毒性。在以下章节中,我们重点介绍了在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中用于递送疫苗抗原和佐剂的不同非病毒递送载体,并讨论了它们的优势和局限性。
脂质纳米粒
迄今为止,LNP是FDA批准的基于mRNA的疫苗的唯一递送载体。辉瑞-BioNtech、Moderna和Arcturus新冠肺炎疫苗,以及临床试验中大多数基于mRNA的疫苗,在其配方中使用了LNP。临床批准的LNP由四种类型的脂质组成:可电离脂质、辅助脂质、胆固醇和聚乙二醇脂质184(PEG =聚乙二醇)。可电离脂质促进内体逃逸,辅助脂质和胆固醇为脂质膜提供结构和流动性,PEG-脂质促进LNPs的胶体稳定性。
在mRNA疫苗中,LNP通过保护mRNA免受细胞外核酸酶降解、促进APCs中的表达和激活免疫刺激途径来增强疫苗的免疫原性。LNP通常是肌内接种,这导致局部抗原表达和先天免疫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树突细胞和巨噬细胞)募集到注射部位188。Moderna的研究表明,肌肉中mRNA LNP的摄取和表达主要发生在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脂肪细胞中,而不是内皮细胞或肌肉纤维中,尽管后者构成了肌肉组织的大部分。抗原表达也发生在局部引流淋巴结中,推测是通过来自肌肉的LNPs的细胞运输。在淋巴结内,在巨噬细胞中mRNA表达最高,在经典单核细胞、常规树突细胞、浆细胞样树突细胞、T细胞和B细胞中观察到较低水平的表达189,190。mRNA LNPs也可能以较小的程度到达体循环,并在其它器官如肝和脾中诱导表达。尽管在各种组织和细胞类型中LNP的大部分摄取是由ApoE/LDLR相互作用介导的,但这取决于LNP化学和配方,这种机制在疫苗接种的背景下还没有被广泛研究。虽然现有的LNP已被证明在诱导抗原表达和APC活化方面是成功的,但仍在努力寻求提高表达水平,调节LNP的免疫活化,并更具体地靶向APC。
设计更有效的LNP的许多创新源于优化可电离脂质的分子结构。辉瑞-BioNTech和Moderna的新冠肺炎疫苗(SM-102和ALC-0315)中使用的可电离脂质是数十年来脂质设计不断改进的结果。这些脂质主要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与带负电荷的RNA结合,它们结合了结构特征,如分支尾和头基,这提高了RNA递送的效率(图。3b)。可电离脂质和RNA之间的超分子相互作用,如氢键,可以进一步提高mRNA转染能力191,192。这些可电离的脂质还具有可生物降解的基团,如酯,通过快速清除脂质来提高疫苗的耐受性。在选定国家批准或处于临床试验中的疫苗LNP中使用的其他可电离脂质包括额外的结构多样性(图。3)。自扩增mRNA疫苗ARCT-154(表1)利用专有的LUNAR LNPs和可电离脂质ATX-100,其包含硫代氨基甲酸酯基团和分支尾部126。Abogen的新冠肺炎疫苗使用一种专利配方,包括一种可电离的脂质,带有多种可电离的胺和分支的尾部193,194,195。不包含分支尾部结构的多种其他可电离脂质已经证明了有效的mRNA递送。例如,Bionet-Asia和ChulaCov19利用Genevant的专利脂质10,它具有三个尾部,每个尾部有一个z-烯烃196,197(图。3)。在另一项临床试验中,Translate Bio和赛诺菲使用了一种类似于cKK-E10的可电离脂质,它具有完全饱和的尾部,没有分支198。有趣的是,这种脂质可以被认为是由两个通过二酮哌嗪二赖氨酸接头连接的可电离的小脂质组成199,200。或者,已经开发了多种可电离脂质,它们不表现出上述化学特征,但保留了与最早一代可电离脂质如DODMA和DLin-DMA-MC3的结构相似性。第一三共的mRNA疫苗(表1)包含可电离的脂质,保留化学特征(两条尾巴z-链烯和二甲氨基丙基首基)从DLin-DMA-MC3(参考文献201)。同样,默克公司具有不对称尾部结构的不可降解可电离脂质L-608在最近的RSV mRNA疫苗I期临床试验中得到了应用(表1)与Moderna合作,但该方案已经结束202。除了mRNA递送之外,在学术和商业风险中已经进行了许多努力,以使用其他核酸生物制剂如circRNA和DNA来开发下一代疫苗127,203。开发新的可电离脂质以进一步增强基于核酸的疫苗的免疫原性仍然是主要关注的领域(图。4)。
除了由mRNA激活的免疫感应途径(在前面的章节中讨论过),LNP本身也可以诱导炎症信号的表达,而不依赖于它们的货物20,204。LNP已被证明是佐剂蛋白亚单位疫苗,对编码相同抗原的mRNA产生相似的抗体滴度。免疫反应似乎也依赖于可电离脂质,其依赖方式并不总是与抗原表达水平直接相关。几项研究已经鉴定出比DLin-DMA-MC3 LNPs耐受性更好的可电离脂质,尽管其引起更高的mRNA表达和更强的疫苗反应191,196,205。尽管LNPs的佐剂效应增强了保护性免疫反应,但它可能导致不希望的副作用。例如,一项研究表明,空的SM-102 LNP激活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NLRP3炎症小体,刺激IL-1β的产生,这被认为是疫苗反应原性的原因138。LNP激活炎症小体或其他促炎通路的确切机制仍在研究中。LNPs的佐剂效应已被证明依赖于可电离脂质的内含物,可电离脂质是负责内体逃逸的关键成分,这表明内体破坏可能是免疫激活的关键途径。事实上,巨噬细胞内内体运输的破坏已被证明诱导NLRP3炎症体激活206。内体膜破裂也招募半乳凝素,并标记破裂的膜进行自噬,然后释放炎症信号207。在病毒和脂质体的情况下,也已经证明膜融合可以诱导刺痛活化208。除了核内体破坏,LNP被认为直接与TLRs相互作用,尽管有结果表明LNP以不依赖于MyD88的方式起作用20,209。PEG-脂质成分也可能通过募集预先存在的PEG抗体和潜在触发超敏反应(如补体激活相关的假过敏)而在反应原性中发挥作用210。鉴于LNP可能引发各种炎症途径,在疫苗开发过程中必须考虑这些属性,以确保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之间的平衡,并确保新制剂在临床转化前的耐受性。
最近的努力已经确定了新的LNP,其以更可控的方式刺激免疫系统,这可以防止系统性副作用。例如,含环胺或已知的带有首基的STING激动剂可有效地通过STING途径刺激1型干扰素并增强适应性免疫反应211,212。在另一项最近的研究中,将TLR7/8激动剂引入可电离的脂质中,并作为第五种成分掺入LNPs中,与不含TLR激动剂的制剂相比,其诱导了更多抗原特异性CD4和CD8 T细胞,具有更强的Th1偏向性213。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刺突蛋白的RBD的抗体滴度也显著增加。另一个小组使用类似的方法进行癌症免疫治疗214。TLR激动作用的一种对比方法是用短的3-mer寡核苷酸选择性阻断内体TLR7,以抑制mRNA-LNPs的一些反应原性反应215。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化学修饰的寡核苷酸选择性靶向激活TLR7而不激活TLR8,其诱导较少的炎性细胞因子,同时仍然促进有效的适应性免疫反应216。Idera和Merck采用了类似的方法,开发了化学修饰的寡核苷酸,它们或者是TLR8选择性的,或者是TLR7/8激动剂。寡核苷酸被封装到LNP中,增强了对刺激先天免疫反应的控制217,218。其他TLR如TLR9的竞争也已经被探索。例如,CpG脱氧寡核苷酸已被封装在LNP中,以增强对常规甲型流感裂解疫苗的免疫反应219。这些靶向刺激策略为降低反应原性和改善佐剂性提供了潜在的解决方案,同时易于配制成LNPs。
除了受控的免疫刺激之外,还有致力于将LNP靶向特定组织和细胞以增强保护性免疫反应的努力。肌肉注射目前的LNPs导致相对非特异性的摄取,这可导致过度的免疫激活、B/T细胞启动不良以及最终需要更高的剂量。已经假设直接淋巴结靶向,或更具体地APC靶向可以导致更有效的抗原呈递,同时减少炎症172,220。为此,最近的努力集中在树突细胞靶向mRNA-LNP的开发上。最近的一项研究利用唾液酸修饰的胆固醇作为制剂的一部分来靶向广泛表达于树突细胞表面的siglec-1受体221。类似地,利用甘露糖化的PEG-脂质靶向树突细胞和巨噬细胞上的甘露糖受体以递送狂犬病病毒糖蛋白抗原circRNA,与它们的非靶向对应物相比,产生了更好的抗体滴度222。除了主动靶向外,还探索了粘膜施用LNPs来触发粘膜免疫以获得更强的保护性反应。例如,使用在传统Moderna疫苗制剂中掺入了额外的未公开脂质的优化鼻内LNP制剂的鼻内LNP接种被证明有效地保护了天真的仓鼠免受新型冠状病毒病毒感染33。使用基于脂质缀合树突的纳米颗粒的肌内免疫和鼻内加强的组合已经在呼吸道中实现了高水平的循环记忆T细胞223,224。然而,鼻内给予LNPs可诱导快速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并通过RIG-I、NLR和TLR激活刺激炎症途径,导致严重的肺部炎症和较高剂量下动物模型的潜在死亡率224,225。鉴于这些靶向LNP分娩方法相对较新,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基于聚合物的系统
聚合物是最早被鉴定用于有效细胞内核酸递送的材料之一,并且已经被广泛用于疫苗应用。像脂质一样,核酸与聚合物的复合主要由阳离子聚合物和阴离子核酸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驱动。已经利用不同的主链、单体和结合的额外功能,例如疏水性和生物可降解性,探索了用于核酸递送的聚合物的大量结构多样性226。PEI可能是用于DNA递送的最成熟的聚合物,并且继续被广泛使用。Pei表现出高的阳离子电荷密度,这使得强的核酸复合、摄取和随后的内体逃逸成为可能。已经提出PEI和其他聚合物通过质子海绵效应促进内体逃逸,这导致渗透梯度使内体破裂;然而,最近的研究对这一假设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BioNTech已经在临床前使用PEI来递送编码流感HA的mRNA和saRNA。他们的含有编码三种不同HA亚型的saRNA的三价纳米颗粒疫苗赋予了受到病毒攻击的小鼠保护性免疫力227。另一项调查结构-活性关系的研究显示,更高的电荷密度和增加的分子量增加了PEI复合物的saRNA递送功效228。或者,以环糊精部分为特征的PEI证明了在鼻内接种后,HIV编码mRNA有效递送至鼻淋巴组织,在小鼠中产生强烈的全身和粘膜免疫反应229。然而,PEI是不可降解的,并且由于高电荷密度而引起细胞毒性问题,限制了其临床转化的潜力。
因此,正在进行的努力集中于开发毒性降低的新型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例如,以可还原二硫键为特征的阳离子聚酰胺胺(称为pABOL)表现出较低的细胞毒性。此外,这些可生物降解的类似物在用HA编码的saRNA免疫时诱导高结合和中和IgG滴度,其保护免于致死性流感攻击230。聚酰胺胺也已经用于产生脂质树枝状聚合物,其递送mRNA以诱导针对几种病原体的保护性免疫,包括H1N1流感,弓形虫和埃博拉病毒224,231,232。此外,新的脂质聚酰胺-胺树枝状聚合物、组氨酸和赖氨酸承载多肽LNPs已被用于临床前研究,以开发针对几种感染性疾病的基于mRNA的疫苗223。另一类可生物降解的阳离子聚合物包括聚(胺-共-酯)(PACE),其可以使用二酯与氨基取代的二醇的酶促共聚来合成233。可以通过改变单体和内酯含量的比例,以及通过用合适的端基进行聚合物后修饰来定制PACE聚合物,以获得高mRNA转染效率。90%端基修饰的PACE和10% PACE-PEG在肺中表现出高mRNA转染,特别是在上皮细胞和APCs中。该制剂被用于开发鼻内疫苗,其诱导全身性和肺驻留适应性免疫,保护小鼠免受致死性新型冠状病毒攻击234。脂质碳酸酯和α-氨基酯的嵌段共聚物被称为电荷改变可释放转运蛋白,已被用于递送环状RNA或mRNA形式的抗原235,236.
