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美国动物卫生协会犬类疫苗接种指南(2024年更新)

This entry is part 12 of 13 in the series 国外参考指导原则

2022 AAHA Canine Vaccination Guidelines (2024 Update)

约翰·艾利斯,兽医学博士,博士,美国兽医执业资格认证会员,美国兽医科学院会员  ,伊丽莎白·马齐亚尼,兽医学博士  ,

楚米·阿齐兹,兽医学博士,美国兽医行为学认证会员(动物收容所医学实践),凯瑟琳·M·布朗,兽医学博士,理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

利亚·A·科恩,兽医学博士,博士,美国兽医内科学认证会员,克里斯托弗·李,兽医学博士,美国兽医行为学认证会员(犬猫实践),

摘要

疫苗接种是犬类预防保健的基石,也是维护犬只健康、寿命和生活质量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之一。犬类疫苗接种还通过形成屏障来抵御多种影响犬类和人类的人畜共患病,从而发挥公共卫生功能。犬类疫苗被大致分为含有核心和非核心免疫抗原两类,接种建议基于对个体患者风险因素的评估。指南包括一份全面的表格,列出了犬类核心和非核心疫苗,以及每种疫苗的推荐接种和再次接种时间表。指南解释了不同疫苗配方(包括含有减毒活病毒、灭活疫苗和重组免疫原的疫苗)的相关性。讨论了可能影响疫苗效力的因素,包括患者的免疫接种史和疫苗免疫持续时间。由于动物收容所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最具挑战性的环境之一,指南还提供了对提交至收容所的犬只进行疫苗接种的建议。这些指南解释了实践者如何解读患者的血清学状态,包括母源抗体滴度,作为免疫状态和疫苗接种适宜性的指标。涵盖的其他主题包括与疫苗接种后不良事件相关的因素、疫苗储存和处理以保持产品效力、解读产品标签以确保正确使用疫苗,以及利用客户教育和医疗团队培训提高人们对疫苗接种重要性的认识。(美国动物医院协会杂志 2024;60:-■■-■■.DOI 10.5326/JAAHA-MS-7468)

隶属机构

萨斯喀彻温大学兽医学院,萨斯喀彻温省萨斯卡尔温(J.E.);希尔赛德动物医院,密苏里州圣路易斯(E.M.);马萨诸塞州公共卫生部,马萨诸塞州波士顿(C.M.B.);庇护兽医协会,德克萨斯州休斯顿(C.A.);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密苏里州哥伦比亚(L.A.C.);奥本大学,阿拉巴马州奥本(C.L.);普渡大学兽医学院,印第安纳州西拉斐特(G.E.M.);A Paw Partnership,兽医福利倡导者,弗吉尼亚州中心维尔(N.T.)

贡献审稿人

布雷特·萨金特,DVM, DABVP(科罗拉多州拉科夫斯基前沿兽医诊所);杰森·斯图尔特,VMD, MPVM, PhD, DACVPM(俄亥俄州立大学兽医学院预防兽医系,俄亥俄州哥伦布)

联系邮箱:guidelines@aaha.org

J. Ellis 和 E.马齐亚尼是AAHA犬疫苗接种指南任务组的联合主席。

这些指南包括了2024年的更新。

这些指南是由美国动物医院协会召集的专家小组准备的。本文件仅为指南,并非AAHA护理标准。这些指南和建议不应被理解为规定

专属协议、治疗方案或程序。根据个体病人的需求、资源以及每个个体实践场所的独特限制,可能需要调整做法。尽可能并适当地引用了特定建议的证据支持。其他建议则基于实际临床经验及专家意见共识。需要进一步研究以记录其中一些建议。因为每个病例都不同,兽医必须基于最佳可用科学证据以及他们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做出决定。

这些指南得到了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默克动物保健、硕腾宠物护理和礼来动物保健的慷慨支持。

Bb(支气管炎博德特菌);CAV-1(犬腺病毒1型);CAV-2(犬腺病毒2型);CDV(犬瘟热病毒);CFIA(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IRD(犬传染性呼吸道疾病);CIV(犬流感病毒);CPIV(犬副流感病毒);CPV(犬细小病毒);C犬细小病毒2型;犬瘟热、犬腺病毒2型、细小病毒、副流感联合疫苗;免疫持续时间;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凝抑制;鼻内接种;母源抗体;改良活病毒;病毒中和;美国农业部。

引言

疫苗接种是预防性宠物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长期兽医-客户-患者关系的重要途径。对于犬瘟热、犬细小病毒肠炎和狂犬病等高发病率或高致死率疾病的普遍、常规接种,对个体健康和维持对这些感染的群体免疫至关重要,从而降低疾病传播和爆发的风险。鉴于人类对疫苗接种存在犹豫和怀疑,客户教育在帮助宠物主人理解疫苗接种是其宠物保健计划中安全、有效且必要的一部分,并且作为防止可能影响到客户家庭的人畜共患病的屏障方面,可以发挥关键作用。所有兽医保健团队成员都应能向客户传达一致、统一的信息,强调接种预防性传染病疫苗的重要性。基线和个性化疫苗接种计划的协议不仅是实施疫苗接种实践的有用工具,也适用于客户教育。

这些指南包括针对在美国获得许可的犬用疫苗的最新接种建议和剂量安排。这些建议以易于参考的表格呈现,按核心和非核心疫苗抗原分类。核心疫苗定义为对所有狗推荐的疫苗,不论其生活方式如何,例如狂犬病疫苗。非核心疫苗则是基于某些狗的风险暴露(考虑了生活方式、地理位置和地方病等因素)而推荐的,例如莱姆病(由博氏疏螺旋体感染引起)。由于动物收容所是预防犬类传染病的最具挑战性的环境之一,这些指南包括了关于对收容所犬接种疫苗的当前建议的详细讨论——在就诊时、作为常住动物,或在疾病爆发时。还描述了一种简化的方法,用于确定患者血清滴度作为需要初次或重复接种疫苗的指示指标。

获得许可的犬用疫苗具有高度已证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即使犬只的疫苗接种或健康历史不完整或不明确,仍然可以接种疫苗,预期会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并且严重接种后不良反应的风险较低。换句话说,兽医可以假设,在犬只的免疫状态或接种历史未知的情况下——这在兽医学实践中很常见——接种疫苗的好处远远大于风险。这些现实世界场景的例子包括近期自然暴露的可能性、缺乏血清学数据来指导疫苗接种决策,或者适合接种非核心疫苗如莱姆病疫苗。得益于

已获许可的疫苗系列的可靠性,一个经验法则是:“有疑问,就接种疫苗。”

疫苗概览与类型

疫苗是19世纪和20世纪医学和公共卫生方面的成功之一。其使用在降低人类和兽医学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比其他任何干预措施都更为有效。对伴侣动物的疫苗接种保护了个别动物的健康,改善了社区环境(如收容所)中的动物福利,保护了公共卫生(如狂犬病和钩端螺旋体病),并减少了主要在同类间传播的传染病的发生(如犬类狂犬病毒变种、犬瘟热和犬细小病毒)。疫苗通过群体免疫成功减轻了传染病对人群的影响,以至于一些狗主人可能认为疫苗接种不再必要。尽管低危生活方式的个别狗(即与其他动物的接触极小)可能会从群体免疫中受益,但未接种疫苗的个体仍更易感染,且在没有根除病原体的情况下降低群体接种率,必然会导致疾病在爆发水平再次出现。这一点通过庇护所中反复出现的犬瘟热和细小病毒爆发,以及在疫苗接种率低的地区人群中麻疹的最新爆发得到了明确的证明。

疫苗效力在产品开发期间进行评估,测量的是接种疫苗组与未接种组相比疾病减少的比例。尽管这对于获得许可证是必要的,但在这些受控环境下计算的疫苗效力可能并不等同于疫苗在实际环境中的群体影响。这种影响被称为疫苗有效性,更难以量化,特别是在兽医学中,缺乏用于监测接种疫苗个体数量和疾病病例的健全监测系统。疫苗接种失败,即接种疫苗的动物发生该病,虽然罕见但应该预期,因为没有疫苗能达到100%的有效性。疫苗接种失败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

