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cience of Vaccine Safety in the U.S.

与任何药物或医疗产品一样,当我们决定接种疫苗时,我们希望能确信其益处大于任何可能的风险。
科学家和公共卫生研究人员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和担忧,尤其是在一个关于疫苗的错误信息和虚假信息导致人们对公共卫生领域最重大成就之一产生质疑的时代。在美国,疫苗会通过多个相互关联的系统进行评估,以确保其安全有效。
作为“公共卫生在线”的“疫苗基础”系列的一部分,丹尼尔·萨尔蒙(2003年博士、公共卫生硕士,国际卫生学教授兼疫苗安全研究所(外部链接)所长)与医学博士乔希·沙夫斯坦就疫苗安全性背后的科学原理进行了对话。他阐述了美国疫苗安全的高标准、政府机构和公共卫生研究人员研究及监测疫苗安全的方式,以及进一步加强安全性的机遇。本问答内容改编自他们的对话。
疫苗何时会进行安全性评估?
在疫苗研发和使用的每一个环节都会考虑疫苗安全性——从科学家开始考虑研发候选疫苗之时,到在动物、实验室以及临床试验中进行的测试阶段。即便在疫苗获得许可并在数百万人中投入使用后,安全性监测仍会继续。
与药物和医疗器械的安全性相比,疫苗的安全性有何独特之处?
出于几个原因,疫苗安全标准甚至高于药品安全标准:
- 它们的用途:疫苗通常用于预防,而药物则用于治疗。
- 接种者的健康状况:接种疫苗的人通常都很健康。
- 风险承受能力:监管机构对疫苗的风险或不良反应的承受能力要低得多。因为疫苗要接种给很多人,即使是罕见的不良反应也可能影响大量人群。
- 适用人群:药物旨在治疗特定疾病,而疫苗则面向所有人,或者至少是特定年龄段的所有人——例如所有儿童或所有成年人。
疫苗安全标准甚至高于药物安全标准。
疫苗的受众范围广泛,这也使得安全性评估更为复杂。研发药物时,其目标人群往往是明确的——患有特定疾病的人或有特定合并症的人,因此人们清楚需要在哪些人群中进行研究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而对于全民接种的疫苗而言,它对某些亚群的影响可能有所不同,且在试验中很难涵盖所有这些变量。这就是为什么即使在疫苗获批后,对其安全性进行监测仍然很重要。
如何判断一个人接种疫苗后出现的某种反应是否确实是由该疫苗引起的?
这是疫苗安全科学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无论是否接种疫苗,人们每天都会遇到不好的事情。如果你给大量人群接种疫苗,仅出于巧合,其中一些人在接种后也会遭遇不幸。在疫苗安全科学中,我们的目标是确定某一事件是接种疫苗导致的(即存在因果关系),还是纯属巧合。
当人们接种疫苗后出现健康问题时,很容易将其归咎于疫苗。但重要的是,我们要确定这种健康问题是由疫苗引起的,还是之后巧合发生、与疫苗毫无关联的情况。
临床试验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获得批准或许可前进行的大型1期、2期和3期临床试验是随机且设盲的,而随机化对于因果推断非常有用。如果在随机疫苗试验中发现某一医疗问题的发生率更高,那么就更有理由认为这是由疫苗引起的。话虽如此,即使有上万名参与者,疫苗临床试验仍存在局限性。如果某种反应较为罕见、仅发生在特定亚人群中,或者发病较晚,那么在临床试验期间是无法被发现的。
一旦疫苗获得许可或授权并被广泛使用,我们会关注在现实世界中,当数百万人接种疫苗后会发生什么。
大量证据显然并未表明疫苗与自闭症之间存在关联。
美国如何监管疫苗安全?
在疫苗的研发和测试完成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会参考其疫苗及相关生物制品咨询委员会(链接为外部链接)的意见,决定是否批准或授权该疫苗。
一旦疫苗获得授权或批准,安全性责任由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共同承担。这两个机构管理着一个名为VAERS(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链接为外部链接)的被动监测系统。任何人都可以向VAERS报告任何情况,因此,除了极少数例外情况,无法判断通过VAERS报告的不良事件究竟是真正由疫苗引起的,还是巧合。但该系统可以起到预警作用。
其他监测工作包括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生物制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统(链接外部)、V-safe(链接外部)(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在新冠疫情期间推出的一款工具)以及CDC的临床免疫接种安全评估(CISA)项目(链接外部)。约翰·霍普金斯疫苗安全研究所(链接外部)是多个CISA项目站点之一,致力于研究导致某些人群发生不良反应风险增加的生物学因素。
还有许多系统会收集数据,帮助研究人员和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监测疫苗安全性,区分因果事件与巧合事件,并就疫苗建议和接种时间表做出明智决策。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与医疗保健机构合作开展的疫苗安全数据链(VSD)(外部链接)是应用最广泛的系统。政府还拥有多个支持疫苗安全监测的不同系统,包括印第安人卫生服务局、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退伍军人事务部以及国防部。
你如何看待儿童疫苗导致自闭症这一说法?
已有16项开展良好的流行病学研究——由不同的研究人员在不同国家采用不同方法完成——这16项研究均未发现疫苗与自闭症之间存在关联。在科学领域,要证明一个否定结论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你必须关注证据的权重,而现有证据相当有说服力。且这些证据的权重显然并未表明疫苗与自闭症之间存在关联。
美国如何进一步加强其疫苗安全工作?
大型医疗数据库为安全性研究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VSD提供了关于美国约3%人口(大约1100万人)的大量数据。然而,在分析安全问题时,研究人员通常会关注特定的亚人群。当把这1100万人按年龄和性别分为不同亚组时,数据集会逐渐变小。
随着国内外电子健康记录和大型数据库的增长,我们可以整合和分析更多数据,以更精确地评估潜在不良反应的风险。
此外,我们还有一个巨大的机会来进一步加深对疫苗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发生人群的理解。对于一些罕见的不良反应,比如接种新冠疫苗后出现的心肌炎,或是接种流感疫苗后出现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我们一直难以弄清楚它们为何会发生以及会发生在哪些人身上。每百万接种流感疫苗的人中,可能会出现1到3例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例。弄清楚这种情况发生的方式和原因,或许能为疫苗研发或筛查实践提供参考,从而识别出不应接种疫苗的人群,从根本上预防此类不良反应的发生。
如果存在提高疫苗安全性的空间,这是否意味着疫苗不安全呢?
不,这是一种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我们会利用现有的工具和资源全力以赴,但我们始终希望让系统变得更好。随着我们在大数据、科学和基因组学方面不断取得进步,我们应该抓住它们所带来的机遇。
本问答经艾莉莎·罗森编辑,以精简篇幅并提升清晰度。
相关:
Hits: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