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 vaccines not shown to have “negative efficacy”, contrary to claim by Nicolas Hulscher
关键要点
新冠肺炎疫苗已被证明可以降低严重疾病、住院和死亡的风险。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范围内进行的研究一致证明了它们的有效性,加强剂量对新出现的变异提供了更大的保护。
审阅的内容
判决:
索赔:
裁决详情
歪曲消息来源:作为支持该主张的证据引用的研究承认了几个设计限制和偏差,使其不适合得出关于新冠肺炎疫苗有效性的结论。《华盛顿邮报》无视这些限制,导致了对该研究结果的错误解读。
挑剔:这篇文章在标题中挑出了一项研究,并将其框定为疫苗无效的证据。然而,它忽略了大量研究表明新冠肺炎疫苗可以降低患病、严重后果和死亡的风险。
完全索赔
回顾
2025年1月,脸书邮报声称新冠肺炎疫苗具有“负面功效”,这表明疫苗增加了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风险,而不是降低风险。这篇文章引用了2024年发表的一项日本研究作为支持证据。
这一说法源于 Nicolas Hulscher 的一篇 Substack 文章,他之前分享了有关 COVID-19 疫苗的不准确信息。Hulscher 是 Peter McCullough 基金会的流行病学家,Peter McCullough 是一名心脏病专家,多年来传播了有关 COVID-19 疫苗的多项虚假信息。
Hulscher 文章的标题引用了 Nakatani 等人的一项研究,该研究比较了接种疫苗和未接种疫苗的日本工人感染 SARS-CoV-2 的风险。根据这项研究,他得出结论,COVID-19 疫苗起到了“感染促进剂”的作用。
这不是第一次提出此类指控。在大流行期间,COVID-19 疫苗具有“负面功效”的说法一再流传。Science Feedback 此前曾驳斥过类似的说法,表明他们如何曲解科学数据或忽视关键的方法论局限性。
Hulscher 还认为,日本的研究证实了 2023 年克利夫兰诊所的一项研究结果,据报道,该研究显示,接受更多疫苗剂量的诊所工作人员感染 SARS-CoV-2 的风险增加。在 2023 年的一篇评论中,Science Feedback 解释说,克利夫兰诊所的研究并未显示出负面疗效。事实上,这项研究并非旨在调查疫苗的有效性,其结果被歪曲了。
与这些早期的例子一样,Hulscher 的说法通过忽视重大的方法论局限性而曲解了科学发现。我们就这些限制联系了 Hulscher,如果有任何相关信息可用,我们将进行更新。下面,我们将详细解释为什么 Hulscher 的解释是有缺陷的。
NAKATANI 等人的研究做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研究人员对中小型公司的日本员工进行了一项调查,要求他们自我报告自己的疫苗接种状况以及自大流行开始以来他们是否感染了 COVID-19。研究人员还收集了年龄、性别和卫生习惯等信息,例如洗澡和戴口罩。
然后,Nakatani 等人比较了接种疫苗和未接种疫苗的群体感染 COVID-19 的几率。他们还调整了计算结果,以考虑两组之间的差异,例如年龄、性别、预先存在的慢性健康状况和卫生习惯。由于这些特征可以独立于免疫接种状态(混杂因素)影响 COVID-19 风险,因此当目标是了解免疫接种对 COVID-19 风险的特定影响时,考虑群体差异非常重要。
他们发现,相对于未接种疫苗的组,接种疫苗组的 COVID-19 比值比为 1.85,这意味着与未接种疫苗的人相比,接种疫苗的人感染 COVID-19 的可能性更高。作者还报告说,当人们宣布他们接种了更多疫苗剂量时,这些几率会增加。
中谷的研究以及其他人不是为了确定新冠肺炎疫苗的效力
这项研究的设计包括重大的限制,破坏了Hulscher对结果的解释。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的作者在他们论文的一个专门章节中承认了这些局限性Hulscher在他的声明中忽略了这些细节。
这项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缺乏关于感染的时间顺序信息。参与者报告了他们是否接种了疫苗,以及他们是否在任何时候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但他们没有具体说明他们是否发生了感染接种疫苗之前或之后.