● 接种患者未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反应。

● 在完全接种疫苗之前暴露于感染。

母源抗体的干扰。

● 疫苗储存或处理不当,包括不适当的接种。

● 免疫力下降(例如,免疫衰老,或免疫系统随年龄恶化的情况)。

● 疫苗制造错误,如由于不稳定、过期或不适当储存导致效力不足。

疫苗失败情况应立即上报给制造商。这些报告对于检测特定批次疫苗因缺陷导致的产品性能变化至关重要。在美国,如果兽医无法向制造商报告,可以直接向美国农业部(USDA)兽用生物制品中心报告。有关报告的更多信息和指导可在线从美国农业部获取,网址为:https://www.aphis.usda.gov/aphis/ourfocus/animalhealth/veterinary-biologics/adverse-event-reporting/ct_vb_adverse_event

尽管没有疫苗能提供完全免疫或保护,但“免疫持续时间”(DOI)这一术语通常用于表示疫苗预期在接种后产生强烈免疫反应和保护,防止疾病的时间长度。与疫苗效力(接种疫苗的动物相比未接种疫苗的动物疾病减少情况)数据不同,美国农业部在许可过程中并不要求提供DOI数据。例外情况包括狂犬病疫苗以及最近没有现有产品的新疫苗。历史上,疫苗标签建议每年接种加强针。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许多疫苗在接种后长时间保持效果。在某些情况下,已将DOI数据提交给美国农业部以更新疫苗标签。这些数据也被考虑在由不同利益相关团体制定的疫苗指南中。因为数据还揭示了接种不同疫苗配方针对同一病原体后血清滴度上的差异,所以对产品间效果和持续保护时间(DOI)的推断可能并不总是恰当。

表1列出了基于疫苗免疫抗原物理属性的四类犬疫苗的特点。

核心与非核心犬疫苗推荐

根据现有数据和专家组的专业知识,美国兽医内科学会(AAHA)犬疫苗接种工作组已将疫苗分为两大类:核心疫苗和非核心疫苗。核心疫苗是指工作组定义为所有狗无论生活方式如何都应接种的疫苗,除非有特定的医学理由不接种疫苗。核心疫苗的例子包括犬瘟热病毒、犬腺病毒2型、犬细小病毒2型、钩端螺旋体和狂犬病。非核心疫苗则是基于某些狗的生活方式、地理位置和暴露风险推荐接种的疫苗。犬巴氏杆菌疫苗、犬莱姆病疫苗、犬流感病毒疫苗和西黑寡妇响尾蛇毒素疫苗被视为非核心疫苗。

2023年,美国兽医内科医学学院(ACVIM)更新了关于钩端螺旋体病的共识声明,建议所有12周龄以上的狗,不论品种、地理位置或生活方式,都应每年接种钩端螺旋体病疫苗。此决定的依据包括钩端螺旋体病的动物源性特征,以及即使接受治疗也可能出现严重疾病和/或死亡的风险。针对这一决定,美国动物医院协会(AAHA)召集了一个由原始任务组成员组成的委员会来审查更新后的建议和证据。该任务组一致确定,应把莱姆病重新归类为核心疫苗,这些指南反映了此次更新。

赛克斯JE、弗洛西T、舒勒S、斯托达德RA、考吉尔LD、穆尔GE。关于犬莱姆病的美国兽医内科学会(ACVIM)最新共识声明。兽医学内期刊。2023年;37卷(6期):1966-1982页。

表2列出了任务组确定的核心和非核心疫苗及其剂量建议。所有任务组成员一致支持将某种疫苗指定为核心疫苗,但对于非核心疫苗,并非总是存在共识。有些成员倾向于将此决定留给兽医来决定。在非核心病原体呈地方性流行的地区,如犬的莱姆病,这些传统上被视为非核心的疫苗可能会被那些地区的兽医实践视为核心疫苗。随着宠物旅行变得更加流行以及媒介传播疾病的扩散,患者至少每年都应仔细评估以确定其疫苗需求。这些建议应被视为一般性而非普遍规定的建议。当科学数据、当地环境或不断发展的护理标准支持该决定时,兽医有权超说明书使用疫苗。在这些情况下,来自客户的知情同意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这些指南根据先前的版本进行了修订,以提供综合且更新的临床信息,使兽医能够选择最适合个体患者需求的疫苗和方案。这些指南应被视为建议性意见,特别工作组强调实践者应意识到审查并遵循制造商针对特定疫苗的标签说明的重要性,包括关于正确混合和使用稀释剂的说明。同一病原体的不同类型疫苗可能引发不同的免疫反应。

表1 基于免疫抗原物理类型的犬疫苗类别

 

疫苗类型别名免疫原性免疫持续时间安全性能否预防感染关键特点常见疫苗举例
减毒活疫苗Live、Modified live、Live attenuated理论存在毒力返祖风险(实际罕见)是(多数情况)诱导细胞 + 体液免疫;部分疫苗可能短暂排毒;需冷藏储存犬瘟热病毒疫苗、副流感病毒疫苗、细小病毒疫苗、腺病毒 – 2 型疫苗
灭活疫苗Killed较弱(需佐剂)较短高(无致病风险)部分能(因疫苗而异)需佐剂增强免疫;可能仅预防疾病;不良反应风险较高(如局部反应)狂犬病疫苗、流感疫苗、全菌体疫苗、部分莱姆病 / 钩端螺旋体疫苗、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注射疫苗
重组疫苗Subunit、Polysaccharide、Conjugate 等差异大差异大高(无完整病原体)因设计而异利用病原体基因或蛋白片段;技术多样(如病毒载体、质粒表达);需按产品调整接种频率金丝雀痘病毒载体犬瘟热疫苗、部分莱姆病疫苗、质粒工程抗原疫苗
类毒素疫苗最短否(针对毒素)仅针对病原体毒素免疫;需频繁加强接种西部菱背响尾蛇类毒素疫苗
  • 授权兽医生物制品清单可在http://www.aphis.usda.gov/aphis/ourfocus/animalhealth/veterinary-biologics/ct_vb_licensed_products获取。

根据疫苗技术、配方、给药途径和患者因素而定。

抗原犬瘟热病毒、犬腺病毒和犬细小病毒的疫苗接种关键考虑因素

犬瘟热病毒(CDV)

犬瘟热病毒可以感染许多物种,包括家犬、狼、郊狼、狐狸、雪鼬、浣熊和浣熊。尽管在环境中相对不稳定,但广泛的宿主范围和全球疾病分布使得自由活动的狗狗面临更高的病毒暴露风险。

犬瘟热病毒疫苗被认为是核心疫苗,推荐所有狗狗接种,无论地理位置如何。犬瘟热病毒疫苗含有改良活病毒(MLV)、高效价、低传代(减毒较少)的改良活病毒,或者带有目标CDV基因的(重组型)金丝雀痘载体。幼犬开始基础免疫方案的最小年龄是6-8周。然而,MLV疫苗可能会被母源抗体(MDA)阻断,这些抗体随时间呈指数级下降,通常在12-14周龄时消失。因此,建议在2到4周的间隔时间内重新接种疫苗,直到大于16周龄;特别是在CDV风险较高的地区,可能更倾向于选择18-20周龄进行接种。

表2 2022 年美国动物医院协会(AAHA)犬核心疫苗与非核心疫苗

核心疫苗:推荐所有犬只接种,无论其生活方式如何,除非存在特定的医学原因不适合接种
抗原初次疫苗接种(幼犬基础免疫程序)再次免疫
16 周龄及以下幼犬16 周龄以上犬只
犬瘟热、腺病毒、细小病毒(± 副流感病毒)疫苗至少 3 剂联合疫苗,在 6 至 16 周龄期间接种,间隔 2-4 周。基础免疫最后一剂后的 1 年内,接种 1 剂联合疫苗,间隔 2-4 周。● 在初次疫苗接种系列的最后一剂后的 1 年内,接种一剂联合疫苗。