除了核酸之外,聚合物还被用于递送蛋白质亚单位抗原和佐剂,用于有效的疫苗反应。聚(乳酸-共-乙醇酸)(PLGA)可能是在该应用中使用的最成熟的聚合物。PLGA是一种高度可降解、生物相容且经FDA批准的聚合物,可减少这些材料临床转化的障碍。PLGA纳米颗粒已被用于共包封佐剂和抗原,其协同增强了对疫苗接种的体液反应。包裹TLR4、TLR7/8激动剂和HA抗原的纳米颗粒诱导了极强的抗原特异性体液应答,这由持续的生发中心反应和长寿命的浆细胞所证实。这种增强的体液反应归因于多个树突细胞亚群中TLRs的激活和B细胞发育的直接触发237。已经研究了包封TLR7/8激动剂3M-052和gp140抗原的PLGA纳米颗粒在NHPs中的疫苗效力。与明矾佐剂抗原相比,用3M-052佐剂诱导了实质上更强(~100倍)的抗体反应,并且还导致了骨髓中抗原特异性长寿浆细胞的发展。这些长寿命的浆细胞持续到70周研究结束,表明该平台具有诱导终生免疫的潜力238。在另一项以艾滋病毒为重点的研究中,产生抗猴免疫缺陷病毒中和体液应答的PLGA亚单位疫苗与异源病毒载体疫苗相结合,产生CD8 T细胞应答。有趣的是,异源病毒载体疫苗产生的CD8 T细胞应答似乎增强了对NHPs中感染的保护,这产生了低中和抗体滴度,表明强的细胞应答对于HIV疫苗的开发可能是重要的40。PLGA还具有粘膜穿透性,已被用于开发口服和鼻内接种的疫苗幽门螺杆菌和流行性感冒239,240。其他聚合物如脱乙酰壳多糖和PEI也已用于抗原如新型冠状病毒刺突蛋白RBD的粘膜递送241。虽然这些聚合物-PNP已经在临床前进行了广泛的评估,但它们还没有转化为临床应用。
聚合物也已经直接与佐剂和抗原结合,这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法来在空间上控制这些材料的生物分布,同时通过多价相互作用增强免疫反应。这种方法被用于将疟疾抗原通过自发连接物偶联到由带有甘露糖结合和TLR7佐剂功能的单体组成的无规共聚物上,p(Man-TLR7)。相对于单独的抗原,缀合的抗原表现出树突状细胞摄取增加,并诱导抗体滴度增加和寄生虫负荷减少242。在随后的工作中,新型冠状病毒与p(人-TLR7)结合,在小鼠中产生有效的体液和细胞反应243。TLR7/8激动剂也与超支化聚合物结合,然后与HIV gp120亚单位抗原共同接种。与传统的小分子佐剂相比,这导致了Th1-偏向性反应的改善,这通过更强的抗体滴度和Ig2c类型转换得以证明244。还研究了通过鼻内途径将RIG-1和TLR激动剂与可溶性和纳米颗粒缀合的刺突蛋白抗原联合共递送。佐剂共递送增强了整体免疫应答,其中刺突结合疫苗诱导Th1和T空间细胞反应,而可溶性蛋白在肺中诱导局部IgA反应。然而,肌内施用掺入缀合的纳米颗粒未能诱导强烈的抗原特异性IgG反应,这可能是由于纳米颗粒的大尺寸(> 200 nm),导致淋巴结引流不良并阻碍了与B细胞的相互作用245。类似地,鼻内注射与流感病毒核蛋白结合的pH响应性颗粒引起强烈的抗原特异性T空间鼻腔气道和肺间质中的细胞反应,保护小鼠免受致命病毒攻击246。与抗原结合的生物聚合物已被用于增强免疫反应。例如,衍生自肺炎链球菌与刺突蛋白RBD结合,诱导针对所关注的不同变体的交叉反应中和抗体247。尽管这类佐剂聚合物似乎能有力地增强免疫反应,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评估其潜在的反应原性。
生物灵感纳米粒子
通过与B细胞受体的多价相互作用,用多拷贝的病毒抗原设计支架的表面可以增强对疫苗接种的免疫反应18,248。对多价抗原疫苗接种反应的生发中心动力学的研究表明,多价性增强了B细胞分裂和CD4+T细胞募集。基于这些结果,假设B细胞活化和分裂是体液疫苗反应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突出了多价抗原的效用249。此外,VLP抗原可促进增加被聚糖屏蔽的亚优势区域的表位可及性,或降低非中和表位的可及性,从而扩大抗体中和158,250。VLPs通常通过融合蛋白的重组表达或利用PNPs、VLPs、脂质体、外来体或胶束的合成制造来产生。
由流感病毒的HA、神经氨酸酶和基质1蛋白组成的重组VLPs也被用于开发新型流感疫苗。已经开发了HA、神经氨酸酶和基质1蛋白的多种组合,在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中证明了高免疫原性251,252,253。重组表达的VLPs也被Medicago用于开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该疫苗利用了植物表达平台(本氏烟草)产生预融合稳定的刺突蛋白,该蛋白自组装成被称为CoVLPs的包膜囊泡。这些辅加ASO3的CoVLPs诱导了比2019恢复期血清高10倍的中和抗体滴度,具有平衡的Th1/Th2细胞反应(NCT04450004)254。这些临床成功证明了重组VLPs用于疫苗接种的效用。
VLP也已经被合成产生,以将抗原自组装成病毒样形态,从而产生具有增强的免疫原性的疫苗。例如,脂质体已被用于掺入或展示多种不同的抗原,以提高引流淋巴结中存在的免疫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和摄取。例如,带有钴卟啉磷脂基团的脂质体用聚组氨酸标记的疟疾抗原(Pfs25)进行后功能化。这些具有稳定抗原呈递特性的纳米颗粒在小鼠和兔子中诱导了10倍强的功能性抗体产生255。其他工作通过磷酸丝氨酸接头将锚定部分与蛋白抗原结合,将成熟的佐剂明矾转化为VLP。与未锚定的抗体相比,锚定在明矾上的抗原通过增强APC摄取和B细胞活化,使抗体滴度提高了48倍158。这些合成材料代表了重组表达的一种有吸引力的替代物,因为它们本身是模块化的,并且可能不需要针对每种抗原进行重新设计。
除了人造脂质体之外,从细胞中分泌的天然来源的膜结合囊泡,如外来体,已经成为一种新的递送平台。外来体可以固有地运输核酸,并且具有高稳定性、耐受性和组织穿透性,以及固有的辅助性。与新型冠状病毒刺突蛋白的RBD结合的肺源性外来体被用于开发可吸入疫苗,该疫苗在小鼠气道中产生强大的免疫256。这些肺来源的外来体随后通过干粉吸入用于mRNA递送,与它们的合成对应物相比,表现出更高的肺滞留和分布,以及更强的免疫反应257。非哺乳动物载体,如革兰氏阴性菌的外膜小泡,由于其内在的佐剂性,也已被利用258。与其他VLP平台相比,这些平台尚不成熟,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确定其耐受性和免疫原性。
挑战和未来方向
疫苗是现代医学开发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疫苗大大提高了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下一个世纪将需要疫苗技术的进步,以根除逃避免疫的疾病,包括艾滋病毒、疟疾、结核病、流感和新型冠状病毒病毒,所有这些疾病要么没有疫苗,要么需要经常加强剂量以对抗突变。此外,改善这些疫苗平台的热稳定性、制造和管理的策略对于满足发展中国家的需求至关重要。这些进展的重要性也许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得到了最好的强调,其中一项新生的疫苗技术mRNA在疫苗开发竞赛中走在了前列。未来十年将需要重新关注疫苗研究,旨在改善疫苗平台,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免疫系统对这些平台的反应。
最大化免疫反应并降低反应原性
为了确保疫苗开发过程中的公众依从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剂量和相关的反应原性至关重要。创新的抗原设计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118优化的免疫方案11,259和先进的运载工具。扩展抗原可用性的有效递送系统可能有助于减少所需剂量。此外,通过优化mRNA设计或通过使用替代遗传平台如saRNA、circRNA和质粒DNA,可以获得增强的递送效率和延长的表达。此外,这些针对各种疫苗平台的剂量降低研究应该在多个物种中进行,包括小鼠、灵长类动物和人类,因为在物种之间观察到的递送和表达谱存在巨大差异。改进的体外筛选工具和人性化的动物模型可能有助于加速疫苗开发,增加临床试验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可能性260,261。例如,赛诺菲已经使用一种新的体外筛选平台“MIMIC”(模块化体外免疫构建物)来测试临床前候选疫苗262,263。分析反应原性背后的潜在机制也很重要,以便更好地理解如何减轻反应原性。使用系统生物学或体外人类类器官/共培养筛选分析患者样本的方法可以在这方面提供重要的见解。尽管几项研究提供了对这种生物学机制的重要见解,但在理解疫苗成分中可能影响反应原性的化学/遗传因素方面,该领域仍有很大差距。
疫苗佐剂可以在节省剂量、扩大对不同抗原的免疫反应和增强具有独特免疫特征的脆弱人群的免疫原性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尽管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分子佐剂在增强随后的免疫应答方面表现出高效,但它们也表现出反应原性的发生率。在免疫细胞中发现能够控制免疫激活的新靶点,可能有助于开发能够引发有利的适应性免疫反应的佐剂。将这些佐剂整合到下一代疫苗中可以增强免疫原性并减少副作用,类似于细胞因子或免疫调节剂的共同接种已被证明可以提高基于mRNA的癌症疫苗的治疗效果。这种方法也为传染病带来了希望。或者,下一代疫苗可以设计为针对特定的免疫亚群,如树突细胞、巨噬细胞或B细胞,以促进更高质量的免疫反应。这可以通过使用靶向递送将抗原选择性递送至细胞或通过掺入促进所需免疫细胞募集的免疫刺激剂来实现。通过将APCs的募集引导至注射部位,而不是像嗜中性粒细胞那样的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显著地导致炎症),可以选择性地增强疫苗效力。
实现广泛而持久的免疫反应
