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Boost Your Immune System?

我的右二头肌。油腻,有点黏,除此之外,和你的免疫系统完全不同。
这篇帖子有点取巧,因为它是对一期《Quackcast》的改写,但我近期有三场讲座和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要准备,所以有时候总得想办法应付一下。
“增强免疫系统”是什么意思?显然,大多数人认为免疫系统就像肌肉,通过锻炼它、给它补充营养剂和维生素,免疫系统会变得更强健、更强大、更厉害,就像环球先生隆起的二头肌一样——这就是我能想到的身体部位。他们所说的“增强”很模糊,类似于“气”或“先天智能”。他们从未真正说明要增强的是什么。
另一个常用的说法是“支持”。一种产品支持前列腺健康、乳房健康或支持免疫系统。这听起来就像免疫系统因年龄增长而受重力影响下垂,需要被提拉一下似的。
如果你身体健康,免疫系统是无法被增强的,而做好那些你在幼儿园健康课上学到的事情(合理饮食、锻炼和睡眠),就能为免疫系统提供它所需的一切增强或支持。
肯定会有人写信来说,美国人饮食糟糕,不爱运动,改善饮食和加强锻炼会对他们有益。这话说得没错。如果你不注意保养自己,你的免疫功能是可以得到改善,从而更好地发挥作用的。但如果你已经处于最佳的基线状态,你的免疫功能就无法再提升了。
免疫系统:极其极其极其极其简明的入门知识
什么是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由协调工作的细胞和蛋白质组成的一套极其复杂的系统。
存在多种抗体:IgG、IgA、IgM、IgE和IgM,其中IgG进一步分为5个亚型,IgA分为2个亚型,每种亚型对病原体不同部位的亲和力各不相同。
存在补体,这是一系列蛋白质,可通过两种不同的途径被激活,在杀死某些细菌以及吸引白细胞前往感染部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血液成分包括:多形核白细胞,也称为白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还有淋巴细胞,天哪,淋巴细胞有多种类型,且功能各异。每种细胞系在防止你死于感染的过程中,要么承担特定任务,要么承担一般任务。如果你被病毒感染,会有一种免疫反应;细菌感染会引发不同的反应;寄生虫感染则会产生另一种反应。而且,根据病原体的不同,以及你过去是否接触过这种感染源,每种反应中还存在不同的反应亚型。
有所有调节感染反应的蛋白质及其受体:趋化因子、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还有一堆由字母和数字组成的东西:IL6、TNF、CCR5等等,数不胜数。
还有Toll系统,它是免疫系统的一个分支,非常古老,在植物中也能找到。
而在那里,存在着所有非特异性免疫部分,它们有助于预防感染:血小板和纤毛会将潜在病原体清扫出去,铁代谢会让细菌无法获得铁,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以上只是对免疫系统组成部分最简略的概述。这几乎就像是说,你通过指出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包含“the”“and”“of”“verily”和“forsooth”这些词,就描述了他的作品一样。但这篇文章的目的并非详细描述免疫系统,因为那样我很快就会出洋相了。
呼吁具体说明:你实际上在增强什么?
所以,当某种东西据称能增强免疫系统时,我就得问,它增强的是免疫系统的哪一部分?是如何增强的?它在强化、提升或支持什么?是抗体?补体?还是白细胞?相关结果来自试管实验(这类结果往往没有意义)、动物研究,还是人体研究?如果是人体研究,研究对象是哪些人?结果真的有意义吗?还是说,这些结果只是来自质量低下的研究,样本量小,且在统计学上几乎没有显著性?