● 后续加强免疫每隔 3 年接种一次。

钩端螺旋体(灭活)四价疫苗从 12 周龄开始接种,共 2 剂,间隔 2-4 周。无论犬只年龄大小,均需接种 2 剂,间隔 2-4 周。● 在初次疫苗接种系列的最后一剂后的 1 年内接种 1 剂。

● 后续每年接种 1 次加强针。

狂犬病疫苗按法律要求接种。
非核心疫苗:根据犬只的生活方式、地理位置和接触风险,推荐部分犬只接种的疫苗。
抗原初次疫苗接种(幼犬基础免疫程序)再次免疫
16 周龄及以下幼犬16 周龄以上犬只
伯氏疏螺旋体(犬莱姆病)需接种 2 剂,间隔 2-4 周。无论犬只年龄大小,均需接种 2 剂,间隔 2-4 周。● 在初次疫苗接种系列的最后一剂后1 年内接种1 剂加强针。

● 后续每年接种1 次加强针。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与犬副流感病毒疫苗对于有暴露风险的犬只,推荐单次(鼻内)接种一剂疫苗。● 后续每年接种一次加强针。
波氏杆菌疫苗

 

注射(皮下注射):2 剂,间隔 2-4 周。
鼻内接种:经鼻内接种 1 剂。
口服:将 1 剂药物注入口腔颊囊内。 
● 后续每年接种一次加强针。
犬流感病毒(H3N8/H3N2)疫苗2 剂,间隔 2-4 周。● 在初次疫苗接种系列的最后一剂后1 年内接种1 剂加强针。
● 后续每年接种1 次加强针。 
西部菱斑响尾蛇(学名:Crotalus atrox给药要求和给药频率因犬只的体重和暴露风险不同而有所差异。
过期疫苗和未知的疫苗接种史
核心疫苗与非核心疫苗对于免疫状态或接种史不明的犬只,接种疫苗的益处远大于风险。若疫苗接种逾期,需咨询特定疫苗制造商获取指导。一条实用原则是:如有疑虑,应进行接种。
狂犬病疫苗请遵循当地法律,并根据需要咨询州兽医。

鼻内,IN;皮下,SQ。

*关于收容所中的狗,请参阅叙述以获取其他建议。

+2024年更新

在接种初级幼犬疫苗系列后,应在1年内接种加强剂。此后,建议每3年进行一次间隔加强;无需每年加强。有研究表明接种疫苗后免疫持续时间超过3年11,但在同行评审文献中大多未经证实。

接种疫苗后可通过血凝抑制试验(HI)、病毒中和试验(VN)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犬瘟热病毒(CDV)抗体。(参见关于血清滴度使用与解释的指南部分。)

犬细小病毒(CPV)

犬细小病毒2型(CPV-2)是导致犬病毒性肠炎的最常见原因。已鉴定出三种抗原性犬变异体,CPV-2a、CPV-2b和CPV-2c,但它们在遗传上99%相似。12

家养和野生犬科动物对CPV-2易感,但感染风险最有可能来自其他家养犬排出的病毒颗粒。病毒在环境中相对稳定。犬细小病毒通过口鼻腔接触传播,但目前注册的犬细小病毒弱毒疫苗仅用于非肠道给药,一旦母源抗体浓度降至抑制水平以下,通常非常有效。

犬细小病毒弱毒疫苗被认为是核心疫苗,建议所有犬接种,无论地理位置如何,目前认为可预防已知的三个变异体。幼犬开始接种基础免疫方案的最小年龄是6到8周。然而,由于母源抗体(MDA)可以阻止犬细小病毒(CPV)的犬瘟热活疫苗(MLV)效果,这些抗体随时间呈指数级下降,可能会持续13到15周或可能更长。因此,建议在2到4周的间隔时间内重新接种疫苗,直到超过16周龄;特别是在高风险CPV地区,更推荐在18到20周龄时接种疫苗。

尽管对犬细小病毒的核心疫苗接种建议,但由于缺乏保护性抗体,尤其是在动物收容所就诊的年轻犬(<1岁)中,仍会继续诊断出犬细小病毒感染。尽管宿主相关因素可能起作用,但未能完成基础免疫计划、疫苗储存或接种错误可能解释了许多或大多数“疫苗失败”。

幼犬完成基础疫苗接种系列后,应在1年内接种加强剂。此后,建议每3年进行一次间隔加强;不需要每年接种加强剂。有建议称接种疫苗后免疫持续时间超过3年(>3年),但在同行评审文献中大多未经证实。

接种疫苗后可以通过血凝抑制试验(HI)、病毒中和试验(VN)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犬细小病毒抗体的检测。(参见血清学滴度利用与解读部分。)

犬腺病毒(CAV)

犬腺病毒2型(CAV-2)被认为是核心疫苗,主要是因为它对预防犬腺病毒是必要的。

1型(犬腺病毒-1型)(可交叉保护),是历史上公认的犬类严重且通常致命的疾病——传染性犬肝炎的病原体。尽管不常见,但仍有散发的犬腺病毒-1型感染病例被报告。19 肠外接种犬腺病毒-2型疫苗的方案遵循犬瘟热和犬细小病毒的建议,且犬腺病毒-2型通常是组合疫苗的组成部分。

犬腺病毒-2型也能引起气管支气管炎,是犬传染性呼吸道疾病(CIRD)复合体的一部分。在与犬副流感病毒(CPIV)和博代氏菌疫苗联合使用时,可以在幼犬出生后3周龄时通过鼻内(IN)接种减毒活犬腺病毒-2型疫苗,因为黏膜免疫不会被母源抗体(MDA)阻断。

狂犬病

在美国,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实施的流浪狗控制计划,结合对宠物狗的常规狂犬病疫苗接种,至2008年消除了犬狂犬病毒变异体(毒株)在人群中的传播。这种几乎普遍致命的病毒变异体从作为人类伴侣的动物物种中被消除,挽救了犬类和人类的生命。今天,在美国和加拿大,狗(和人)仍然面临来自野生动物宿主适应的狂犬病毒变异体的风险,这些宿主包括臭鼬、浣熊、狐狸和蝙蝠。野生动物宿主的溢出程度受疫源地野生动物宿主的驱动,以浣熊变异体最为常见,臭鼬变异体稍少,而仅有蝙蝠变异体的地区溢出情况最少。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发布年度狂犬病监测摘要,其中包括描述陆地狂犬病病毒变种分布及向狗传播情况的实用地图。有关狂犬病和狂犬病流行病学的最新出版物链接可在https://www.cdc.gov/rabies/resources/publications/index.html获取。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FIA)也在https://inspection.canada.ca/animal-health/terrestrial-animals/diseases/reportable/rabies/rabies-in-canada/eng/1356156989919/1356157139999 编纂狂犬病统计数据。

由于狂犬病感染的高致死率及公共卫生风险,许多司法管辖区依法强制对狗接种狂犬病疫苗。首次接种疫苗的年龄、加强剂接种的时间、疫苗配方、对过期加强剂的反应以及是否允许免接种狂犬病疫苗可能都会在法律或法规中规定。这些要求可能在地方、州和省级存在,兽医应了解其所在地区的所有适用要求。在多个具有不同要求的司法管辖区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兽医,通常应适用动物居住地的司法管辖区要求。地方和州卫生部门(https://www.cdc.gov/rabies/resources/contacts.html)及州公共卫生兽医(在http://nasphv.org/Documents/StatePublicHealthVeterinariansByState 列出)关于疫苗要求、当地狂犬病流行病学、动物狂犬病检测和可能的狂犬病暴露后的风险评估,PDF文件是重要的信息来源。

狂犬病疫苗具有高度免疫原性和有效性。很少报告疫苗失败的情况。在没有强制接种的地区,推荐将狂犬病疫苗作为核心疫苗使用,遵循《动物狂犬病预防与控制手册》中的最新建议(http://www.nasphv.org/documents Compendia.html)。目前,所有获批的犬用狂犬病疫苗均为灭活(杀死)型,有1年和3年有效期的疫苗配方可用。所有获批产品均标注适用于3个月龄及以上的小狗。无论初始接种的配方或年龄如何,都建议在首次接种后1年进行一次加强注射。加强注射的目的是为了免疫那些对首次剂量无应答的动物。目前,尚无公开数据支持半剂量狂犬病疫苗的有效性。

