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不安全的注射操作

Preventing Unsafe Injection Practices

要点

  • 不安全的注射做法将患者和医护人员置于危险之中。这种伤害是可以预防的。
  • 一个要记住的好规则是一个针头,一个注射器,只有一次。

为什么它很重要

安全注射实践是每个提供者的责任。安全注射不会对人造成伤害,不会使提供者面临风险,也不会给社区带来危险废物。1注射器、针头和药物的不当使用和处置会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风险。

不安全的注射操作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

  • 血源性病原体的传播,如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 细菌或真菌感染的爆发。
  • 关于可能的疫情和暴露于血源性或其他病原体的患者通知,可能包括后续检测的建议(如丙型肝炎病毒、HBV病毒和艾滋病毒)。
  • 提供者转介给执照委员会进行纪律处分。
  • 病人对医疗事故的起诉。

背景

标准预防措施是CDC预防保健相关感染(HAIs)指南的基础,包括注射安全。它们反映了医疗保健提供者应该遵循的最低标准。

安全注射实践包括一次性使用针头和注射器,以及限制共用药瓶。

不安全的注射实践包括:

  • 用于外科手术、诊断和疼痛管理程序的镇静剂和麻醉剂的管理。
  • 用于化疗、美容手术和替代药物治疗的静脉注射药物的管理。
  • 使用盐溶液冲洗静脉注射管和导管。
  • 联合注射给药。

尽管有这些建议,由于不安全的注射操作导致的疾病爆发和患者暴露仍在继续。导致病毒、细菌和真菌传播的做法包括:

  • 为多个患者重复使用注射器。这包括更换针头或通过静脉(IV)导管进行注射的时间。23
  • 双蘸。例如,使用已经用于给病人用药的注射器接近药瓶或容器,然后将该容器中的药物用于另一个病人。4567
  • 为多名患者重复使用一次性药物。8910
  • 在准备和注射时未使用无菌技术。111213

以下安全注射实践对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 在准备和注射时,始终使用无菌技术。
  • 对每个病人使用新的无菌注射器和针头。一旦使用,注射器和针头都被污染,必须丢弃。
  • 不要用同一个注射器给一个以上的病人注射药物,即使更换了针头或通过插入的静脉注射管进行注射。
  • 不要将注射器或针头放入用于其他患者的药瓶、袋子或瓶子中。
  • 切勿将药物用于一个以上的患者。这包括静脉注射液的单剂量小瓶、安瓿、袋和瓶。
  • 限制多剂量小瓶的使用,尽可能将它们专用于单个患者。重复使用的多剂量药瓶应存放在指定的清洁药物制备区,远离患者直接治疗区。
  • 在硬膜外腔或硬膜下腔注射物质或插入导管时,务必使用面罩。

在指定的干净的药物制备区准备药物,该区不靠近潜在的污染源,包括水槽或其他水源。

定期清洁和消毒药物制备区域,并在有污染迹象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在药物准备区准备好用品(例如,无菌包装中的酒精擦手剂、针头和注射器以及酒精擦拭布),以确保员工能够遵守无菌技术。

最安全的做法是在尽可能接近给药时间时准备注射液。这降低了损害药物的风险:

  • 无菌:微生物污染或繁殖。
  • 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失去效力或吸附在容器上。

如果需要预抽取的注射器,一种选择是购买传统制造的预填充注射器。这些注射器由制造商进行质量保证,包括无菌和稳定性测试。另一种选择是从FDA注册的外包设施。外包设施符合现行的良好生产规范要求和其他要求,以帮助确保药品质量。

不要让针头多次插入药瓶隔片中。这为微生物进入小瓶并污染流体创造了直接途径。

每当无菌受到损害或有问题时,总是丢弃药瓶。

作为药物制备一部分的某些类型的操作可以被认为是药物配制。例子包括组合两种或多种药物或者产生一批预抽取的注射器。有关更多信息,请参考美国药典(USP)总则第797章和下面的无菌复合部分。14