MMR、乙型肝炎、脊髓灰质炎和卡介苗等疫苗通过产生强大的记忆反应来有效对抗病原体的再次暴露,从而赋予长期免疫力。相比之下,由于免疫力下降,流感和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需要每年加强免疫,因为保护性免疫力在大约8-10个月后开始下降。抗原漂移/转移和新变种的出现使得疫苗需要频繁更新,这也推动了对流感和新型冠状病毒等高度变异病原体的年度加强剂的需求。减少或消除对频繁加强剂的需要,可以大大提高公众的吸收和依从性,提高这些病原体的总体疫苗接种覆盖率264。在未来,这些新的疫苗策略也可能有助于创造不依赖毒株或“通用”疫苗。结构指导的抗原设计可用于产生人工构建体,该人工构建体引发针对多种病原体变体的广泛中和抗体。关于新型冠状病毒和流感的临床前工作已经证明了这种疫苗的可能性74,79。如果成功,这将消除每年疫苗适应的需要,并可能减少必要的疫苗接种频率,潜在地减少季节性感染的整体医疗负担。尽管“反向疫苗学”方法旨在通过疫苗接种产生bnAbs来开发泛变异疫苗15T细胞疫苗为产生具有长期保护作用的通用疫苗提供了另一个令人兴奋的途径94。这种疫苗将靶向保守表位以中和病毒感染。下一代疫苗的目标应该是在人群中提供广泛而持久的保护性免疫,减少频繁加强剂量的需要。
优化安全性、合规性和生产
确保疫苗安全需要严格的早期临床研究,包括各种人群,包括婴儿、老年人和患有各种基础疾病的个人。必须考虑年龄、健康状况和预先存在的免疫力等因素,以优化免疫反应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事件,这可能导致剂量和疫苗接种策略的调整。应监测接受者在初次加强免疫接种后的短期和长期效果,重点是不良事件和免疫反应的质量。对于呼吸道疫苗,应特别注意潜在的肺部免疫病理学,以评估炎症风险。探索疫苗接种的替代途径,如鼻内和口服接种,提供了利用粘膜免疫的机会。这些途径不仅在公众依从性和易于接种方面提供了潜在的优势,而且它们也有希望在粘膜表面诱导强大的免疫反应,粘膜表面是对抗病原体的关键屏障。通过绕过注射(由于恐惧或不适,这对一些人来说可能是一种障碍),鼻内和口服接种方法可以提高公众对疫苗接种计划的接受度和坚持度。然而,重要的是彻底调查这些接种途径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以应对任何相关的挑战,并确保它们在预防传染病方面的有效性。
疫苗的生产和分配也需要在开发过程中加以考虑。疫苗平台的类别、接种强度/调度和储存条件(表2和盒子3)在确定大规模生产和销售的可行性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因此,除了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之外,这些参数也是卫生管理委员会的重要考虑因素。开发在热带温度下具有更高热稳定性的疫苗平台对于确保全球疫苗的可用性至关重要。易于管理的工程材料,减少了冷链要求和一次性免疫接种,是确保全球疫苗供应的关键。
观点
开发安全、保护性、快速适应、易于部署且成本效益高的疫苗需要跨学科团队的高效努力。例如,由于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化学等领域的进步,使用基于核酸或重组蛋白的平台,已经快速生成了使用结构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发现的独特病毒抗原。下一代疫苗平台将是复杂的系统,包含独特设计的抗原货物,通过递送载体以时空控制的方式递送,使用佐剂以仔细控制的方式刺激免疫系统。增强的抗原设计将引发免疫细胞识别必要的病毒表位,促进交叉反应和持久的记忆反应,这对于增强保护是必不可少的。随后,适当设计的佐剂将通过增强适应性免疫反应而不引起副作用,促进针对具有不同免疫特征和脆弱性的人群的精确疫苗的开发。用于时空控制递送的改进的递送系统能够节省剂量或增强免疫受损个体的疫苗效力。为了确保疫苗开发的有效性,必须考虑不同物种(如啮齿动物、灵长类动物和人类)之间受体表达和耐受性的巨大差异。评估这些物种的疫苗成分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在决定随后免疫反应的质量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面对新出现的病原体,能够快速生产大量疫苗的简化制造系统,加上疫苗热稳定性的提高,对于有效缓解全球健康威胁至关重要。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是新冠肺炎疫情已经证明这是可能的。
参考
莫伦斯博士和福奇,《新出现的疫情疾病:我们如何到达新冠肺炎》。细胞 182, 1077–1092 (2020)。
在前新冠肺炎时代,112个国家的10种病原体疫苗挽救了生命。eLife 10,e67635 (2021)。
风险:预期损失有多大?公牛。世界卫生组织。 96, 129–134 (2018)。
21世纪的新型疫苗技术。纳特。免疫Rev。 20, 87–88 (2020)。
Excler,J. L .,Saville,m .,Berkley,s .和Kim,J. H.《新发传染病的疫苗开发》。纳特。医学。 27, 591–600 (2021)。
疫苗开发的新方法。细胞 184, 1589–1603 (2021)。
安全新冠肺炎疫苗的前景。Sci。Transl。医学。 12,eabe0948 (2020)。
设计疫苗反应的时空控制。纳特。脱线牧师。 7, 174–195 (2022)。
Cirelli,K. M .等人缓慢递送免疫通过调节免疫优势增强HIV中和抗体和生发中心反应。细胞 177,1153–1171 . e28(2019)。
一种候选结核疫苗MVA85A在接种卡介苗的健康成人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一项1期双盲随机对照试验。柳叶刀感染。Dis。 14, 939–946 (2014)。
BNT162b2 mRNA疫苗标准和延长接种间隔的免疫原性。细胞 184,5699–5714 . e11(2021)。
下一代流感疫苗:机遇与挑战。纳特。Rev .药物发现。 19, 239–252 (2020)。
二价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增加了中和作用的广度,并保护小鼠免受BA.5克隆变体的影响。纳特。医学。 29, 247–257 (2023)。
基于结构的疫苗抗原设计。安奴。医学博士。 70, 91–104 (2019)。
Rappuoli,r .,Bottomley,M. J .,D’Oro,u .,Finco,O. & De Gregorio,e .反向疫苗学2.0:人类免疫学指导疫苗抗原设计。J.Exp。医学。 213, 469–481 (2016)。
Pardi,n .,Hogan,M. J .,Porter,F. W .和Weissman,D. mRNA疫苗——疫苗学的新时代。纳特。Rev .药物发现。 17, 261–279 (2018)。
新冠肺炎疫苗策略的免疫学考虑。纳特。免疫Rev。 20, 615–632 (2020)。
使用纳米疫苗激发B细胞对传染病的免疫力。纳特。纳米技术。 16, 16–24 (2021)。
利用自然免疫的线索设计合成疫苗。纳特。脱线。 12, 978–990 (2013)。
Verbeke,r .,Hogan,M. J .,Loré,k .和Pardi,n . mRNA疫苗的先天免疫机制。免疫 55, 1993–2005 (2022)。
先天免疫: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第一道防线。纳特。免疫学。 23, 165–176 (2022)。
Ziogas,A. & Netea,M. G .训练免疫相关疫苗:先天免疫记忆和异源抗感染保护。趋势摩尔。医学。 28, 497–512 (2022)。
穆德,W. J. M .,奥昌多,j .,朱斯滕,L. A. B .,法耶德,Z. A. & Netea,M. G .纳特。Rev .药物发现。 18, 553–566 (2019)。
细胞先天免疫:新玩家的旧游戏。J.先天免疫。 9, 111–125 (2017)。
健康和疾病中的树突细胞迁移。纳特。免疫Rev。 17, 30–48 (2017)。
淋巴引流功能及其免疫学意义:从树突细胞归巢到疫苗设计。塞明。免疫学。 20, 147–156 (2008)。
应对疫情的新疫苗技术。前面。免疫学。 9, 1963 (2018)。
布鲁克斯,J. T .,马克斯,p .,戈尔茨坦,R. H .和瓦伦斯基,R. P.《猴痘皮内疫苗接种——对个人和公共健康的益处》。名词(noun的缩写)英国医学博士。 387, 1151–1153 (2022)。
鼻内新冠肺炎疫苗:从工作台到床。埃比奥米辛 76, 103841 (2022)。
粘膜卡介苗接种增强的保护作用与抗原特异性肺组织常驻PD-1的存在有关+KLRG1−CD4抗艾滋病药(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T细胞。粘膜免疫。 12, 555–564 (2019)。
赵,j。等。气道记忆CD4+T细胞介导针对新兴呼吸道冠状病毒的保护性免疫。免疫 44, 1379–1391 (2016)。
Carter,NJ & Curran,M. P .流感减毒活疫苗(FluMist弗卢恩茨铥)。 药 71, 1591–1622 (2011)。
鼻内mRNA-LNP疫苗接种保护仓鼠免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Sci。副词 9,eadh1655 (2023)。
Mao,t .等。无佐剂的鼻内刺突疫苗引发针对sarbecoviruses的保护性粘膜免疫。科学 378,eabo2523 (2024)。
用脂质结合的免疫原进行鼻内接种可促进抗原跨粘膜摄取,从而驱动粘膜和全身免疫。Sci。Transl。医学。 14,eabn1413 (2024)。
为肝内记忆T细胞特制的抗疟疾mRNA疫苗。纳特。免疫学。 24, 1487–1498 (2023)。
注射卡介苗预防猕猴结核病。自然 577, 95–102 (2020)。 这项研究调查了卡介苗效力和接种途径之间的关系,揭示了静脉注射卡介苗提供了特殊的保护作用 结核分枝杆菌 感染。
在1期随机临床试验中,抗H10N8和H7N9疫情潜在流感病毒的mRNA疫苗在健康成人中具有免疫原性且耐受性良好。疫苗 37, 3326–3334 (2019)。
皮内mRNA-1273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一项非劣效性随机对照试验。NPJ疫苗 9, 1 (2024)。
用基于mRNA的BNT162b2进行抗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后的副作用可通过改变接种途径减轻,并与T和NK细胞基因的基线富集相关。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 20,e3001643 (2022)。