只有在某些地区才能获得狂犬病疫苗接种要求的法律豁免。由于未接种疫苗或接种不足的狗接触狂犬病对动物和人类健康都构成风险,因此可能的豁免应在动物的卫生和生活方式(即暴露风险)背景下与狗主人讨论。兽医应将此类讨论记录在病历中。狂犬病的抗体滴度水平作为保护指标尚未确立,血清学检测不被视为疫苗接种的替代方法。20-25

钩端螺旋体病

应考虑将预防钩端螺旋体病的疫苗接种作为北美犬的核心疫苗,因为该疾病可能危及生命,在大陆大部分地区呈地方性流行,并且是人畜共患病。除了预防疾病外,疫苗接种可能需要满足州或国际对犬只进口和运输的要求,并且通常被寄宿设施要求。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属的螺旋体引起的细菌感染,包括L. interrogans 和 L. kirschneri。表面抗原划分出多种不同的血清型,主要的疾病相关血清型随地理位置和时间变化而变化。钩端螺旋体可分为>250种血清型,归入30个血清群。这种血清型分类系统不同于基因组分类系统或序列类型,两种系统之间的重叠并不完美。

疫苗菌株随时间和地理变化而有所不同。过去,北美犬中主要流行的L. interrogans血清型Canicola和Icterohemorrhagiae,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有针对这些血清型的疫苗可用。近年来,其他血清型作为重要的犬病原体出现。现在北美使用的四价疫苗增加了L. kirschneri血清型Grippotyphosa和L. interrogans血清型Pomona的菌苗。在欧洲,四价疫苗与标准疫苗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波莫纳血清型被澳大利亚血清型(都是莱姆病病原体利斯特菌)替代。未接种疫苗的狗对利斯特菌秋季血清型的滴度可能是由于交叉反应而非感染所致,因为目前尚无足够证据(分离或分子鉴定)支持将这一血清型纳入美国的犬疫苗中。尽管单价、双价或三价疫苗仍在各地可用,但工作组建议使用四价疫苗以预防最相关的病原体,因为疫苗仅对异源血清群产生部分或无免疫力。大多数钩端螺旋体疫苗为佐剂化的灭活全细胞菌苗,但最近市场上也推出了非佐剂的菌苗。正如菌苗疫苗通常需要每年加强接种一样,不同血清型的疫苗的保护期限从12个月到18个月不等。所有北美地区的狗都应被视为有患钩端螺旋体病的风险。历史上,这种疾病最常见于大型犬种,它们通常在户外农村环境中活动。但这种情况已不再如此。小型犬种也常感染,可能是因为狗在城市和郊区环境中接触到野生动物宿主(包括啮齿类动物)。任何年龄、品种或性别的狗都可能被感染。钩端螺旋体病遍布整个北美,尽管通常与水接触有关,但在亚利桑那州等干旱地区也有感染记录。38 钩端螺旋体病的风险因素包括狗在户外(包括城市、郊区和农村环境)的任何时间,接触啮齿类动物,以及在狗舍或狗日托中心的时间。37-39

接种钩端螺旋体病疫苗可以诱导抗体,这些抗体可能导致用于疾病诊断的假阳性血清学测试结果。显微镜凝集试验和现场即时血清学检测都受到这种效应的影响。40-45 幸运的是,鉴于完全接种疫苗的狗不太可能出现临床疾病,这种情况变得不那么重要。疫苗接种不会导致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测试结果呈阳性。43

钩端螺旋体属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体。46 尽管很少有关于狗直接感染人类的证据,但狗对受污染环境更大的暴露以及与人的密切接触可能将环境来源与人类联系起来。47-49 新疫苗已被记录显著减少或预防暴露狗的肾脏携带和尿液排出钩端螺旋体,即使间接地也可能保护人类。32,35,50,51

从历史上看,兽医一直对钩端螺旋体病疫苗的不良反应感到担忧。52-54 现在已改变疫苗配方,以尽量减少此类反应的可能性。在最近一项大规模疫苗安全性研究中,钩端螺旋体病疫苗接种后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低于接种DA2PP或狂犬病疫苗。55 大多数不良反应是轻微的,可能包括注射部位的疼痛、不适、食欲不振和轻度发热,许多疫苗也可能出现这些情况。对于接种了钩端螺旋体疫苗的狗,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频率并不高于接种其他疫苗抗原的狗。尽管如此,任何类型的副作用在较小和较年轻的狗中更有可能发生。因此,工作组建议首剂疫苗应在12周龄或之后接种。为减轻不良反应的其他措施包括尽量减少单次接种的不同疫苗数量,并遵循制造商的建议,例如允许疫苗在注射前达到室温。

疏螺旋体(莱姆病)

对于居住或在出现或流行莱姆病的地区旅行的狗,应考虑接种莱姆病疫苗。莱姆病是由通过蜱传播的疏螺旋体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尽管至少有21种疏螺旋体病原体可以引起莱姆病,但在北美疾病几乎完全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在2014年,B burgdorferi sensu lato复合体中的物种被赋予了一个新的属名,即博雷利拉。然而,这个命名法尚未被兽医常规使用,伯氏疏螺旋体仍指代两者之一。

莱姆病通过硬蜱叮咬传播。在美国东北部、中大西洋和北中部以及加拿大东部省份,主要媒介是肩突硬蜱(黑脚蜱或鹿蜱),而在太平洋沿岸,主要媒介是太平洋硬蜱(西部黑脚蜱)。尽管地方病区的地理扩张可能会发生,但目前感染主要局限于这些蜱虫和适当的哺乳动物疾病宿主丰富的州群。

在外地疫区活动的狗最有可能从接种疫苗中受益。疫苗接种应辅以外寄生虫控制计划,因为防止蜱虫吸血可以阻止疾病传播。对于计划前往疫区的狗,应在出行前2到4周完成两次初步疫苗接种。在最近的一个大型数据集(2013-2019年)中,检测到的狗中有≥5%血清阳性的州包括(按阳性率从高到低排列):康涅狄格州(15.5%血清阳性率)、马萨诸塞州、佛蒙特州、缅因州、宾夕法尼亚州、新罕布什尔州、罗德岛州、纽约州、新泽西州、西弗吉尼亚州、明尼苏达州、弗吉尼亚州、马里兰州、特拉华州、威斯康星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在加拿大,该病在马尼托巴省部分地区、安大略省东部、魁北克省南部、新斯科舍省和新不伦瑞克省是地方性的。狗可以作为人类感染的哨兵动物,犬类血清阳性率最高的地区反映了人类感染较多的地区。幸运的是,虽然莱姆病是动物源性疾病,但感染狗不会直接传染给人,两种物种的感染都依赖于媒介传播。大多数感染了B. burgdorferi的狗仍然健康。只有≤10%会发展成对抗生素治疗有反应的多关节炎。64 感染的最重要潜在后果是蛋白质丢失性肾病。据估计,有1%至5%的感染犬发展出莱姆肾病,尽管接受了抗菌治疗,但结果往往致命。64-66 有研究表明,寻回犬品种易患莱姆肾病,因此可能需要考虑对这些品种进行额外疫苗接种。

目前批准使用的有四种类型的莱姆病螺旋体疫苗,每种疫苗都已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预防莱姆病的疫苗以一种非传统的方式发挥保护作用。所有现有的疫苗都能诱导犬产生能结合病原体在蜱虫体内表达的外表面蛋白(OspA)的抗体。疫苗中仅有OspA已被证明是有效的。68 已知脂质化是免疫原性的一个决定因素,而脂质化的重组仅含OspA的疫苗能引发强烈的免疫反应。69 一些疫苗还能诱导犬产生在感染犬后很快表达的抗原(OspC)的抗体。57,70,71 当蜱虫在进食时从接种过疫苗的犬体内摄取到抗OspA的抗体时,细菌在传播前就被杀死了。抗OspC的抗体扩展了对未能在蜱虫体内成功杀死的任何细菌的保护作用,因此与抗OspA的抗体协同作用。