答案嘛,我们之后会发现,通常是什么用都没有。这不过是典型的小题大做,而且还是把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问题夸大其词。如果你在谷歌上搜索“增强免疫系统”这个短语,会找到超过28.8万个页面提供关于如何给这个老免疫系统“提提神”的建议。奇怪的是,在PubMed上用同样的短语搜索,会得到1100条参考文献,其中大部分与疫苗接种有关。如果你在PubMed上搜索“增强的免疫系统”,会得到4.1万条参考文献,大多涉及免疫学。但这些参考文献中,没有一篇是关于让一个健康人(免疫系统处于正常基线水平)的免疫系统功能变得更好,从而预防或治疗感染的。我至今还没见过一项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对于健康的、没有营养或其他方面缺陷的人来说,某种干预措施能显著提高免疫功能,并因此减少感染。也许这样的研究存在,只是我没找到。如果有的话,请把参考文献发给我。我猜评论区很快就会给我发来一堆例子。
如果你身体健康状况良好,那么你无法采取任何措施来改善自己的基线水平。
随机建议失效
随意浏览一些关于增强免疫系统的建议,会发现一些菲尔博士级别的蠢话——这些话无关痛痒,却又确实是事实。晚上睡个好觉。这还用说。定期锻炼。这更是废话。别做那种肥宅美国人,他们对锻炼的理解就是开车去汉堡王,点一份三层皇堡配超大份薯条。这算什么想法。不抽烟、不喝酒。这些网站往往把常见且广为人知的有益生活方式改变,和各种无稽之谈混在一起。
对了,我需要一种生活方式。据我所知,我现在只有生活本身。我过着这种生活,总有一天会不复存在。但我需要格调。这就是来自波特兰的人的问题:没有格调。有个老笑话是这么说的:酸奶和俄勒冈州的波特兰有什么区别?酸奶有文化(这里“culture”一语双关,既指“文化”也指“培养物”)。唉。
有许多江湖偏方据称能增强你的免疫系统。但具体增强的是什么,以及如何增强,都是个谜。或许你体内充满了毒素,那么各种各样的排毒疗法就能改善你的免疫功能。但具体是如何改善的呢?这又是一个谜。
所有那些经典的伪科学疗法:脊椎指压疗法、顺势疗法、针灸,也都能通过所谓的改变某种能量振动或疏通某些东西之类的方式来增强你的免疫系统。事实上,有一件很神奇的事是,据我所知,没有哪种伪科学疗法是不会被某个地方的某个人说成能增强免疫系统的。
定期接受脊椎矫正治疗的人,其免疫系统功能比不接受的人强200%。
顺势疗法药物能刺激免疫系统,帮助身体修复可能出现的任何失衡状况。
以下穴位对改善可能由免疫系统较弱引起的状况有效。云门穴(K 27)通过强化呼吸系统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对命门穴(B 23和B 47)施加持续、有力的按压,能增强免疫系统、使内脏恢复活力,并缓解与腰痛相关的疼痛。气海穴(CV 6)能强健腹肌和肠道,还有助于增强免疫、泌尿和生殖系统。对足三里穴(St 36)施加有力按压,能立即为免疫系统注入新能量,帮助强健主要肌群,提高耐力。内踝处的太溪穴(K 3)有助于平衡肾经、增强免疫系统。太冲穴(Lv 3)和曲池穴(LI 11)是缓解疼痛和增强免疫系统的重要穴位。外关穴(TW 5)有助于平衡免疫系统、强健全身。合谷穴(LI 4)是著名的通鼻和消炎穴位,能缓解关节炎疼痛并增强免疫系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膻中穴(CV 17)通过调节胸腺来掌管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并减轻焦虑。这些重要穴位中的每一个都能通过让内脏器官在最佳水平运作来对免疫系统有益。
我怀疑,如果一个人同时进行所有这些干预,你的免疫系统会被激活到极高的水平,你很可能会自燃。你是在这里第一次听到:自燃的原因是免疫系统受到多种同时的刺激。
