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pkins Human Papillomavirus
免疫接种实践咨询委员会 (ACIP) 建议
青少年和成人
- 所有 11-12 岁无禁忌症的男性和女性应接种两剂 HPV 疫苗,间隔 6-12 个月。
- 9 岁即可开始接种疫苗。
- 15 岁后开始接种 HPV 疫苗的人应接种三剂 HPV 疫苗,第二剂和第三剂分别在第一剂后 1-2 个月和 6 个月接种。
- 如果之前没有接种疫苗,建议 26 岁以下的所有男性和女性进行补种疫苗接种。
- 对于 27-45 岁的个体,根据共同的临床决策建议接种 HPV 疫苗。HPV 疫苗未获准用于 45 岁以上的成年人。
- 如果延迟给药,则无需重复给药,因为增加给药间隔通常与增强的免疫反应有关。1-3
了解更多信息
- ACIP 建议:https://www.cdc.gov/acip-recs/hcp/vaccine-specific/hpv.html
- 疫苗信息声明:https://www.cdc.gov/vaccines/hcp/vis/vis-statements/hpv.html
- 免疫接种计划:http://www.cdc.gov/vaccines/schedules/index.html
产科提供者的重要信息
- 通常不建议在怀孕期间接种 HPV 疫苗。
- 如果一个人在接种 HPV 疫苗后被发现怀孕,则不需要干预。该系列中的剩余剂量应延迟到怀孕后。
疾病
HPV 是一种小型 DNA 病毒,通过与感染者直接接触传播。已鉴定出 120 多种类型的 HPV,其中约 80 种感染非粘膜上皮,其中 40 种感染粘膜和生殖器上皮。感染一种 HPV 类型不一定能阻止以后感染另一种类型。
生殖器 HPV 感染通常通过直接性接触传播,但很少通过非性途径传播。使用避孕套等物理屏障可以降低传播风险,但不能消除传播风险。HPV 是美国最常见的性传播感染,目前估计有 7900 万人感染。据估计,每年将有 1400 万新感染病例,其中约一半是 15-24 岁的人群。HPV 感染通常在性活动开始后不久发生,这进一步阐明了在性活动开始之前就接种疫苗的必要性。
受感染的母亲可在分娩时将 HPV 传播给婴儿,导致青少年发病的复发性呼吸道状瘤病。发病年龄可达 18 岁以下。4
虽然 HPV 感染很常见,但大多数感染是无症状的,可以自行消退。可能的临床表现包括肛门生殖器疣、复发性呼吸道状瘤病、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和癌症1.高危 HPV 类型,包括 16、18、31、45 型等,可导致高级别宫颈病变和癌症,以及外阴癌、阴道癌、癌、肛门癌和口咽癌。已在 99% 的宫颈癌(其中 70% 为 16 型和 18 型)、70% 的外阴癌和阴道癌(49-55% 16 型)、91% 的肛门癌(77% 16 型)、72% 的口咽癌(61% 16 型)和 40-50% 的癌中检测到 HPV。4感染几种低危型 HPV 类型(如 6 型和 11 型)可导致低度宫颈细胞异常、肛门生殖器疣和喉状瘤。1在 2006 年至 2010 年期间,美国平均每年诊断出 33,160 例 HPV 相关癌症,其中 62% 为女性,38% 为男性。其中,宫颈癌和口咽癌是最常见的,估计每年诊断出 10,400 例宫颈癌和 9,000 例口咽癌(其中 80% 为男性)。4
疫苗
HPV 疫苗是使用重组 HPV L1 主要衣壳蛋白作为疫苗抗原的亚单位疫苗。这些 L1 蛋白自组装成病毒样颗粒 (VLP),这些颗粒既非感染性又非致癌性。1
HPV 疫苗包括二价(缩写:2vHPV;商品名:Cervarix®)、四价(4vHPV;Gardasil®) 和 9 价 (9vHPV;Gardasil 9®) 疫苗。然而,截至 2018 年,在美国仅分发 9vHPV。9vHPV 包括 HPV 16、18、6、11、31、33、45、52 和 58 型。2
疫苗有效性
HPV 疫苗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至少 97.9% 的疫苗接种者在完成两剂系列疫苗后对各自疫苗中包含的所有类型的疫苗产生抗体反应。根据疫苗的不同,三剂后对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的有效性估计在 93-97% 之间。4 三剂后,vHPV 对与疫苗类型相关的尖锐湿疣的疗效在女性中为 99%,在男性中为 88%。比较两剂与三剂以及 9vHPV 与 4vHPV 的研究表明,免疫原性非劣效性。1-3一项大型英国研究发现,在 12 岁或 13 岁时接种二价 HPV 疫苗可将宫颈癌的发病率降低约 87%。5
疫苗安全性
轻微的局部反应,如疼痛和肿胀是 HPV 疫苗接种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据报道有 20-90% 的接受者。1由于在接受疫苗接种的青少年中已有晕厥的报道,因此青少年接种者应始终坐着接种疫苗,不要看到其他等待接种疫苗的人,并在接种疫苗后立即观察长达 15 分钟。6-9
HPV 疫苗是安全性研究最严格的疫苗之一;除了非常罕见的过敏反应外,没有严重的不良事件与 HPV 疫苗接种相关。对先前剂量或疫苗成分的严重过敏反应(例如 过敏反应)是进一步接种 HPV 疫苗的禁忌症。1
在推荐年龄接种 HPV 疫苗不会增加性活动的可能性,10它也不会影响生育能力。11
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对先前剂量或疫苗成分的严重过敏反应(例如 过敏反应)是进一步接种 HPV 疫苗的禁忌症。2vHPV 禁用于过敏性乳胶过敏者。4vHPV 和 9vHPV 禁用于对酵母有速发型超敏反应史的人。不建议在怀孕期间接种 HPV 疫苗。目前的中度至重度急性疾病是任何疫苗接种的预防措施。1-3