通过疫苗接种诱导的抗体可能会导致阳性血清学测试结果,也可能会导致阴性结果,这取决于测试方法。64,72-74 理解疫苗接种对用于筛查或疾病诊断的检测的影响很重要。对于B. burgdorferi,可以将疫苗接种与感染区分开来。

博代氏菌、犬副流感病毒和犬流感病毒

先前评估了博代氏菌支气管炎嗜血杆菌(Bb)血清阴性的比格幼犬的免疫挑战研究,提供了关于灭活注射剂、改良活疫苗组合的鼻内(IN)和单组分口服疫苗对Bb的有效性的不同但令人信服的证据。最近,对当前的Bb组合IN和单组分口服疫苗进行了直接比较。76,77 这些研究的数据76,77 在口服和鼻内途径授予免疫力的等效性方面存在冲突;一项研究显示两种途径之间没有差异,76 而另一项则证明了鼻内途径在临床上具有更高的有效性。77 总的来说,现有数据表明Bb的商业疫苗在所有层面上“起作用”,无论给药途径如何。75-77 然而,通常情况下,对于呼吸道病原体来说,鼻内(相对于口服)给药途径更为可取。这是因为人们已经认识到,最初设想的共同粘膜免疫系统是一种简化,至少在某种程度上,粘膜免疫反应是分隔的,使得鼻内递送抗原比口服更能有效刺激呼吸道中的反应。78-84

在基础免疫系列中结合使用不同疫苗和接种途径可能会有免疫学上的好处。这种策略被称为“异源初免-加强免疫”,涉及通过不同途径给予不同形式的抗原,以扩大并延长免疫反应。尽管在小动物兽医学中的研究很少,但已有广泛的比较文献支持这一方法,包括一个与犬相关的百日咳博德特菌小鼠模型。目前,为了提高对COVID-19疫苗的反应,异源初免-加强免疫正在被广泛研究。一项使用鼻内接种和注射用(全细胞菌苗)Bb疫苗组合的研究显示,与单独使用任何一种疫苗相比,这种方法具有显著的临床效益。然而,这种策略尚未用当前犬用Bb或其他病原体的疫苗进行评估。

关于加强免疫Bb疫苗,目前的组合鼻内接种和单组分无细胞注射用Bb疫苗已被证明在作为加强剂用于先前已免疫的成年家养犬时,能诱导等同的抗回忆性(记忆性)Bb特异性IgG和IgA反应。目前尚无关于使用单组分口服疫苗进行此目的或在家养犬中使用的类似已发表研究。

有感染Bb风险的犬也只面临犬副流感病毒(CPIV)和犬腺病毒2型(CAV-2)的风险,应对所有三种病原体接种疫苗。只有当前的组合鼻内接种和注射用(核心)疫苗包含这些病原体。因此,不推荐使用单组分口服和注射用Bb疫苗。例外情况包括无法通过鼻内途径接种疫苗的犬只,或者在幼犬系列中,注射用Bb疫苗与注射用核心疫苗同时作为加强剂用于鼻内免疫初次应答的情况。如果意外通过注射给予鼻内(减毒活)Bb疫苗,应咨询疫苗包装说明书或生产商,因为可能引起的炎症反应可能很严重。Bb和犬副流感病毒(CPIV)的免疫持续时间及相关年度疫苗接种建议主要基于对血清阴性的实验室比格犬幼犬进行的实验性感染研究。这些研究通常在疫苗接种后免疫反应高峰期进行,一般能准确评估疫苗减少疾病的能力。然而,使用这类采用群居、基因相似的受试对象来确定疫苗所提供的免疫持续期(DOI)的有效性是有问题的。要模拟包含众多宿主、环境和病原体共因子的异质性家庭环境,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保护性临床免疫的短暂性或持久性,这是一项困难的任务。后者需要设计良好且执行良好的田间试验,包括疾病报告;然而,这类研究很少见。一项关于Bb自然历史的开创性研究表明,临床免疫持续时间(疾病减少)可能短至约6个月。目前尚不清楚家庭犬对CPIV的临床免疫持续时间。因此,对于高风险患有犬副流感病毒(CPIV)和犬博卡病毒(Bb)的患者来说,可能更频繁地使用混合疫苗(Bb和CPIV)比每年接种一次更为有利,例如在登机前。除了增强适应性免疫反应外,后一种做法可能通过刺激局部先天免疫反应(I型干扰素)更好地缓解疾病,尽管在小动物中的记录很少。

已记录北美和世界其他地区有犬流感病毒(CIV)血清型H3N8和H3N2。这些病毒引起的疾病通常与其他与犬传染性呼吸道疾病(CIRD)相关的呼吸道病原体引起的疾病难以区分,尽管在CIV感染的犬中可能会出现严重甚至有时致命的疾病。与通常呈地方性或至少普遍存在的CPIV不同,迄今为止的CIV感染和临床疾病都是以多中心非持续性爆发的形式出现。因此,目前不推荐在所有犬中常规使用CIV疫苗。使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呼吸道病原体检测面板进行CIRD病例的病因诊断,并监测当前CIV的流行情况(https://www.vet.cornell.edu/animal-health-diagnostic-center/news/canine-influenza-civ-updates),应被用来判断个体犬是否需要接种CIV疫苗,特别是在寄养、其他犬类日托、犬公园、犬展和敏捷赛事以及旅行的犬中。尽管对流感病毒的免疫主要是针对特定血清型的,但使用双价CIV疫苗可能会避免对某一血清型产生偏斜的免疫反应。这可能会扩大保护性免疫,因此是推荐的。

响尾蛇类毒素

目前,没有已发表的数据显示西方响尾蛇(Crotalus atrox)蛇毒类毒素在犬中的有效性。在一项已发表的实验性挑战研究中,小鼠接种的类毒素剂量比犬推荐剂量高出50至1500倍(按体积计算),随后通过腹腔内给予高剂量的蛇毒(两倍LD50)。这一方案和挑战与被响尾蛇咬伤的犬的相关性值得质疑。

此外,尽管接种疫苗的小鼠存活时间增加,但在接触蛇毒后,一群接种疫苗的动物比未接种疫苗的对照组更早死亡或需要安乐死。同样,已报告了先前接种疫苗然后被注射蛇毒的犬出现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

蝰蛇包括响尾蛇科的蛇毒在抗原上是异质的。尽管制造商声称其产品对其他蝰蛇咬伤具有交叉保护作用,但没有已发表的数据支持犬的情况。选择使用这种类毒素的兽医应当意识到缺乏同行评审的已发表数据。在疑似响尾蛇咬伤的情况下,多价抗蛇毒血清治疗是接种疫苗的替代方法。

收养犬和幼犬的疫苗接种

在密集的动物收容所等环境中,疾病暴露和传播的机会增加、动物应激加剧以及高人员流动率导致狗感染传染病的风险上升。此外,进入收容所的狗比家养狗更不可能对犬细小病毒(CPV)和犬瘟热病毒(CDV)免疫。同样重要的是,如果爆发传染病,不仅个别动物会受到影响,整个收容所的动物群体以及社区动物也会遭殃。由于收容所固有的这些环境和患者风险因素,其疫苗接种要求应比家养狗的更为严格。因此,除非病重无法在收容所内安置,所有狗都应在进入收容所时接种疫苗。除了钩端螺旋体抗原外,应使用活疫苗(而非灭活疫苗),因为免疫反应可能更快出现。幼犬的DA2PP疫苗计划应从更小的年龄开始接种,接种间隔时间更短,并在比家养幼犬更晚的年龄结束。

