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疫苗效力

Predicting vaccine effectiveness

季节性流感是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重大威胁。疫苗是减轻流感负担的预防性工作核心,但研发出能与即将到来的流感季中流行毒株相匹配的疫苗,仍是一项挑战。如今,史文贤(Wenxian Shi)、里贾纳・巴齐莱(Regina Barzilay)及其同事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介绍了一种计算机模拟(in silico)方法,该方法可预测候选疫苗与未来流行病毒的抗原匹配度。在流感毒株持续进化的背景下,这为改进疫苗研发带来了希望。
这种名为 VaxSeer 的方法采用机器学习框架,通过整合两个预测模型来评估抗原匹配度。第一个模型基于此前开展的体外中和试验 —— 血凝抑制试验(ha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HI 试验),评估疫苗对特定病毒毒株的抑制效果(即 “抗原性”)。第二个模型以监测数据集为训练基础,利用蛋白质语言模型来预测每个病毒毒株(通过流感主要抗原血凝素体现)在即将到来的流感季中的预期出现频率(即 “优势度”)。这两个模型共同生成一个覆盖评分,该评分可预测特定疫苗对未来病毒毒株的潜在防护效果。
在一项为期十年的回顾性分析中,预测的覆盖评分与现实世界中的疫苗效力(定义为接种者感染流感的概率降低程度)呈现出强相关性。该模型的预测结果还与特定疫苗预防症状性疾病、减少就医次数的公共卫生数据高度吻合。重要的是,在多个流感季中,基于预测覆盖评分选择的疫苗毒株,其效果均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疫苗毒株。一个显著案例是 2016 年冬季流感季:VaxSeer 识别出了一种疫苗毒株,而世界卫生组织直到一年后才选中该毒株。这些数据表明,VaxSeer 可通过识别抗原匹配度更高的候选毒株,助力改进疫苗毒株的筛选工作。
总体而言,VaxSeer 在改进流感疫苗筛选方面具有潜力:它既可以作为辅助工具,为筛选过程提供参考依据;也能识别出前景良好的候选毒株,进而优先通过传统实验室方法对这些毒株进行后续验证。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扩展模型以纳入更多病毒抗原的考量,以及整合影响疫苗筛选的其他因素(如免疫史和接种时机)。
Attwaters M. Predicting vaccine effectiveness. Nat Biomed Eng. 2025 Oct;9(10):1562. doi: 10.1038/s41551-025-01539-w. PMID: 41107556.

Hits: 1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