这类无稽之谈之所以能得逞,部分原因在于我们都知道,生活中的压力源越多,患病的几率就越大,而且你的生活或生活方式越糟糕,你可能就会感觉越差,患病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这种现象在群体中是真实存在的。压力源越多,生活中发生不幸的可能性就越高。但这种影响对个体而言更难量化。如果你睡眠不好、饮食糟糕、不运动、遭遇离婚,再加上父母离世,那么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你出现健康问题的可能性会更大。我记得在医学院时曾计算过自己的压力得分,根据那个分数,我本应该在三个月前就已经去世了。
我敢打赌,当人们求助于这些江湖偏方时,他们确实感觉好多了,但这并非因为偏方本身,而是因为无论时间多么短暂,他们不再践行那些构成标准美式饮食和活动习惯的欠佳行为。他们可能只是在回归健康的基准状态,而非将健康提升到超出其本身所能达到的水平。
我敢打赌,经过600万年的进化,我们的免疫系统已经或多或少达到了最佳运行状态,只要我们做好基础的事情,比如吃得好、多锻炼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幼儿园就该学会却没学会的东西。你可能会缺乏维生素或睡眠不足等,这会让你容易生病,但如果你的身体处于基准状态,就无法以任何有意义的方式改善免疫系统了。
增强的来源
在阅读有关各类产品增强免疫力特性的文献时,你会发现他们用几种不同的结果来佐证自己的宣传,而所有这些结果都充斥着严重的夸张和言过其实的表述。
第一种完全是编造的。某个地方的某个人认定这款产品能增强免疫功能。这类说法往往基于所谓的“古老智慧”。要知道,正是这种“古老智慧”让我们认为地球是平的,让奴隶制存在,还认为女性低人一等,就是这样的古老智慧。它向来是个可靠的“指标”啊。大多数时候,根本没有数据能支持这些所谓“增强免疫力”的说法。
还有一些用于增强免疫系统的试管实验,
免疫系统始终致力于区分自身与非自身。你身体内的所有细胞都被蛋白质标记——为了让大家更清楚,这里说的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这些蛋白质在某种程度上是给免疫系统的信号。我细胞表面的这种蛋白质向我表明“我就是我”。别误会,我可不是要唱歌剧。它告诉免疫系统:“别攻击,我是自己人。”其他人的组织没有相同的标记。细菌和其他病原体不仅缺乏这些信号,它们的细胞中还含有一些成分,而人体已经进化出了针对这些成分的非常特定的反应。
例如,大肠杆菌的细胞壁中有一种名为脂多糖的毒素,人体的免疫系统分支—— toll 样受体能特异性识别这种毒素。如果将免疫细胞与化学物质或非自身生命体(细菌、病毒等)在试管中共同培养,细胞就会产生反应。这本就是它们的职责所在。在医学上,我们称之为炎症反应。
哦,你看:病毒、真菌、新的化学物质。它们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吗?不是。那就做出反应。消灭它们,消灭它们,消灭它们。这是我过去提出过的一个观点。如果你从免疫系统中取出一个细胞,将其暴露于某些化学物质或细菌中,你会激活这个细胞,引发炎症反应。它会进入准备状态。如果你随后用另一种病原体去攻击这个被激活的细胞,它消灭这种病原体的效果会比未进入准备状态的细胞更好。这只对某些病原体有效,通常是那些会被非特异性细胞介导免疫消灭的病原体。
李斯特菌和念珠菌一直是常见的病原体,免疫系统对它们的反应是非特异性的(即细胞免疫),而非特异性的(即体液免疫或抗体免疫),这可能是因为它们属于不太常见的病原体,从进化角度来看,像对更常见病原体那样产生特异性反应并没有意义。
一些生物体,通常是不常见的那些,会被免疫系统的非特异性反应杀死,而其他生物体,比如会被非常特异性的抗体杀死的病毒,或者确实需要补体才能实现最佳杀灭效果的脑膜炎球菌,则不然。这种反应被用来表明免疫系统正在被增强,并且他们暗示这种增强对你是有益的。其他试管研究可能显示,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或白细胞介素-1)会增加,这正是将免疫系统暴露于病原体或益生菌时人们会预期到的情况。
帖子的核心内容