在收容所环境中,狗的核心疫苗包括活疫苗犬败血性巴斯德氏菌DA2PP、灭活的四价钩端螺旋体、犬传染性肝炎病毒和犬副流感病毒,以及狂犬病活疫苗。其他高密度或高风险环境,包括寄养家庭、基于寄养的救援组织、繁殖设施、庇护所、寄养犬舍和宠物店,也应考虑遵循相同的疫苗接种协议。

除非提供充分且可靠的当前疫苗接种记录,否则所有4周龄及以上犬只和小狗应在进入收容所时或在进入前接种MLV DA2PP疫苗,并在达到18-20周龄之前每隔2至3周接种加强剂。此外,应尽量避免让小狗接触传染病,理想情况下是在被领养前或达到18-20周龄前通过寄养来避免。小狗至少应在12周龄后才接种钩端螺旋体病疫苗。

12周龄以上的犬只和小狗在接收时应接种钩端螺旋体病四价疫苗,并在3周后接种加强剂。对于初始疫苗,在12周龄后,使用包含钩端螺旋体属细菌、麻疹病毒、腺病毒、细小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的组合疫苗(即DA2LPP)是合理的,然后在3周后用单独的四价钩端螺旋体疫苗进行加强。

所有在进入时年龄超过18-20周的犬只应接受第一剂MLV DA2LPP疫苗,然后在2-3周后接种加强剂,无论是在收容所内(如果犬只继续留在那里)还是在领养后由主人的兽医进行。当犬只在收容所长时间居住时,它们应按照家养犬的建议接受加强疫苗接种。

所有3周龄以上的小狗和犬只应在进入时或在进入前接种IN Bb和CPIV疫苗,可以包含也可以不包含CAV-2,以减轻犬呼吸道疾病复合症(CIRD)。尽管在犬类中尚未有文献记载,鼻内(IN)接种可能除了黏膜IgA外,还会刺激一种局部的、快速的先天(干扰素)反应。在小狗中,这种免疫反应避免了来自母体抗体的干扰。应避免使用只含有Bb成分的单组分黏膜疫苗,因为被认为有感染Bb风险的狗也应该接种犬副流感病毒(CPIV)疫苗。由于免疫启动延迟,包括在呼吸道上部的局部免疫反应刺激不足,应避免在收容所环境中使用注射用Bb疫苗。这导致其限制犬呼吸道冠状病毒病(CIRD)的效果比鼻内疫苗差。只有在无法给予双向鼻内疫苗的情况下,才推荐使用口服或注射用单组分Bb疫苗。

所有超过12周龄的狗在从收容所释放前,应通过皮下途径接种一针狂犬病疫苗。进入收容所时不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因为收容所内的狂犬病暴露风险有限。然而,如果预计会有长期逗留,应在进入时与其他核心疫苗一起接种狂犬病疫苗。在制定收容所协议时,应考虑当地关于狂犬病疫苗接种所需兽医监督水平的法律规定。即使患者在过去两周内接种了其他疫苗,也接受狂犬病疫苗接种是可接受的。缺乏确凿证据表明,同时接种针对多种病原体的疫苗会损害对任何单一组分的预期免疫反应。确保从收容所释放的流浪狗接种狂犬病疫苗,可提供重要的公共卫生益处,并超过疫苗干扰的任何理论风险。

不建议对收容所中的狗进行常规接种以预防莱姆病(由B burgdorferi引起)和犬流感病毒(CIV;H3N8或H3N2血清型),因为这些感染通常在收容所环境中风险最小。然而,如果采用非核心疫苗接种方案,则应考虑地方性或流行性感染(如具有潜在收容所暴露风险的CIV爆发),以及可用的收容资源、法律要求以及疫苗的风险与益处。收容所应在领养后建议宠物主人与兽医讨论个性化的疫苗接种计划。

怀孕和轻微疾病或受伤并不是对给收容所中的狗接种核心疫苗(犬瘟热病毒CDV、犬细小病毒CPV、犬腺病毒CAV-2、钩端螺旋体spp)的禁忌症。在高风险环境中接种多价活疫苗的总体益处大于疫苗接种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如果在进入收容所时狗只是轻微生病,并且对疫苗接种的免疫反应令人担忧,那么在2-3周后(或在动物康复后)接种加强剂量的多价活犬瘟热病毒DA2LPP疫苗可能会提供额外的保护。在入口处对所有动物进行疫苗接种的收容所为其群体提供了最佳群体免疫力。相反,那些在入口处不接种疫苗或不接种所有狗的收容所面临更高的传染病爆发风险。

收容所中的传染病爆发管理

传染病爆发是高风险动物收容所环境中更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暂时停止动物进入是一种应对爆发的初步方法。当动物收容所群体发生传染病爆发时,对现有或新来的狗进行恰当的疫苗接种是一个关键策略。面对爆发,恰当的疫苗接种策略取决于病原体、传播途径(口部 vs. 呼吸系统)、爆发阶段、当地卫生实践的有效性以及正在使用的疫苗配方。不幸的是,几乎没有已发表的狗的研究数据涉及这些问题,使得决策依赖于临床判断。

血清学检测为收容所提供了一个有效工具来帮助管理疾病爆发,特别是在犬瘟热和犬细小病毒的情况下,而不是对收容所进行去人口化或长期封锁。尽管在爆发管理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其他促进疾病爆发的宿主、病原体和环境共因素,但血清学检测可以提供补充见解。血清学检测通过提供个体风险评估,可以在疫情期间帮助决策人口流动。通常,健康的、血清阳性的狗,特别是滴度高的狗,可能对疾病有抵抗力,可以视为低风险。它们可以在适当的豁免下被领养。健康的、血清阴性的狗,可能容易感染疾病并被认为是高风险,应该被隔离并与人群分开(理想情况下,放在收容所外的寄养家庭)。它们应该重新接种疫苗,观察在疾病的预期潜伏期内是否出现临床症状,并在10-14天后进行血清学复检。特别是≤4个月大的幼犬,在疫情期间需要额外的管理。由于可能存在短暂的母亲抗体,这一年龄段的狗的血清学检测和风险评估可能被误解。

停止将动物收容进收容所对于有效的疫情管理至关重要。如果暂时无法停止接收,那么需要将新收进的狗关在收容所的完全隔离区域(采取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指定人员和设备)以防止疾病传播。

血清学滴度的利用与解读

在人类医学中,现代疫苗的有效性主要根据标准化的血清学(“滴度”)来确立和监测。与大规模临床试验的交叉以及通常来自接种疫苗人群的实质性集中疾病报告流程。112 在牲畜医学中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类似的方法。这得益于大量接种疫苗的人群,并受经济因素的驱动;免疫力有利于改善生产参数。这类研究得出的数据在犬群中几乎不存在。

用于确定犬疫苗有效性的实验感染研究通常涉及少量动物,并且可能使用不会自然发生疾病的挑战生物体和方法。此外,疫苗有效性和许可研究通常使用遗传同质性有限的纯种比格犬。在家庭犬中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了解这些限制,以及疫苗几乎不可能在100%的时间里保护100%的人群这一生物学现实,对于向客户传达疫苗有效性的合理预期至关重要。

一般而言,临床医生对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的保护滴度以及较少关注犬腺病毒-1的保护滴度最感兴趣。这些病毒常常在未接种疫苗的犬中引起致死性感染,并且是存在非常有效疫苗的核心抗原。通常,实验室在确定滴度时采用犬瘟热微量中和试验和犬细小病毒血凝抑制试验。113-115 两者都是生物测定法,并以滴度形式报告结果,即抗体的稀释度。病毒中和试验(VN)和血凝抑制试验(HI)均测量针对病毒表面蛋白的抗体,这些蛋白直接与病毒中和作用相关(VN)或作为实际中和作用的替代指标(HI)。相比之下,根据试验抗原的制备方式不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可以测量不涉及保护的抗体反应,例如针对细胞内核蛋白的反应。结果通常以“单位”而非滴度报告。