工程材料在黏膜疫苗接种策略中的作用。纳特。脱线牧师。 9, 29–45 (2024)。
预融合稳定新型冠状病毒脉冲的基于结构的设计。科学 369, 1501–1505 (2020)。
呼吸道合胞病毒融合糖蛋白疫苗的基于结构的设计。科学 342, 592–598 (2013)。
由六个而不是两个脯氨酸稳定的融合前刺突蛋白对于诱导中和相关病毒变体的抗体更有效。继续。国家科学院。Sci。美国 119,e2110105119 (2022)。
通过基于结构的pH开关区域的重新设计实现流感血凝素的普遍稳定。继续。国家科学院。Sci。美国 119,e2115379119 (2022)。
Kulp,D. W .等人基于结构设计天然样HIV-1包膜三聚体,以沉默非中和表位并消除CD4结合。纳特。Commun。 8, 1655 (2017)。
Sanders,R. W .等人的下一代裂解的可溶性HIV-1 Env三聚体BG505 SOSIP.664 gp140表达广泛中和但非中和抗体的多个表位。公共科学图书馆Pathog。 9,e1003618 (2013)。
一种通用流感病毒疫苗候选物在临床前雪貂研究中提供了对大流行性H1N1感染的保护。NPJ疫苗 2, 26 (2017)。
Steichen,J. M .等人设计的HIV疫苗靶向依赖聚糖的广泛中和抗体的种系前体。免疫 45, 483–496 (2016)。
用聚糖修饰的HIV NFL包膜三聚体脂质体进行疫苗接种,引发针对多个易损位点的广泛中和抗体。免疫 51,915–929 . E7(2019)。
病毒感染的被动免疫疗法:“超级抗体”进入争论。纳特。免疫Rev。 18, 297–308 (2018)。
诱导广泛中和抗体的HIV-1疫苗策略。纳特。免疫Rev。 23, 142–158 (2023)。
通过抗原重定位进行疫苗设计。纳特。化学。生物。 20, 1012–1021 (2024)。
融合前稳定的新型冠状病毒S2抗原提供对抗新型冠状病毒攻击的保护。纳特。Commun。 15, 1553 (2024)。
一种针对刺突蛋白S2亚基HR1结构域的抗变异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单元格区域 32, 1068–1085 (2022)。
Patterson,D. P .,Rynda-Apple,a .,Harmsen,A. L .,Harmsen,A. G. & Douglas,t .仿生抗原性纳米颗粒引发对流感的受控保护性免疫反应。ACS纳米 7, 3036–3044 (2013)。
B细胞在突触形成后从靶细胞获得抗原。自然 411, 489–494 (2001)。
特隆贝塔,E. S. &梅尔曼,I .体外和体内抗原加工的细胞生物学。安奴。免疫Rev。 23, 975–1028 (2005)。
兆道尔顿级双组分二十面体蛋白质复合物的精确设计。科学 353, 389–394 (2016)。
设计的呼吸道合胞病毒蛋白质纳米颗粒疫苗诱导有效中和抗体反应。细胞 176,1420–1431 . e17(2019)。
用双组分蛋白质纳米颗粒增强和形成天然样HIV-1包膜三聚体的免疫原性。纳特。Commun。 10, 4272 (2019)。
四价流感纳米颗粒疫苗诱导广泛的保护作用。自然 592, 623–628 (2021)。
Walls,A. C .等人设计的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蛋白质纳米颗粒疫苗引发有效的中和抗体反应。细胞 183,1367–1382 . e17(2020)。
双组分刺突纳米颗粒疫苗保护猕猴免受新型冠状病毒病毒感染。细胞 184,1188–1200 . e19(2021)。
Walls,A. C .等,通过受体结合结构域纳米颗粒疫苗引发广泛保护性的萨氏病毒免疫。细胞 184,5432–5447 . e16(2021)。
新冠肺炎疫苗开发和潜在纳米材料前进之路。纳特。纳米技术。 15, 646–655 (2020)。
应对影响全球健康的传染病的纳米材料疫苗策略的进展。纳特。纳米技术。 16, 1–14 (2021)。
Saunders,K. O .等人通过改造B细胞成熟靶向选择HIV特异性抗体突变。科学 366,eaay7199 (2019)。
自组装流感纳米颗粒疫苗引发广泛中和的H1N1抗体。自然 499, 102–106 (2013)。
血凝素干细胞纳米颗粒产生异亚型流感保护作用。纳特。医学。 21, 1065–1070 (2015)。 这项研究表明,在自组装纳米颗粒上展示的HA干细胞免疫原诱导干细胞特异性抗体,并在动物模型中保护免受各种病毒的攻击。
一种稳定的三聚体流感血凝素干细胞作为广泛的保护性免疫原。科学 349, 1301–1306 (2015)。
铁蛋白家族蛋白及其在生物纳米技术中的应用。新生物技术。 32, 651–657 (2015)。
针对受体结合位点的EB病毒疫苗的合理设计。细胞 162, 1090–1100 (2015)。
不同流感病毒血凝素的镶嵌纳米颗粒展示引起广泛的B细胞反应。纳特。免疫学。 20, 362–372 (2019)。
设计用于靶向特定种系B细胞受体的合理HIV免疫原。科学 340, 711–716 (2013)。
Sanders,R. W. & Moore,J. P .天然样Env三聚体作为HIV-1疫苗设计的平台。免疫学。《启示录》 275, 161–182 (2017)。
Jardine,J. G .等使用种系靶向免疫原引发对HIV-1的广泛中和抗体反应。科学 349, 156–161 (2015)。 这项工作表明,HIV免疫原eOD-GT8在CD4结合位点与VRC01 bnAB前体种系B细胞结合,引发bnAB反应。
疫情和突发前冠状病毒的中和抗体疫苗。自然 594, 553–559 (2021)。
Cohen,A. A .等人镶嵌纳米颗粒在小鼠中引发对人畜共患冠状病毒的交叉反应性免疫反应。科学 371, 735–741 (2021)。
Gordon,D. M .等,《重组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有效性》恶性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乙肝表面抗原亚单位疫苗。J.传染。Dis。 171, 1576–1585 (1995)。
RTS,S临床试验伙伴关系RTS,S/AS01疟疾疫苗在非洲婴儿和儿童中有无加强剂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3期独立随机对照试验的最终结果。柳叶刀 386, 31–45 (2015)。
疟疾疫苗候选R21/Matrix-M在非洲儿童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3期试验。柳叶刀 403, 533–544 (2024)。
对蛋白质纳米颗粒免疫原的抗原和支架特异性抗体反应。细胞代表医学。 3, 100780 (2022)。
健康成人中铁蛋白纳米颗粒H2流感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一项1期试验。纳特。医学。 28, 383–391 (2022)。
一种流感血凝素干细胞纳米颗粒疫苗在健康成人中诱导交叉组1中和抗体。Sci。Transl。医学。 15,eade4790 (2023)。
针对表位的疫苗设计原理的证明。自然 507, 201–206 (2014)。
用来自流感病毒血凝素的合成肽接种提供了针对不同病毒亚型的保护。继续。国家科学院。Sci。美国 107, 18979–18984 (2010)。
丙型肝炎病毒E2包膜糖蛋白的中和面。前面。免疫学。 9, 1315 (2018)。
Jelínková,l .等人一种靶向疟疾环子孢子蛋白L9表位的疫苗在小鼠攻击模型中提供了对血液期感染的保护。NPJ疫苗 7, 34 (2022)。
一种新型的蛋白/肽疫苗可诱导广泛中和抗体,保护小鼠和猕猴免受病毒感染。紧急情况。微生物会感染。 11, 2724–2734 (2022)。
赵福芳,宰,x,张,z,徐,j和陈,w。设计抗变异株通用疫苗的挑战和发展。NPJ疫苗 7, 167 (2022)。
人类免疫显性SARS冠状病毒抗原表位对非人灵长类动物感染具有增强和中和作用。ACS感染。Dis。 2, 361–376 (2016)。
基于T细胞的流感疫苗的机遇与挑战。纳特。免疫修订版. https://doi.org/10.1038/s41577-024-01030-8 (2024)。
新型冠状病毒病毒变异体和沙贝病毒的结构导向T细胞疫苗设计。细胞 184,4401–4413 . E10(2021)。
编码保守非刺突抗原的T细胞导向疫苗BNT162b4保护动物免受严重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细胞 186,2392–2409 . e21(2023)。
一种基于mRNA的T细胞诱导抗原增强新冠肺炎疫苗抗新型冠状病毒病毒变异体。纳特。Commun。 14, 2962 (2023)。
一种泛变异mRNA-LNP T细胞疫苗保护HLA转基因小鼠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β病毒后免于死亡。前面。免疫学。 14, 1135815 (2023)。
淋巴结靶向多表位亚单位疫苗促进HLA表达小鼠对EBV的有效免疫。纳特。Commun。 14, 4371 (202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控制者:缺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持久病毒控制机制。免疫 27, 406–416 (2007)。
通过镶嵌疫苗有效诱导T细胞对抗保守的HIV-1区域,镶嵌疫苗作为自我扩增的mRNA被递送。摩尔。Ther。方法临床。戴夫。 12, 32–46 (2019)。
用于疫苗开发的多肽。美国化学学会应用生物材料。 5, 905–944 (2022)。
传染病的mRNA疫苗:原理、递送和临床翻译。纳特。Rev .药物发现。 20, 817–838 (2021)。
用于传染病的自扩增RNA疫苗。基因疗法。 28, 117–129 (2021)。
牛,丁,吴,杨,连。环状RNA疫苗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信号。换能器。目标。Ther。 8, 341 (2023)。
使用质粒作为传染性疾病的DNA疫苗。微生物群。分光镜的. 10.1128/microbiolspec . plas-0028–2014 (2014)。