用于注射或输注的单剂量小瓶液体药物仅被批准在单个病例、程序或注射中用于单个患者。

单剂量药瓶由制造商贴上标签,通常不含抗菌防腐剂。如果使用不当或受到污染,它们可能成为传染源。

切勿将包装为单剂量药瓶的药物用于一个以上的患者。如果需要细分单剂量小瓶的内容物,请咨询药学专业人员和USP 797标准。

如果单剂量药瓶看起来包含多个剂量或包含的药物多于单个患者所需,则不要保留该药瓶以备将来使用,即使是在同一患者身上。

不要合并(汇集)单剂量药瓶的剩余内容物或储存单剂量以备后用。

为了防止浪费或为一个以上的患者使用单剂量小瓶中的内容物,请选择并购买满足您需求的最小小瓶。

根据制造商的有效期,丢弃未开封的单剂量药瓶。

多剂量小瓶液体药物包含多于一个剂量的药物,并且被批准重复使用。

多剂量药瓶由制造商贴上标签,通常含有抗菌防腐剂,以帮助限制细菌的生长。防腐剂对病毒没有效果,也不能完全防止细菌污染。

尽可能将包装成多剂量小瓶的药物分配给单个患者。

用于一个以上患者的多剂量药瓶应存放在远离患者直接治疗区的干净的药物制备区。

如果多剂量小瓶进入直接患者治疗区,请将其专用于单个患者使用。即时患者治疗区的示例包括手术室和手术室、麻醉和手术推车以及病房或病房。

美国药典(USP)总则第797章建议如下

  • 未开封的多剂量药瓶应根据制造商的有效期丢弃。
  • 一旦多剂量药瓶被打开(例如针刺),药瓶应注明日期并在28天内丢弃,除非制造商为该打开的药瓶注明另一日期。过期日期不得超过制造商最初的有效期。14

有关多剂量疫苗瓶的储存和处理的信息,请参考疾控中心疫苗储存和处理工具包或制造商的建议。

特殊考虑

脊椎注射

在任何医疗机构进行脊椎注射时:

  • 在硬膜外腔或硬膜下腔注射物质或插入导管时,务必使用面罩。
  • 在所有脊柱注射操作后,使用无菌技术和其他安全注射操作(例如,仅针对一名患者使用单剂量小瓶或对比溶液)。15

对于其他脊柱手术,使用无菌技术并遵循安全注射操作。使用口罩可能是额外的预防措施。其他脊柱手术可能包括诊断性和治疗性腰椎穿刺或操作类似Ommaya储液器的装置以进入脑脊液。

无菌混合

美国药典(USP)制定了制备复合无菌药物的标准,以帮助确保患者安全并降低污染、感染或不正确给药等风险。美国药典关于无菌配方的章节<797> Pharmaceutical Compounding – Sterile Preparations将无菌配制定义为“将药物或原料药组合、混合、稀释、混合、重构、重新包装或改变以制成无菌药物。”用两个或更多无菌药瓶中的内容物制备注射器属于USP 797的范畴。更多信息可在USP <797 >常见问题.

增量(重复)给药

最安全的做法是使用一次注射器和针头给一个病人用药。注射器和针头应在使用后丢弃。然而,当这不可行时(例如,当从同一注射器向单个患者施用递增剂量是该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时),对同一患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器和针头应当作为严格遵守无菌技术的单个过程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注射器绝不能无人看管,并在手术结束后立即丢弃。

资源和工具

CDC有说明书和海报来帮助提供者防止不安全的注射行为。

  1. 世界卫生组织注射及相关程序最佳实践工具包。2010年3月。
  2. 接受疼痛补救治疗的患者中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的大规模院内爆发。ICHE 2004;25:576-583.
  3. 医院内疟疾和盐水冲洗。开斋节 2005;11:1097-1099.
  4. Fischer GE等人2007-2008年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一家内窥镜诊所不安全注射操作导致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刑事调查局 2010;51:267-273.
  5. Macedo de Oliveira A等人:在一家血液/肿瘤诊所的门诊患者中爆发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目的 2005;142:898-903.
  6. 摩尔·ZS等。与心肌灌注研究相关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北卡罗莱纳州,2008。海报展示于:卫生保健流行病学学会年度科学会议;2009年3月21日;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
  7. Gutelius B等:门诊内窥镜检查手术麻醉相关的多群肝炎病毒感染。肠胃病学 2010;139:163-170.
  8. 术后感染可追溯到静脉麻醉剂异丙酚的污染。NEJM 1995;333:147-154.
  9. Groshskopf LA等:血液透析中心因Epoetin污染导致的液化沙雷氏菌血流感染。NEJM 2001;344:1491-1497.
  10. Cohen等人:介入性疼痛管理程序后粘质沙雷氏菌血流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爆发。临床疼痛 2008;24:374-380.
  11. Samandari T等人在医生办公室频繁注射导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大爆发。ICHE 2005;26:745-750.
  12. 关节内注射后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在美国传染病学会第47届年会上展示的海报;2009年10月29日-11月1日;宾夕法尼亚州费城。
  13. 非医院医疗保健相关的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传播:美国,1998-2008。安实习医生 2009;150:33-39.
  14. 美国药典(USP) 797:药物合成指南——无菌制剂。2023年11月1日。
  15. 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2007隔离预防措施指南:预防医疗机构中传染性病原体的传播。访问时间为2011年1月25日。

  • 门诊血液学和肿瘤学实践中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血流感染的爆发。ICHE 2007;28:1311-1313.
  • 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产时腰麻后细菌性脑膜炎——纽约和俄亥俄州,2008-2009。MMWR 2010;59(3):65-9.
  • 菲利普BJ,弗格森S,阿姆斯特朗P,安德森调频,维尔德史密斯JA。外科口罩可有效减少由上呼吸道扩散引起的细菌污染。Anaesth. 1992;69(4):407-8.

发表回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