滴度的解释可能因几个原因而困难。首先,它们本质上存在实验室内和实验室间的变异。至少在一些开创性研究中暗示了这个问题。其次,没有现成的关于这些或其他测试在不同实验室进行时的标准化或比较结果的文档。这使得滴度的解释变得困难,特别是当滴度不是非常低或非常高时。最后,充其量,“保护性滴度”的确定是基于有限的数据。这些数据在20年前已被彻底审查。自那时以来,没有更多实质性的信息可供参考。基于ELISA的犬细小病毒(CPV)和犬瘟热病毒(CDV)的间接抗体检测试验已经使用了20多年。血凝抑制试验(HI)和病毒中和试验(VN)分别被用作“金标准”,以确定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这与“保护性滴度”有关。商业ELISA试剂盒已被应用于实验室外的庇护人群,并与HI和VN测试进行了进一步比较。118,119 这些申请没有提供进一步的基础来确定“保护滴度”,主要是因为抗体滴度或数量与临床结果没有相关性。认识到这些限制,这些指南中没有标明“保护滴度”的值,尽管一些商业实验室会提供。

在母体抗体消失后,任何可检测到的抗体(滴度)的存在,按定义表明至少发生了针对疫苗接种或暴露于涉及B细胞和辅助性(CD4+)T细胞的抗原的免疫反应。95 抗体的存在或缺失并不一定表示同时发生的细胞介导免疫反应或其缺失。95 总的来说,一个滴度,几乎不考虑其数量,并不一定表示保护或易感性。相反,情况比这要复杂得多。120 个体动物患病是由宿主、病原体和环境共同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基于单一共同因素(如滴度)来预测结果可能会产生误导。

常规接种常用疫苗与犬类中罕见到不常见的不良事件有关。52,121 目前,对于核心DA2PP抗原,大多数执业兽医已经采用了一种3年协议。与人类医学不同,这是基于非常有限的基于人群的数据,涉及疾病报告,而直接比较每年接种与每三年(或任何其他间隔)接种犬类的反应的实验性挑战研究则缺乏。总的来说,除非狗狗有对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历史、怀疑与疫苗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宠物主人对给狗狗接种疫苗或加强剂表现出抵抗或犹豫——在这些情况下,可以通过与客户的沟通和教育来帮助克服这种犹豫——否则通常不建议定期进行“滴度测试”来确定是否需要按照目前推荐的间隔重新接种疫苗。

疫苗接种后的不良事件和反应

接种疫苗后不希望或意外的后果包括未能提供疾病保护以及与疫苗接种相关的副反应。未能提供保护性免疫主要在非常年轻或非常老的狗狗中引起关注。由于初乳中存在母源抗体(MDA),小狗通常在接种疫苗后无法引发足够的免疫反应。某些品种的幼犬,例如德国短毛指示犬和罗威纳犬,据称对标准的初次疫苗接种系列无免疫反应,但缺乏证明这一特性的确凿证据。

有时会有关于同时接种多种疫苗是否会减少或压倒免疫反应的问题。尽管不同疫苗和抗原接种后的抗体反应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没有证据表明同时接种多种抗原或疫苗会缺乏保护性免疫。

老年狗的疫苗效力通常与免疫衰老的担忧有关,即免疫系统功能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尽管老年狗可能对抗新抗原的初始T细胞相对减少,但这些患者通常不缺少由早期或中年时期对抗原暴露所产生的记忆细胞。

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可能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1) 不当使用减毒活疫苗产品;(2) 对疫苗的先天免疫反应;(3) 针对疫苗成分的特异性细胞介导或体液免疫反应;或者(4) 由疫苗抗原重新获得致病性引起(在适当测试和获得许可的疫苗中不太可能发生)。

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细胞介导免疫反应或全身系统性反应。I型超敏反应已与疫苗接种相关联,但疫苗与其他免疫介导疾病之间的关联,例如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免疫介导的溶血性贫血和免疫介导的多发性关节炎,则不太一致。这可能表明,除疫苗抗原外,还有其他因素负责疫苗接种后免疫病后遗症的发生。

在某些情况下,不良反应以及期望的免疫反应受遗传影响。免疫遗传学是一个正在发展的研究领域,用于研究人类药物和疫苗的不良反应128,129,但在兽医学中基本上尚未探索。尽管一些品种被识别为疫苗反应风险增加,但品种(表型)是遗传学的一个粗略指标。更可能的是,某些家族线中存在着个体的遗传易感性,从而整体上有选择性地增加了某些品种的风险。应该告知宠物主人,不良事件风险发生在个体患者层面。在遗传易感个体中,各种疫苗抗原可能触发不希望的免疫反应。在狗中,已检测到针对用于繁殖疫苗病毒和其他病原体的细胞培养介质成分的IgE反应。大多数情况下,引起问题的物质是异种(对狗而言)蛋白质,例如胎牛血清中的牛血清白蛋白、明胶和酪蛋白。换句话说,所关注的抗原通常是标签(病原体)抗原以外的疫苗成分。因此,识别和量化这些抗原不是制造商标签的一部分。

尽管遗传易感性无法改变,但通过减少呈现给患者免疫系统的疫苗抗原数量可以降低不良事件风险。因为所关注的抗原不是标签抗原,所以包含多种病原体的联合疫苗并不固有地比单组分疫苗具有更高的不良事件风险。由于狂犬病病毒的传播方式,单组分狂犬病疫苗可能具有更高的不良事件风险,因为它们具有更多的多样性。与含有其他类似传播的病毒的组合疫苗或其他单一成分疫苗相比,蛋白质阵列具有优势。133

通过减少在单次就诊接种的疫苗数量可以实现降低抗原刺激。在小狗中,这是一种特别有用的方法。52 建议不要将任何疫苗的施用量减少到制造商推荐的量以下(“分次剂量”),因为美国农业部(USDA)和制造商尚未批准此类减少。因此,这种做法可能会涉及承担责任。12

为了提供必要的疫苗覆盖率和完整保护,可能需要增加就诊次数以减少单次就诊接种的疫苗数量。尽管尚未进行比较研究,但建议至少间隔2周接种一次疫苗,以便让上一次疫苗接种引发的强烈免疫反应消退。

如果可能且符合指南和制造商建议,非经皮内接种疫苗(例如,通过黏膜或鼻内接种)也可以降低不良事件风险。

一个常见问题是在接种疫苗前是否应该给高风险患者服用苯海拉明。如果风险是假设性的,即涉及高风险品种但尚未发生任何反应的情况,通常不推荐作为预防措施进行预处理。尽管接种前给予苯海拉明可以预防I型超敏反应,但没有任何后续反应实际上并不能证明预处理是有益或必要的。

如果疫苗接种风险涉及有疫苗过敏史的狗,不能假定反应会自动复发。像限制接种疫苗数量这样的预防措施是谨慎的,接种前给予苯海拉明也是如此。如果给予单次抗炎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不会损害对疫苗的体液免疫应答。如果疫苗接种风险涉及有现有免疫介导疾病的患者,应考虑患者的稳定性和状况、接种疫苗的需求以及谨慎地降低不良事件风险的方法。

如果给有现有医疗状况或健康问题的患者接种疫苗,客户应当签署知情同意书,因为如果狗的免疫能力受损,可能会导致疾病风险增加。当狗经历可能的不良事件时,兽医团队应该向疫苗生产商和/或美国农业部(USDA)(https://www.aphis.usda.gov/aphis/ourfocus/animalhealth/veterinary-biologics/adverse-event-reporting/ct_vb_adverse_event)报告具体的患者和疫苗信息。

疫苗储存和处理

疫苗是用于保护动物健康的最重要资源之一。然而,只有正确储存和处理,它们才会有效。不恰当的处理和储存可能会降低疫苗的有效性,使动物容易患病。每个制造商提供的包装插页中都可以找到关于储存和处理协议的具体细节。

一般来说,从疫苗离开制造商到接种的时间,疫苗需要在受控温度环境中保存,这一过程称为疫苗冷链。疫苗冷链是制造商、分销商和兽医团队共同的责任。制定标准操作程序以确保正确的订购、储存和接种对兽医医疗保健提供商的疫苗协议至关重要。