通过掺入DNA靶向序列和神经氨酸酶抗原优化流感病毒的线性“狗骨头”DNA疫苗。Discov。免疫学。 3,kyad030 (2024)。
原型病原体准备使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设计成为可能。自然 586, 567–571 (2020)。
两种基于RNA的新冠肺炎疫苗候选物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名词(noun的缩写)英国医学博士。 383, 2439–2450 (2020)。
戴,林,高,疫苗的病毒靶位。纳特。免疫Rev。 21, 73–82 (2021)。
通过添加可离子化的脂质和mRNA来增强脂质纳米粒mRNA疫苗的免疫原性。纳特。生物医学。电子新闻采集(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 https://doi.org/10.1038/s41551-023-01082-6 (2023)。
张,张,等env–gagVLP mRNA疫苗引发tier-2 HIV-1中和抗体并降低猕猴异源SHIV感染的风险。纳特。医学。 27, 2234–2245 (2021)。
mRNA编码的HIV-1 Env三聚体铁蛋白纳米颗粒诱导中和小鼠异源HIV-1分离株的单克隆抗体。细胞代表 38, 110514 (2022)。
新型冠状病毒刺突的ESCRT募集诱导了改善mRNA疫苗的病毒样颗粒。细胞 186,2380–2391 . e9(2023)。这项研究利用编码自组装包膜VLPs的mRNA,在单次注射中产生强大的免疫反应。
一种mpox病毒mRNA-脂质纳米粒疫苗提供了对致死性正痘病毒攻击的保护。Sci。Transl。医学。 15,eadg3540 (2024)。
一种针对所有已知流感病毒亚型的多价核苷修饰mRNA疫苗。科学 378, 899–904 (2022)。
嵌合刺突mRNA疫苗在小鼠中保护对抗萨伯病毒攻击。科学 373, 991–998 (2021)。
编码刺突蛋白N-末端和受体结合结构域的基于结构域的mRNA疫苗提供了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保护。Sci。Transl。医学。 15,eadf4100 (2024)。这项研究表明,编码与新型冠状病毒刺突蛋白RBD相连的N-末端结构域的mRNA疫苗提供了与编码全长刺突蛋白的疫苗相当或更好的保护。此外,这些基于结构域的疫苗在冷藏温度下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使它们更适合全球分销。
对成人mRNA-1283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1期随机临床试验的中期分析。哼。疫苗免疫疗法。 19, 2190690 (2023)。
Vostrosablin,n .等人mRNAid,一个用于治疗性mRNA设计和优化策略的开源平台。NAR Genom。生物信息。 6,lqae028 (2024)。
用于mRNA设计和优化的CodonBERT大语言模型。基因组研究 34, 1027–1035 (2024)。
优化mRNA设计算法提高稳定性和免疫原性。自然 621, 396–403 (2023)。
基于RNA疗法的mRNA结构、稳定性和翻译的组合优化。纳特。Commun。 13, 1536 (2022)。
抗原修饰改善小鼠中基于核苷修饰mRNA的流感病毒疫苗。摩尔。Ther。方法临床。戴夫。 22, 84–95 (2021)。
生发中心启动期间持续的抗原可用性增强了对疫苗接种的抗体应答。继续。国家科学院。Sci。美国 113,e 6639–e 6648(2016)。
电穿孔和LNP介导的自扩增mRNA在皮肤中的传递后的表达动力学和先天免疫反应。摩尔。Ther。核酸 17, 867–878 (2019)。
自扩增RNA新冠肺炎疫苗(ARCT-154)与BNT162b2 mRNA新冠肺炎疫苗加强剂量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一项双盲、多中心、随机、对照、3期、非劣效性试验。柳叶刀感染。Dis。 24, 351–360 (2024)。
抗和新出现变异体的环状RNA疫苗。细胞 185,1728–1744 . e16(2022)。
RNA环化减少了免疫原性并能延长体内翻译持续时间。摩尔。细胞 74,508–520 . E4(2019)。
Aditham,a .等人化学修饰的mocRNAs,用于在哺乳动物细胞中高效表达蛋白质。ACS化学。生物。 17, 3352–3366 (2022)。
陈,r。等。工程环状RNA提高蛋白质产量。纳特。生物技术。 41, 262–272 (2023)。
化学修饰的多聚腺苷酸尾增强mRNA的翻译能力。纳特。生物技术. https://doi.org/10.1038/s41587-024-02174-7 (2024)。
DNA新型冠状病毒疫苗(ZyCoV-D)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印度一项3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的中期疗效结果。柳叶刀 399, 1313–1321 (2022)。
Kobiyama,k .和Ishii,K. J .对mRNA疫苗佐剂性的先天认识。纳特。免疫学。 23, 474–476 (2022)。
模式识别受体对核酸的识别及其与自身免疫的相关性。免疫学。《启示录》 243, 61–73 (2011)。
ADAR1对RNA的编辑可防止MDA5将内源性dsRNA感知为非我。科学 349, 1115–1120 (2015)。
5 ‘-三磷酸RNA是RIG-I的配体。科学 314, 994–997 (2006)。
李,c。等。辉瑞-BioNTech BNT162b2疫苗的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机制。纳特。免疫学。 23, 543–555 (2022)。
IL-1和IL-1ra是RNA疫苗炎症反应的关键调节因子。纳特。免疫学。 23, 532–542 (2022)。 这项研究表明,mRNA疫苗的可电离脂质成分驱动IL-1途径激活、TLR信号传导和细胞因子释放,这些效应在人类白细胞中比在鼠类中更明显。
细胞因子作为内源性热原。J.传染。Dis。 179,S294–S304(1999年)。
炎症体信号的调节。纳特。免疫学。 13, 333–342 (2012)。
炎症体信号和白细胞介素-1家族细胞因子的调节。J.Exp。医学。 217,e20190314 (2019)。
Karikó,k .,Buckstein,m .,Ni,H. & Weissman,d . toll样受体对RNA识别的抑制:核苷修饰的影响和RNA的进化起源。免疫 23, 165–175 (2005)。
Karikó,k .等人将假尿苷掺入mRNA产生了具有增加的翻译能力和生物稳定性的优良的非免疫原性载体。摩尔。Ther。 16, 1833–1840 (2008)。
脂质纳米粒辅助mRNA递送用于有效的癌症免疫治疗。纳米列特。 17, 1326–1335 (2017)。
降低对mRNA疫苗的细胞固有免疫改变小鼠的适应性免疫应答。摩尔。Ther。核酸 34, 102045 (2023)。
非修饰mRNA新冠肺炎疫苗非编码区的优化。自然 601, 410–414 (2022)。
马尔罗尼,T. E .等人。N1mRNA的-甲基假酰基化导致+1核糖体移码。自然 625, 189–194 (2024)。
CpG基序对DNA疫苗免疫原性的贡献。J.免疫学。 158, 3635–3639 (1997)。
Reyes-Sandoval,A. & Ertl,H. C. J .质粒载体的CpG甲基化通过避开免疫反应的诱导导致转基因产物表达延长。摩尔。Ther。 9, 249–261 (2004)。
质粒DNA中未甲基化CpG二核苷酸含量对转基因表达可持续性的影响。J.基因医学。 11, 435–443 (2009)。
非cGAS依赖的STING/IRF7通路介导DNA疫苗的免疫原性。J.免疫学。 196, 310–316 (2016)。
鉴定Aim2作为DNA疫苗的传感器。J.免疫学。 194, 630–636 (2015)。
在临床前模型中,不依赖于TLR9的免疫识别,线性狗骨DNA疫苗诱导与常规质粒DNA相似的免疫反应。癌症免疫。免疫疗法。 67, 627–638 (2018)。
共表达先天免疫激动剂的纳米质载体增强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和埃博拉病毒的DNA疫苗。摩尔。Ther。方法临床。戴夫。 17, 810–821 (2020)。
人疫苗佐剂AS01增强适应性免疫依赖于活化的树突状细胞。J.免疫学。 193, 1920–1930 (2014)。
卡拉布洛等疫苗佐剂明矾和MF59诱导参与抗原转运至引流淋巴结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快速募集。疫苗 29, 1812–1823 (2011)。
疫苗引发仅限于引流淋巴结,并由佐剂介导的抗原摄取控制。Sci。Transl。医学。 9,eaal2094 (2017)。
与明矾佐剂结合的工程免疫原增强体液免疫。纳特。医学。 26, 430–440 (2020)。
氢氧化铝助剂的研究进展及其作用机理。哼。疫苗免疫疗法。 11, 477–488 (2015)。
超越抗原和佐剂:配制未来疫苗。J.Clin。Investig。 126, 799–808 (2016)。
现代疫苗中佐剂的关键作用。纳特。医学。 19, 1597–1608 (2013)。
疫苗佐剂科学中的新概念。纳特。Rev .药物发现。 20, 454–475 (2021)。
Moody,M. A .等Toll样受体7/8 (TLR7/8)和TLR9激动剂协同增强恒河猴的HIV-1包膜抗体应答。J.病毒唑。 88, 3329–3339 (2014)。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1018 ISS含佐剂疫苗:HEPLISAV综述铥安全性和有效性。疫苗专家评论 10, 417–427 (2011)。
在B细胞中选择性利用toll样受体和MyD88信号增强抗病毒生发中心反应。免疫 34, 375–384 (2011)。
SHIVAD8感染和蛋白加佐剂免疫后免疫球蛋白转录物和高突变的分析。纳特。Commun。 6, 6565 (2015)。
