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问题 EBV 血清阳性是否与小儿脓毒症期间的免疫失调和死亡有关?结果 在这项针对 320 名脓毒症儿童的队列研究中,EBV 血清阳性状态与死亡直接相关,并通过介质高铁蛋白血症和巨噬细胞激活综合征相关。

意义 这些结果表明,潜伏性 EBV 感染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会导致慢性免疫失调疾病和急性免疫失调疾病,例如小儿败血症。

摘要

 

重要性 EB 病毒 (EBV) 血清阳性与慢性免疫失调有关,包括多发性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COVID-19 后疾病和多种癌症。脓毒症是一种急性免疫失调疾病,导致全球五分之一的死亡。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儿EBV血清阳性、免疫失调与死亡率的因果关系。

设计、设置和参与者 该队列研究分析了 320 名患有脓毒症的儿童,该儿童在 9 个中心尤尼斯·肯尼迪·施莱弗国家儿童健康与发展研究所合作儿科重症监护研究网络表型小儿脓毒症诱发的多器官衰竭 (PHENOMS) 研究中,这些儿童之前未接受过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采集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血样和临床资料,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进行检测。因果算法在有向无环图中建模,随后应用敏感性和中介分析,并通过结构方程建模进一步确认。数据分析于2022年5月至2025年1月进行。

干预 在败血症 24 至 48 小时采集血样。

主要结果和措施测量炎症(C 反应蛋白、铁蛋白和 32 种细胞因子)、免疫抑制(离体肿瘤坏死因子对内毒素 < 200 pg/mL 的反应)、血栓性微血管病(ADAMTS13 活性 <57%)和 EBV 血清阳性(病毒衣壳 IgG)的循环生物标志物。因果推断分析确定了 EBV 血清阳性、免疫失调生物标志物、巨噬细胞激活综合征和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

结果 320例儿童(IQR年龄中位数为6[1-12]岁;男性172例[53.8%])中,150例(46.9%)既往健康,72例(22.5%)入院时免疫功能低下。172例(53.8%)与死亡直接相关,也与C反应蛋白、铁蛋白、白细胞介素18结合蛋白升高有直接因果关系,进而与ADAMTS 13活性降低、全血离体肿瘤坏死因子对内毒素反应降低有直接因果关系。中介分析发现,EBV血清阳性与死亡率相关(估计[SE],1.86[0.55];P <.001)。当EBV血清阳性和铁蛋白同时包含在模型中时,EBV血清阳性对死亡的影响仍然存在(估计[SE],1.52[0.57];P = .007),铁蛋白效应也是如此(估计[SE],0.50 [0.15];P = .001)。即使在调整MAS后,EBV血清阳性仍然与死亡显着相关(估计[SE],1.78 [0.56];P = .001)。

结论及相关性 在这项小儿脓毒症队列研究中,EBV 血清阳性与免疫失调和死亡率相关。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以解决潜伏性 EBV 感染免疫重编程构成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的可能性,该问题不仅会导致慢性免疫失调疾病,还会导致急性免疫失调疾病,例如败血症。

介绍

EBV IgG血清阳性反映的潜伏性EB病毒(EBV)感染普遍存在,影响90%以上的成人和40%-90%的儿童,具体取决于全球地区。1-5 EBV血清阳性与慢性免疫失调相关疾病的发展有关,包括多发性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COVID-19后疾病、多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包括B细胞淋巴瘤)和其他几种癌症(如鼻上皮细胞癌)。6-25 一种正在发展的理论认为,潜伏性 EBV 感染会导致宿主上皮和免疫细胞重编程,从而允许病毒逃逸并促进这些疾病的免疫失调。26-33

脓毒症的定义是感染和急性免疫失调,导致器官衰竭。最近的一项全球尸检审计发现,五分之一的死亡可归因于这种情况。34 之前的一项研究35 发现,死亡率增加与 EBV 衣壳抗原 IgG 血清阳性状态相关,但与 EBV DNAemia 聚合酶链反应 (PCR) 阳性无关,支持 EBV 潜伏期重编程,而不是活动性 EBV 感染作为不良结局的潜在因素。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检验了 EBV 血清阳性与急性免疫失调的发展相关的假设,该失调反映在同一儿科败血症队列中过度炎症、免疫抑制和血栓性微血管病的生物标志物。由于EBV衣壳抗原IgG抗体可以用IVIG输注,在较小程度上可以通过输血输血,36,37我们排除了以前接受过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的脓毒症儿童,并对整个脓毒症队列和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之前未接受过血液制品暴露的儿童子集进行了分析。

Epstein-Barr Virus Seropositivity, Immune Dysregulation, and Mortality in Pediatric Sepsis | Critical Care Medicine | JAMA Network Open | JAMA Ne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