这种信息的缺乏造成了严重的模糊性:报告患有新冠肺炎的已接种类别的个人可能在接受疫苗之前就已被感染。这个问题尤其重要,因为新冠肺炎疫苗只是在疫情疫情爆发大约9个月后才广泛提供。因此,任何在此期间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并随后接种了疫苗的人仍将被计入接种组——即使他们是在还不可能接种疫苗时被感染的。
另一个重要的限制是生存偏差。由于该研究是基于2023年12月进行的问卷调查,因此只有当时活着的个人才能参与。在调查进行之前死亡的人被排除在分析之外。
此外,众所周知,新冠肺炎疫苗可以降低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1]。因此,对该发现的另一种解释可能是,在调查进行之前,未接种疫苗的个体中有更高比例的人已经死于该疾病。因此,与接种疫苗组相比,未接种疫苗组的新冠肺炎病例被低估了。
第三个限制在于该研究缺乏随机抽样和匹配程序,这对于确保接种疫苗和未接种疫苗的人群在所有方面都相似是至关重要的,除了被测试的变量,在这种情况下是疫苗接种状态。这种限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随机选择,这是随机对照试验的基石,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偏倚和混杂因素.
而中谷的统计分析以及其他人在对年龄等一些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后,它没有考虑其他关键差异,包括职业、社会经济地位和寻求健康的行为,所有这些都可能影响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可能性,与疫苗接种状况无关。
最后,对自我报告数据的依赖引入了另一层潜在的偏见。自我报告取决于参与者准确回忆和报告他们是否以及何时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能力。如果接种疫苗组和未接种疫苗组之间的不准确性发生率不同,这将引入一个偏见,破坏数据的可靠性。
由于该研究设计中的所有这些限制,Hulscher的说法是误导性的,因为该研究无法令人信服地证明新冠肺炎疫苗具有“负功效”。
相比之下,过去几年进行了大量研究来评估新冠肺炎疫苗的有效性。
在日本进行的几项研究显示了新冠肺炎疫苗的有效性。测试阴性病例对照对广岛县人群的研究报告称,两剂新冠肺炎疫苗对Omicron变体感染的有效性约为26%和35%,而接受三剂比两剂有效26%[2]。测试阴性研究是有用的,因为它们考虑到了接种疫苗和未接种疫苗人群之间寻求健康行为的差异。
另一项研究显示,在Delta变体感染的情况下,针对症状性疾病的疫苗有近90%的有效性,在Omicron变体感染的情况下,有约21%的有效性。第三个剂量将针对症状性疾病的效力增加至71%,直接反驳了疫苗效力随着疫苗剂量增加而降低的说法[3].
在几家日本医院进行的另一项试验阴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发现,Omicron疫苗对症状性感染的有效性约为26%,第三剂疫苗提高到约58%[4].
在几家日本医院进行的另一项试验阴性病例对照研究报道,对Delta变体感染的有效率为88%,对Omicron变体感染的有效率为49%至56%。同样,第三剂疫苗将针对奥米克隆变异体的效力提高到74%[5].
根据新冠肺炎疫苗的类型、研究时的新型冠状病毒变种、研究中的人群以及接种疫苗和感染之间的间隔时间,有效率的百分比差异很大。然而,这些研究表明新冠肺炎疫苗是有效的,如这份名单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疫苗有效性研究。
结论
基于中谷的一项日本研究,声称新冠肺炎疫苗具有“负面功效”以及其他人,曲解了这项研究的结果。虽然该研究观察到接种疫苗的个体中感染的几率更高,但其设计——例如缺乏关于感染是在接种疫苗之前还是之后发生的信息,以及依赖于自我报告的数据——意味着该研究无法支持关于疫苗抗感染功效的结论。此外,存活偏差和接种疫苗组与未接种疫苗组之间的差异等因素使其解释更加复杂。
相反,包括在日本进行的研究在内的有力研究一致表明,新冠肺炎疫苗降低了严重疾病、住院和死亡的风险。这些发现证明了新冠肺炎疫苗的有效性,并反驳了“负面效果”的说法
参考
- 1–吴以及其他人 (2023) 新冠肺炎疫苗对成人感染、住院和死亡率的长期有效性:截至2022年12月的快速活体系统证据综合和荟萃分析的发现。柳叶刀呼吸医学。
- 2–Yumiya以及其他人 (2024) 新冠肺炎mRNA疫苗预防Omicron株感染的有效性:来自新冠肺炎广岛县PCR中心的发现。PLoS全球公共卫生。
- 3–米姆拉以及其他人 (2022) 在日本Delta和Omicron变异体占优势期间,信使RNA疫苗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有效性:疫苗有效性、网络和普遍安全性(VENUS)研究。国际传染病杂志。
- 4–前田以及其他人 (2024) 在日本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单价mRNA新冠肺炎疫苗对有症状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严重疾病的第一系列、第一次和第二次加强接种的有效性: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有效性实时监测(对比)。疫苗专家评论。
- 5–阿拉希罗以及其他人 (2023) 冠状病毒疾病19(新冠肺炎)疫苗在日本Delta-显性和Omicron-显性期间对有症状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有效性: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的因素和新冠肺炎疫苗有效性研究)。临床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