斯特曼,l。等。矩阵-M铥佐剂:21岁以下儿童疫苗的关键成分标准时间世纪。哼。疫苗免疫疗法。 19, 2189885 (2023)。
基于菊粉的佐剂促进多功能CD4的产生+T细胞反应和保护结核分枝杆菌感染。Sci。有代表性的 7, 8582 (2017)。
让内毒素为我们工作:单磷酰脂质A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疫苗佐剂。细胞。摩尔。生命科学。 65, 3231–3240 (2008)。
Baay,m .,Bollaerts,K. & Verstraeten,t .关于老年人新辅助疫苗安全性的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疫苗 36, 4207–4214 (2018)。
接受含AS03佐剂的疫情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儿童和年轻人患嗜睡症的风险:回顾性分析。BMJ 346,f794 (2013)。
分子疫苗中基于结构的淋巴结靶向程序设计。自然 507, 519–522 (2014)。
将TLR9激动剂靶向次级淋巴器官诱导了针对HBV感染的有效免疫反应。摩尔。Ther。核酸 27, 1103–1115 (2022)。
一种纳米颗粒佐剂促进针对流感病毒和病毒异源株的广泛免疫反应。纳特。脱线。 22, 380–390 (2023)。
Mitragotri,s .,Burke,P. A .和Langer,r.《克服生物药物管理中的挑战:制剂和接种策略》。纳特。Rev .药物发现。 13, 655–672 (2014)。
Trevaskis,N. L .,Kaminskas,L. M. & Porter,C. J. H,《从下水道到救星——靶向淋巴系统以促进药物暴露和活性》。纳特。Rev .药物发现。 14, 781–803 (2015)。
、蒋亚英、张平、伍斯特、r和Anderson,d . g . mRNA疫苗和免疫治疗的临床进展。纳特。生物技术。 40, 840–854 (2022)。
下一代疫苗:纳米颗粒介导的DNA和mRNA递送。健康的。脱线。 10, 2001812 (2021)。
mRNA疫苗的纳米材料递送系统。疫苗 9, 65 (2021)。
纳米技术在免疫学中的应用。纳特。免疫Rev。 13, 592–605 (2013)。
Irvine,D. J .,Hanson,M. C .,Rakhra,k .和Tokatlian,t.《用于疫苗和免疫疗法的合成纳米颗粒》。化学。《启示录》 115, 11109–11146 (2015)。
药物输送的新兴前沿。J.我是。化学。社会主义者 138, 704–717 (2016)。
针对传染病的纳米颗粒疫苗。前面。免疫学。 9, 2224 (2018)。
Gupta,a .,Andresen,J. L .,Manan,R. S .和Langer,r .用于治疗应用的核酸递送。药物。德利夫。《启示录》 178, 113834 (2021)。
用于RNA递送的水凝胶。纳特。脱线。 22, 818–831 (2023)。
全球传染病的纳米技术方法。纳特。纳米技术。 16, 369–384 (2021)。
使用优化的方法通过HIV包膜三聚体免疫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引发强烈的tier 2中和抗体反应。免疫 46,1073–1088 . E6(2017)。
递送途径和颗粒大小影响mRNA LNPs的生物分布和非线性基因表达。制药。水库。 39, 105–114 (2022)。
肌肉注射后mRNA疫苗运输和产生的蛋白表达。摩尔。Ther。核酸 35, 102083 (2024)。
改良mRNA疫苗对恒河猴体内抗原提呈细胞的有效靶向和激活。摩尔。Ther。 25, 2635–2647 (2017)。
肌肉注射mRNA疫苗的脂质纳米粒的优化。摩尔。Ther。核酸 15, 1–11 (2019)。
脂质纳米粒制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WO-2018081480-A1 (2018)。
陆,徐,李,钟,宋,h,应,b。流感病毒四价基因疫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WO2023125889A1 (2023)。
抗热稳定mRNA疫苗。细胞 182,1271–1283 . e16(2020)。
Rajappan,k .等:《siRNA高效接种脂质的性能驱动设计和开发》。J.医学。化学。 63, 12992–13012 (2020)。
不饱和三烷基可电离脂质是用于治疗和疫苗应用的多用途脂质纳米颗粒组分。脱线。 35,e2209624 (2023)。
预融合非稳定刺突蛋白mRNA新冠肺炎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一项I期试验。纳特。微生物群。 7, 1987–1995 (2022)。
一种用于mRNA递送的新型可电离脂质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估。毒物。应用药理学。 451, 116143 (2022)。
mRNA新冠肺炎疫苗MRT5500在临床前动物模型中的免疫原性和有效性。NPJ疫苗 6, 61 (2021)。
用于递送核酸的立体化学富集的组合物。美国专利US20190185435A1 (2019)。
小泉,m,大西,y,丹羽,t,田村,m和Kasuya,y。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WO2015005253A1 (2015)。
对稳定的RSV融合前F mRNA疫苗的评估:健康成人的临床前研究和1期临床试验。疫苗 41, 6488–6501 (2023)。
用于膜融合的重组多肽及其用途。美国专利10,227,386B2 (2019年)。
Hervé,c .,Laupèze,b .,德尔朱迪切,g .,Didierlaurent,A. M .和Da Silva,F. T.《疫苗反应原性的方法和内容》。NPJ疫苗 4, 39 (2019)。
双氨基甲酸酯可电离脂质的组合筛选确定了用于脂质纳米粒mRNA递送的低反应原性脂质。高级功能。脱线。 34, 2310623 (2024)。
内吞运输的中断有助于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Sci。信号。 16,eamb 7134(2023)。
Thurston,T. L. M .,Wandel,M. P .,von Muhlinen,n .,Foeglein,Á。半乳糖凝集素8靶向受损囊泡进行自噬,以保护细胞免受细菌入侵。自然 482, 414–418 (2012)。
Holm,C. K .等人将病毒-细胞融合作为依赖于衔接刺的先天免疫的触发因素。纳特。免疫学。 13, 737–743 (2012)。
脂质纳米粒通过诱导强大的T滤泡辅助细胞和体液反应增强mRNA和蛋白质亚单位疫苗的效力。免疫 54,2877–2892 . E7(2021)。这项研究表明,LNPs可以通过刺激IL-6的产生起佐剂的作用,从而增强抗原特异性滤泡T辅助细胞和生发中心B细胞的反应,并在与蛋白质亚单位疫苗一起使用时放大免疫反应。
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诱导的抗聚乙二醇抗体的影响。纳特。免疫Rev。 23, 135–136 (2023)。
Miao,l .等。递送含杂环脂质的mRNA疫苗通过STING介导的免疫细胞活化增加抗肿瘤功效。纳特。生物技术。 37, 1174–1185 (2019)。
STING激动剂衍生的LNP mRNA疫苗增强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保护性免疫。纳米列特。 23, 2593–2600 (2023)。
佐剂类脂取代的脂质纳米粒增强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的免疫原性。纳特。纳米技术。 18, 1105–1114 (2023)。
纳米材料介导的toll样受体和CD40共刺激抗肿瘤免疫。脱线。 34,e2207486 (2022)。
用于治疗与感染相关的炎症的方法。美国专利US11541030B2 (2023)。
核苷酸修饰能够通过阻断RNase切割来合理设计TLR7选择性配体。J.Exp。医学。 221,e20230341 (2023)。
Lan,t .等人稳定了作为Toll样受体7和8激动剂的免疫调节RNA化合物。继续。国家科学院。Sci。美国 104, 13750–13755 (2007)。
新型Toll样受体7和8激动剂的合成和免疫活性。细胞。免疫学。 270, 126–134 (2011)。
脂质纳米颗粒增强基于CpG-寡脱氧核苷酸的流感病毒疫苗。前面。免疫学。 10, 3018 (2019)。
树突细胞靶向疫苗——希望还是炒作?纳特。免疫Rev。 14, 705–711 (2014)。
同时树突状细胞靶向和有效的内体逃逸增强唾液酸修饰的mRNA疫苗的效力并减少副作用。J.控制。释放;排放;发布 364, 529–545 (2023)。
冻干后具有长期淋巴结靶向递送稳定性的环状RNA疫苗诱导有效和持久的免疫应答。mBio 15,e0177523 (2024)。
用于有效核酸递送的载体。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WO2021207020A1 (2021)。
自我扩增mRNA疫苗接种途径调节肺驻留记忆CD8和CD4 T细胞的建立。Sci。免疫学。 7,eadd3075 (2022)。
临床前疫苗研究中使用的mRNA-LNP平台的脂质纳米颗粒成分具有高度的炎症性。科学 24, 103479 (2021)。
对抗新出现的疫情病毒威胁的聚合纳米颗粒疫苗。生物材料 268, 120597 (2021)。
Vogel,A. B .等人的自扩增RNA疫苗对流感的保护作用与mRNA疫苗相当,但剂量要低得多。摩尔。Ther。 26, 446–455 (2018)。
布莱克尼,A. K .,伊尔马斯,g .,McKay,P. F .,Becer,C. R .和Shattock,R. J.《一种尺寸不适合所有:基于聚(乙烯亚胺)的共聚物的链长和电荷密度对pDNA、mRNA和RepRNA复合物递送的影响》。生物大分子 19, 2870–2879 (2018)。
李,m。等人通过细胞内和细胞旁途径克服鼻上皮屏障,增强了mRNA疫苗的鼻内递送。J.控制。释放;排放;发布 228, 9–19 (2016)。