储存和温度监测设备对于确保疫苗效力至关重要。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推荐使用专用设备(也称为药品级)或独立家用冷藏设备来正确储存疫苗。专用设备或独立设备可以是紧凑型或更大的尺寸。冰箱中心应放置一个高质量的温度计。温度应根据兽医团队的标准操作手册进行监测和记录。

冷藏疫苗应在2°C至8°C(36°F至46°F)的温度下储存。恒温器应设定在中档,以达到约5°C(40°F)的温度,这将降低温度波动的可能性。 疫苗应组织和集中放置在制冷单元中,以促进适当的气流,通常距离墙壁和门2-3英寸。 移除熟食、水果和蔬菜抽屉,因为这些区域的温度不稳定,不适合储存。疫苗应在原包装中保存,并关闭盖子,直到准备打开。136,137 冷藏疫苗储存单元应专为疫苗设计。

单剂量疫苗(无论是冻干还是液体形式)应在接种时间之前不得从冰箱中取出。136,137 应始终使用新的无菌注射器和针头进行适当的疫苗接种。延迟疫苗复溶和接种可能会因疫苗的脆弱性和温度波动而降低疫苗的有效性。136,137 多剂量疫苗通常含有防腐剂,以便在开封后延长储存时间。136,137 请参阅疫苗包装插页,了解制造商关于适当储存和处理的推荐和说明。

解读疫苗标签

兽用疫苗的标签近期经历了重大更改,以使使用者更加清楚明了。历史上,兽用疫苗根据其保护效果被分配了一个层级系统。138 最初,这个层级系统并不被很好地理解,导致兽医从业者之间出现混淆。因此,美国农业部实施了一项新规定,要求疫苗标签包含一个简单的声明,并为公众提供在线查看相关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的途径。新标签制度指出:“本产品已被证明对接种健康(物种名称、周龄或以上的动物)预防疾病(疾病名称)有效。”鼓励兽医在“许可生物制品信息网站”(https://www.aphis.usda.gov/aphis/ourfocus/animalhealth/veterinary-biologics/CT_Vb_licensed_products)在线查看各制造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

疫苗许可

在美国,兽医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菌苗、抗血清、诊断试剂盒以及其他通过免疫机制预防疾病的生物来源产品。美国农业部根据《病毒血清毒素法》的规定,负责监管和强制许可生物制品。美国农业部禁止准备或销售无效、污染、危险或有害的兽医生物制品。《病毒血清毒素法》的要求理解为兽医生物制品应当是安全、纯净、有效且有力的。美国农业部动植物健康检验局通过9 CFR 101-124进行监管。在美国,制造商在获得首个产品许可证之前会接受检查,之后还会定期进行检查。不仅要在

对生产设施进行了检查,同时也对起始原料(种子病毒、细菌和细胞系)进行了纯度和鉴定测试。一旦获得许可,不允许对制造过程进行重大更改,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疫苗通过不同类别获得不同的许可证。完全许可的产品满足确立产品纯度、安全性、效价和功效的要求。有条件许可证的颁发是为了应对紧急状况、有限的市场、当地情况或其他特殊情况,在加快程序下确保产品的纯度、安全性和合理的功效预期。进口产品可以被允许分销和销售,并且必须满足与完全许可产品相同的标准。这种情况通常与诸如缺乏美国农业部许可的产品以及对新兴动物传染病威胁的实际危险等因素相关联。

在加拿大,兽用疫苗的许可标准与美国对完全许可产品的要求相似。受监管的产品包括用于预防、治疗或诊断动物疾病的疫苗、免疫球蛋白产品和诊断试剂盒,这些动物包括家畜、家禽、宠物、野生动物和鱼类。为了满足许可要求,必须根据制造商的标签推荐,在目标物种中使用时证明兽用生物制品是纯净、有效、安全和有效的。产品标签必须符合加拿大要求,包括使用公制单位以及提供英文和法文两种语言的完整信息。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FIA)根据《动物健康法》及其条例的立法权限,负责监管加拿大的兽医生物制品。142 CFIA在疫苗许可证方面的职责包括核实产品(主种子)、许可生产设施以及发放进口和/或出口许可证。142 此外,许可证提交材料还必须包含支持性数据,证明产品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对动物健康、人类健康、食品安全或环境产生不利影响。142

客户教育与培训医疗团队

制定一个定义明确的疫苗接种协议,并确保信息一致,作为兽医团队在患者就诊期间参考的框架。这加强了疫苗对兽医团队的重要性,并确保医疗团队与客户之间传达的信息一致。协议还有助于医疗团队遵循一致的疫苗接种计划,尤其是在开始一系列初始疫苗时,同时考虑每只宠物的生活方式、地理位置和风险因素。至少,疫苗接种计划应包括以下信息:

● 疫苗施用的解剖位置

● 施用途径

● 年龄要求和/或限制

● 施用频率

制定疫苗接种协议时,应考虑到病人的需求和生活方式,并通过教育让顾客明白疫苗的重要性。

一致性的需求

在医疗团队中建立一致性,有助于营造强大的实践文化,减少对建议的困惑,协助培训团队成员,并提高合规性。这能让所有团队成员更好地向客户解释疫苗接种计划、疾病预防以及接种疫苗后会发生什么。客户教育材料可以通过教育客户关于疫苗、疫苗反应和疾病过程的信息来支持实践。

健康计划通过在实践内部建立一致性和提供宠物护理质量标准而显示出优势。健康计划通常包括推荐的宠物疫苗,并在狗的保健问题上帮助医疗团队传达清晰的信息。它们还可以减少在传递关于某些疫苗、疫苗接种协议及疫苗接种重要性等关键点的重复。

制定客户教育材料

即使在狗到实践接种疫苗时,客户教育仍在继续。制定客户教育材料并建立实践图书馆可以为顾客提供一个现成的资源,告诉他们为什么、何时以及如何给宠物接种疫苗。客户越了解接种疫苗的原因,他们就越可能看到遵循针对其狗的个性化接种计划的重要性。每次实践都应考虑为客户创建教育材料来源(在线或实体副本)、为实践团队提供出院指导,以及关于每种疫苗及其预防疾病的1-2句简短描述。更全面的教育材料可以存储在资料库中,并根据请求或需要使用。

确定最佳沟通方式

为了确定如何最好地与客户沟通,评估客户的沟通偏好非常重要。可以使用调查表或问卷来询问客户偏好的联系方式,或者他们是否希望接收特定的额外材料。然后在患者的历史记录中记录客户的偏好。

这样可以让信息以客户理解的方式传达。随着现在兽医用电子病历系统的应用,记录和查找客户信息已经简化。一些电子病历系统甚至可以与移动应用程序连接,在那里客户和医院团队可以进行沟通。

摘要

定期给犬类患者接种疫苗是预防性医疗保健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实践机构与客户互动讨论疾病预防重要性的机会。这些疫苗接种指南为设计狗的疫苗接种方案时做出明智决策提供了当前且全面的资源。疫苗接种的最佳做法基于由患者的病史和疾病暴露风险决定的个性化需求。虽然推荐所有狗无论生活方式如何都接种核心疫苗,但非核心疫苗的推荐则通过评估狗接触特定传染病的可能性来确定。获得许可的犬用疫苗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大多数情况下,接种疫苗的好处远远大于风险。在动物收容所接受治疗、居住或起源的狗处于传染病暴露和爆发的高风险环境中,而特定于收容所的疫苗接种协议旨在降低这种风险。

整个医疗团队都必须很好地了解诊所的疫苗接种理念和协议。然后,医疗团队准备向客户一致且统一地传达关于疫苗接种在患者医疗保健计划中的重要性和作用的信息。不恰当的疫苗储存和处理以及未能遵循标签建议是偶尔发生疫苗接种失败的主要原因。定期的员工培训可以最小化这些程序上的缺陷,并帮助确保疫苗接种是提供最佳宠物医疗保健的可靠和有用工具。

作者衷心感谢Kanara咨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Kanara Consulting Group, LLC)的Mark Dana在准备稿件中的贡献。

参考文献

Hits: 2

发表回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