怀孕期间的注意事项
由于可用的安全数据有限,不常规推荐在怀孕期间接种 HPV 疫苗。但是,如果一个人在接种 HPV 疫苗后被发现怀孕,则不需要干预。该系列中的剩余剂量应延迟到怀孕后。3
在 4vHPV 临床试验期间报告怀孕的女性中的不良结局发生率(例如 自然流产、晚期胎儿死亡和先天性异常)在疫苗组和安慰剂组之间以及与在怀孕期间接受一剂或多剂的妇女的监测登记中的一致。此外,执照后登记处招募了 2,800 多名女性,她们在末次月经前 1 个月内或怀孕期间的任何时间接种了 HPV 疫苗。这些妇女的自然流产率和严重出生缺陷率并不高于未暴露的对照组人群。4一项针对 13 年至 27 年间活产的 2007-2013 岁女性的大型 VSD 研究发现,怀孕期间无意中服用 4vHPV 与不良妊娠或分娩结局无关。12
*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FDA) 将严重不良事件定义为导致“以下任何结果:死亡、危及生命的不良事件、住院治疗或现有住院治疗延长、持续或严重丧失能力或严重破坏进行正常生活功能的能力,或先天性异常/出生缺陷。不会导致死亡、危及生命或需要住院治疗的重要医疗事件,如果根据适当的医学判断,它们可能会危及患者或受试者,并且可能需要医疗或手术干预以防止本定义中列出的结果之一,则可能被视为严重事件。 此定义位于《联邦法规电子法典》第 21 篇第 312.32 节中。
引用
1. 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流行病学和预防。华盛顿特区: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2015 年。
2. Meites E、Kempe A、Markowitz LE。使用 2 剂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方案 – 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的更新建议。MMWR 发病率和死亡率周报 2016;65(49):1405-8。
3. Meites E、Szilagyi PG、Chesson HW、Unger ER、Romero JR、Markowitz LE。成人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的最新建议。MMWR Morb Mortal Wkly 代表 2019;68(32):698-702。
4. Markowitz LE、Dunne EF、Saraiya M 等人。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 (ACIP) 的建议。MMWR Recomm Rep 2014;63(RR-05):1-30。
5. Falcaro M、Castañon A、Ndlela B 等人。英国英格兰国家 HPV 疫苗接种计划对宫颈癌和 3 级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病率的影响:一项基于登记册的观察性研究。柳叶刀(英国伦敦),2021 年。
6. Kroger AT, Duchin J, Vázquez M. 免疫接种一般最佳实践指南。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 (ACIP) 的最佳实践指南。2017. https://www.cdc.gov/vaccines/hcp/acip-recs/general-recs/index.html(2017 年 10 月访问)。
7. 接种疫苗后的晕厥——美国,2005 年 1 月至 2007 年 7 月。MMWR 发病率和死亡率周报 2008 年;57(17):457-60。
8. Braun MM, Patriarca PA, Ellenberg SS. 免疫后晕厥。儿科与青少年医学档案 1997;151(3):255-9。
9. Bernard DM、Cooper Robbins SC、McCaffery KJ、Scott CM、Skinner SR。多米诺骨牌效应:青春期女孩对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的反应。澳大利亚医学杂志 2011 年;194(6):297-300。
10. Bednarczyk RA, Davis R, Ault K, Orenstein W, Omer SB. 11 至 12 岁儿童接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后的性活动相关结果。儿科 2012。
11. Naleway AL, Mittendorf KF, Irving SA, et al. 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和青少年疫苗接种。儿科 2018。
12. Lipkind HS、Vazquez-Benitez G、Nordin JD 等人。围孕期或怀孕期间接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后的母婴结局。妇产科 2017;130(3):599-608。
Hit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