Blakney,A. K .等《大而美:通过高分子量、可生物还原的阳离子聚合物增强saRNA递送和免疫原性》。ACS纳米 14, 5711–5727 (2020)。
树状大分子RNA纳米粒子产生针对致命的埃博拉病毒、H1N1流感病毒弓形虫单一剂量的挑战。继续。国家科学院。Sci。美国 113,e 4133–42(2016)。
一种针对寨卡病毒的RNA纳米颗粒疫苗在小鼠模型中引发抗体和CD8+ T细胞反应。Sci。有代表性的 7, 252 (2017)。
用于靶向基因递送的可生物降解聚(胺-共-酯)三元共聚物。纳特。脱线。 11, 82–90 (2012)。
Suberi,a .等人的聚合物纳米颗粒将mRNA递送到肺部用于粘膜接种。Sci。Transl。医学。 15,eabq0603 (2024)。
环状RNA疫苗诱导有效的T细胞反应。继续。国家科学院。Sci。美国 120,e2302191120 (2023)。
Haabeth,O. A. W .等人采用电荷改变可释放转运蛋白和TLR-9激动剂的mRNA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诱导中和抗体和T细胞记忆。ACS中心。Sci。 7, 1191–1204 (2021)。
用先天免疫规划抗体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性。自然 470, 543–547 (2011)。
一种合成的TLR-7/8激动剂3M-052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诱导持久的HIV-1包膜特异性浆细胞和体液免疫。Sci。免疫学。 5,eabb1025 (2020)。这项研究表明,3M-052增强了恒河猴对HIV-1 Env蛋白疫苗的反应,导致一年后可检测到的持久抗体反应。这种效应归因于3M-052维持长寿命浆细胞反应的能力。
灭活猪流感病毒疫苗的可生物降解纳米颗粒递送在猪中提供异源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J.控制。释放;排放;发布 247, 194–205 (2017)。
张,杨等合理设计自组装纳米粒克服粘液和上皮转运障碍用于口服疫苗幽门螺杆菌. 高级功能。脱线。 28, 1802675 (2018)。
阳离子纳米载体作为重组S-疫苗的有效佐剂。信号转导。目标。Ther。 5, 291 (2020)。
与聚合糖佐剂可逆结合的抗原诱导保护性体液和细胞免疫。纳特。脱线。 18, 175–185 (2019)。
Gray,L. T .等人通过与聚合糖佐剂结合产生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抗原的有效细胞和体液免疫。生物材料 278, 121159 (2021)。
Liong,C. S .等人通过在超支化聚合物上呈现高密度TLR激动剂来增强体液免疫反应。治疗。 4, 2000081 (2021)。
纳米颗粒递送的TLR4和RIG-I激动剂增强对新型冠状病毒亚单位疫苗的免疫应答。J.控制。释放;排放;发布 347, 476–488 (2022)。
用pH响应性纳米颗粒疫苗进行粘膜免疫诱导保护性CD8+常驻肺部的记忆T细胞。ACS纳米 13, 10939–10960 (2019)。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病毒变异体的多糖-蛋白质结合纳米颗粒疫苗的合理开发肺炎链球菌. 脱线。 34,e2200443 (2022)。
使用DNA折纸技术探索纳米级抗原组织在B细胞活化中的作用。纳特。纳米技术。 15, 716–723 (2020)。
体内抗原化合价对B细胞应答组成和分化的多方面影响。免疫 53,548–563 . E8(2020)。
有序的HIV进化枝C包膜三聚体的微粒阵列引发中和抗体,表现出独特的V2帽方法。免疫 46,804–817 . E7(2017)。
重组病毒样颗粒甲型流感(H7N9)疫苗。名词(noun的缩写)英国医学博士。 369, 2564–2566 (2013)。
重组病毒样颗粒诱导雪貂对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的保护性免疫。疫苗 33, 2152–2158 (2015)。
流感病毒疫苗开发的进展。纳特。Rev .药物发现。 14, 167–182 (2015)。
新冠肺炎植物源病毒样颗粒疫苗的1期随机试验。纳特。医学。 27, 1071–1078 (2021)。
基于重组抗原结合脂质体的疟疾疫苗佐剂。纳特。纳米技术。 13, 1174–1181 (2018)。
用重组受体结合结构域修饰的外来体作为可吸入的疫苗。纳特。生物医学。英语。 6, 791–805 (2022)。
基于细胞外囊泡的可吸入干粉mRNA疫苗。物质 5, 2960–2974 (2022)。
Weyant,K. B .等人通过用生物素化抗原修饰细菌外膜泡囊而实现的模块化疫苗平台。纳特。Commun。 14, 464 (2023)。
对侧第二次剂量提高了对两次剂量mRNA疫苗接种方案的抗体应答。J.Clin。Investig。 34,e176411 (2024)。
多重CRISPR/CAS9介导的带有天然人类B细胞受体的临床前小鼠模型工程。EMBO J 40,e105926 (2020)。
Brehm,M. A .,Wiles,M. V .,Greiner,D. L .和Shultz,L. D.《人类传染病的改良人源化小鼠模型的产生》。J.免疫学。方法 410, 3–17 (2014)。
快速疫苗评估的免疫学模型——试管中的临床试验。奥尔特恩。实验室。动漫。 37, 19–27 (2009)。
带有预融合纳米颗粒的RSV G中央保守结构域疫苗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力。NPJ疫苗 7, 74 (2022)。
包含重组新型冠状病毒刺突和四价季节性流感血凝素纳米颗粒以及基质-M佐剂的组合呼吸道疫苗。预印本在bioRxiv https://doi.org/10.1101/2021.05.05.442782 (2021)。
编码分泌型非稳定刺突的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在雌性小鼠中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力。纳特。Commun。 14, 2309 (2023)。
含AS03佐剂的重组蛋白纳米颗粒疫苗(GBP510)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观察者不知情的1/2期试验。临床医学 51, 101569 (2022)。
一种用于新冠肺炎的Omicron特异性自扩增mRNA加强疫苗:一项2/3期随机试验。纳特。医学。 30, 1363–1372 (2024)。
田,陈建华,刺突糖蛋白疫苗候选物NVX-CoV2373在狒狒中的免疫原性和在小鼠中的保护作用。纳特。Commun。 12, 372 (2021)。
一项基于mRNA的四价季节性流感疫苗(mRNA-1010)在健康成人中1/2期随机临床试验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中期分析。纳特。Commun。 14, 3631 (2023)。
Ward,B. J .,Séguin,a .,Couillard,j .,Trépanier,S. & Landry,III期:随机观察者盲法试验,评估一种新的植物源四价病毒样颗粒流感疫苗在18-49岁成人中的批次间一致性。疫苗 39, 1528–1533 (2021)。
老年人新型基质-M-佐剂纳米颗粒流感疫苗与四价季节性流感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比较:一项3期随机对照试验。柳叶刀感染。Dis。 22, 73–84 (2022)。
二价VLP诺如病毒疫苗候选物在老年人中的2期研究;MPL佐剂或第二剂的影响。疫苗 38, 5842–5850 (2020)。
基孔肯雅病毒样颗粒疫苗对安全性和耐受性结果的影响:一项随机临床试验。睡衣裤 323, 1369–1377 (2020)。
一种氢氧化铝佐剂基孔肯雅病毒样颗粒疫苗PXVX0317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一项随机、双盲、平行分组、2期试验。柳叶刀感染。Dis。 22, 1343–1355 (2022)。
Datoo,M. S .等,《布基纳法索儿童2年随访后R21/Matrix-M疫苗对临床疟疾的疗效和免疫原性:1/2b期随机对照试验》。柳叶刀感染。Dis。 22, 1728–1736 (2022)。
Lewnard,J. A .,Fries,L. F .,Cho,I .,Chen,j .和Laxminarayan,r.《母亲接种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后婴儿抗菌处方的预防》.继续。国家科学院。Sci。美国 119,e2112410119 (2022)。
一种有佐剂的融合后F蛋白疫苗不能预防老年人呼吸道合胞病毒疾病。J.传染。Dis。 216, 1362–1370 (2017)。
Fly,J. H .,Eiland,L. S. & Stultz,J. S. Nirsevimab:在新生儿、婴儿和高危幼儿中扩大呼吸道合胞病毒预防选择。安。药理学家。 https://doi.org/10.1177/10600280241243357 (2024)。
一种优化的信使RNA疫苗候选物保护非人灵长类动物免受寨卡病毒感染。NPJ疫苗 8, 58 (2023)。
疫苗诱导保护的免疫学相关性更新。疫苗 38, 2250–2257 (2020)。
天然和免疫IgM抗体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摩尔。免疫学。 37, 1141–1149 (2000)。
抗体、病毒和疫苗。纳特。免疫Rev。 2, 706–713 (2002)。
分泌型IgA在粘膜表面的多方面功能。前面。免疫学。 4, 185 (2013)。
具有不同效应器功能的多层B细胞记忆。纳特。免疫学。 10, 1292–1299 (2009)。
滤泡树突细胞:动态抗原库。纳特。免疫Rev。 14, 495–504 (2014)。
滤泡辅助细胞生物学:十年的发现和疾病。免疫 50, 1132–1148 (2019)。
体液免疫反应是由直接在滤泡中获得可溶性抗原的B细胞在淋巴结中启动的。免疫 26, 491–502 (2007)。
生发中心B细胞的动力学。纳特。免疫Rev。 15, 137–148 (2015)。
免疫球蛋白框架的体细胞突变通常是广泛和有效的HIV-1中和所必需的。细胞 153, 126–138 (2013)。
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诱导持续的人类生发中心反应。自然 596, 109–113 (2021)。 这项研究表明,mRNA疫苗,如BNT162b2,在淋巴结中诱导强烈但短暂的浆母细胞反应和持续的生发中心B细胞反应,有助于持久的体液免疫。此外,交叉反应性B细胞克隆表现出更高水平的体细胞超突变,表明记忆性B细胞起源。
Sallusto,f .,Lanzavecchia,a .,Araki,k .和Ahmed,r.《从疫苗到记忆,再回到过去》.免疫 33, 451–463 (2010)。
细胞记忆:建造抵御病原体的两堵墙。纳特。免疫Rev。 20, 229–238 (2020)。
B细胞抗原提呈的对象、方式和位置。纳特。免疫Rev。 9, 15–27 (2009)。
黄热病病毒疫苗诱导了广泛和多功能的人类记忆CD8+T细胞反应。J.免疫学。 183, 7919–7930 (2009)。
T细胞诱导疫苗即使在中和抗体滴度较低的情况下也能持久预防粘膜SHIV感染。纳特。医学。 26, 932–940 (2020)。 这项研究表明,疫苗诱导强抗原特异性CD8+ 记忆性T细胞反应降低了中和抗体引发抗感染保护的阈值,表明T细胞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潜在的协同作用。空间 细胞和抗体反应。
人类效应器和记忆CD8+T细胞对天花和黄热病疫苗的反应。免疫 28, 710–722 (2008)。
强大的抗病毒免疫需要多种不同的T细胞-树突状细胞相互作用。细胞 162, 1322–1337 (2015)。
齐,h,Kastenmüller,w .和Germain,R. N .次级淋巴组织中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时空基础。安奴。修订单元开发。生物。 30, 141–167 (2014)。
效应和记忆T细胞分化的分子调控。纳特。免疫学。 15, 1104–1115 (2014)。
一个幼稚T细胞,CD8细胞的多种命运+T细胞分化。J.Exp。医学。 207, 1235–1246 (2010)。
一个简单的CD8+T细胞前体可以发育成不同效应子和记忆子群。免疫 27, 985–997 (2007)。
非淋巴组织中的记忆性T细胞,在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期间提供增强的局部免疫。纳特。免疫学。 10, 524–530 (2009)。
申克尔,J. M .等人驻留记忆CD8 T细胞触发保护性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反应。科学 346, 98–101 (2014)。
效应和记忆T细胞分化:疫苗开发的意义。纳特。免疫Rev。 2, 251–262 (2002)。
Wu,T .等.肺驻留记忆CD8 T细胞(T空间)对于针对肺部病毒感染的最佳交叉保护是不可或缺的。J.白细胞c。生物。 95, 215–224 (2014)。
Pizzolla,a .等人常驻记忆CD8+上呼吸道中的T细胞可预防肺部流感病毒感染。Sci。免疫学。 2,eaam6970 (2017)。
周,李,钟,陈明伟和李德满。CD4的可塑性+T细胞谱系分化。免疫 30, 646–655 (2009)。
IgG Fc受体在抗体依赖性增强中的作用。纳特。免疫Rev。 20, 633–643 (2020)。
B细胞引发滤泡外抗体反应需要T细胞表达Bcl-6。J.Exp。医学。 208, 1377–1388 (2011)。
Mantovani,a .,Dinarello,C. A .,Molgora,m .和Garlanda,c .白细胞介素-1和相关细胞因子在炎症和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免疫 50, 778–795 (2019)。
Saper,C. B .,Romanovsky,A. A. & Scammell,T. E .前列腺素在疾病综合征期间参与的神经回路。纳特。神经科学。 15, 1088–1095 (2012)。
神经免疫:生理学和病理学。安奴。免疫Rev。 34, 421–447 (2016)。
有佐剂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揭示了年龄依赖性早期反应和临床不良事件的淋巴标记。纳特。免疫学。 17, 204–213 (2016)。
岩崎,A. &杨,y .亚最佳抗体反应的潜在危险。纳特。免疫Rev。 20, 339–341 (2020)。
李北,A. M .等,《新型冠状病毒潜在的抗体依赖性增强的前景》。自然 584, 353–363 (2020)。
人类严重登革热疾病的抗体依赖性增强。科学 358, 929–932 (2017)。
Houser,K. V .等人在缺乏中和抗体的情况下,当MERS-CoV再感染发生时,增强了新西兰白兔的炎症。公共科学图书馆Pathog。 13,e1006565 (2017)。
Chin,j .,Magoffin,R. L .,Shearer,L. A. N. N .,Schieble,J. H. & Lennette,E. H .在儿科人群中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和三价副流感病毒疫苗进行现场评估1。我是。流行病学杂志。 89, 449–463 (1969)。
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开发的免疫学经验。免疫 51, 429–442 (2019)。
Graham,B. S. et al .引发免疫确定了呼吸道合胞病毒攻击的小鼠肺中辅助性T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模式。J.免疫学。 151, 2032–2040 (1993)。
对RSV感染的保护性和有害免疫。安奴。免疫Rev。 35, 501–532 (2017)。
马卜鲁克,M. T .等人冻干的热稳定刺突或RBD免疫原性脂质体在小鼠中诱导抗新型冠状病毒的保护性免疫。Sci。副词 7,eabj1476 (2023)。
冻干为脂质纳米粒制剂、核苷修饰的mRNA疫苗提供了长期稳定性。摩尔。Ther。 30, 1941–1951 (2022)。
对新型冠状病毒具有长期稳定性和高抗原性的冻干mRNA-脂质纳米粒疫苗。细胞发现。 9, 9 (2023)。
叶,t。等。用于单剂量干粉气雾剂免疫接种的吸入性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自然 624, 630–638 (2023)。 这项研究报告了吸入干粉疫苗制剂,诱导呼吸道粘膜免疫,消除了冷藏和针头的需要。
vander Straeten,A .等人的用于热稳定新冠肺炎mRNA疫苗的微针疫苗打印机。纳特。生物技术。 42, 510–517 (2023)。
承认
这项工作得到了赛诺菲(前Translate Bio)、NIH(批准号R61 AI161805)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Marble癌症纳米医学中心和癌症中心支持(core)拨款P30-CA14051的支持。
道德宣言
竞争的利益
D.G.A .接受赛诺菲/Translate Bio的研究资助,是oRNA Tx的创始人。有关R.L .目前或最近涉及的实体(补偿或未补偿)的列表,请参见补充信息部分。其他作者声明没有利益冲突。
同行审查
同行评审信息
自然评论药物发现感谢Mansoor Amiji、Yizhou Dong和其他匿名评审人员对本书同行评审的贡献。
附加说明
出版商的说明Springer Nature在已发布地图和机构关联的管辖权主张方面保持中立。
补充信息
词汇表
- 辅助者
- 激活模式识别受体以促进细胞因子释放和招募免疫细胞的疫苗添加剂,增强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
- 生发中心
- 淋巴器官中的特殊区域,B细胞在此快速增殖、突变和成熟,产生高亲和力抗体和记忆细胞。
- 可电离脂质
- 一种在生理pH下保持中性但在低pH下质子化以促进内体逃逸的脂质;通常用于RNA传递的脂质纳米粒。
- 同型转换
- 经历抗原的B细胞转变产生不同种类抗体的过程,例如从IgM到IgG,以适应免疫反应的不同阶段。
- 脂质纳米粒
- (LNPs)。将基于核酸的治疗剂递送到细胞中的制剂,为有效递送和增强的细胞质释放提供稳定性和保护。
- MHC岛
-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MHC-ⅰ)是由人类白细胞抗原, 人类白细胞抗原B和人类白细胞抗原C人类的基因。由β2-微球蛋白和α链组成,在所有有核细胞表面表达。MHC-I在向CD8呈递细胞内合成的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T细胞。
- MHC二号
-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MHC-ⅱ)是由HLA-DR, HLA-DP和HLA-DQ人类的基因。由一条α链和一条β链组成,并在特化抗原呈递细胞表面表达。MHC-II负责向CD4呈递细胞外肽+T细胞。
- 中和抗体
- 与病原体结合以防止其进入或破坏宿主细胞的抗体。
- 模式识别受体
- (PRRs)。先天免疫细胞中的一类膜结合或胞质蛋白质,检测(1)微生物成分的特定模式,如细菌碳水化合物、核酸、肽、肽聚糖和脂蛋白,或(2)由受损细胞释放以启动免疫反应的分子。
- 反应原性
- 接种疫苗后局部或全身出现的不良反应,如疼痛、发热或肿胀。
权利和权限
Springer Nature或其许可方(例如一个协会或其他合作伙伴)根据与作者或其他权利持有人的出版协议,拥有本文的专有权;作者对本文被接受的手稿版本的自我存档仅受此类出版协议和适用法律的条款约束。
关于这篇文章
引用这篇文章
古普塔,a,鲁德拉,a,里德,k。以及其他人传染病疫苗开发的先进技术。国家反毒品局(2024)。https://doi.org/10.1038/s41573-024-01041-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