那些声称自己的产品(例如益生菌)能增强免疫系统的人,会引用诸如此类的研究——这些研究表明,免疫系统细胞在接触细菌时会被激活,它们会对异物入侵表现出预期的炎症反应。他们称之为“增强”,而我称之为“炎症反应”。还有什么比让免疫系统做好准备,使其能更好地应对病原体更好的呢?这一前言将我们引向本文的核心:让免疫系统处于激活状态好吗?让免疫系统做好准备或被“增强”好吗?或许并非如此。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服用益生菌有助于提高老年人对流感疫苗的抗体反应,并缩短呼吸道感染的持续时间。短期的炎症反应可能有益,但你或许并不希望这种效果持续存在。
但这里有一些近期有趣的文献,是关于对急性和慢性感染产生炎症反应的影响的。所有类型的慢性炎症都与动脉粥样硬化(即动脉硬化)有关,Libby等人2002年发表在《循环》杂志上的文章《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对此有很好的综述。炎症状态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而不仅仅是感染。
首先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07年的一篇文章:《牙周炎的治疗与内皮功能》。
牙周炎是牙龈感染,而内皮细胞是排列在人体动脉内的细胞。因此,他们在英国选取了120名患有严重牙周病的人(这里可以插入你自己关于英国牙齿的笑话,我可不会用这种低级的嘲讽),对他们进行积极治疗或标准治疗。积极治疗的过程就像电影《霹雳钻》中的场景:
强化治疗组的患者在局部麻醉后,接受了辅助性的全口龈下牙菌斑生物膜强化清除,方法为龈上洁治和根面平整;无法保留的牙齿被拔除,并且将米诺环素微球局部送入牙周袋。
然而,这项研究关注的是炎症标志物和内皮功能。起初,当他们大力刮治牙齿(这会导致菌血症和出血)时,接受强化治疗的组在炎症迹象方面出现了大幅飙升,但从长期来看,随着牙龈愈合,他们的炎症标志物水平下降,动脉血流指标也有所改善。标准治疗组的患者没有出现相同的长期反应;他们持续存在炎症迹象和内皮细胞激活的情况。这意味着什么呢?
长期接触细菌会导致炎症状态,并对动脉产生不利影响。服用大量益生菌,或其他会引发炎症反应的物质,或者用江湖郎中的话说“增强免疫系统”,其作用应该类似于慢性牙周炎,会出现慢性持续性炎症迹象。
谁在乎呢?
也许是你,如果你正在服用可能真正激活免疫系统的免疫增强剂;这可能会导致慢性炎症,而慢性炎症与动脉硬化有关。
血栓形成,这是增强免疫带来的额外“奖励”
但等等,还有更多情况。炎症状态是一种促血栓状态。受感染的人会形成血栓,而且这种血栓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形成。血栓有几种常见的表现形式:心脏病发作、中风和肺栓塞(即肺部出现血栓)。现在有几项研究表明,近期感染与血栓事件之间存在流行病学关联。例如,2006年发表在《柳叶刀》上的《社区环境中急性感染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风险》一文就指出:
1987年至2004年间,英国全科医疗数据库中登记了7278名深静脉血栓患者和3755名肺栓塞患者。报告显示,在尿路感染后的两周内,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风险均增加了2.1倍。这些升高的风险需要超过1年时间才能恢复到基线水平。
尿路感染会在长达一年内增加你患血栓和肺栓塞的风险。
那心脏病发作呢?在《临床传染病》2007年第45卷第158-165页中,研究人员对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肺炎链球菌肺炎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两者之间的关联,这一关联从上世纪初就已被注意到。急性肺炎会引发心脏病发作。
中风?在《欧洲心脏杂志》中,研究人员查看了一个包含中风和心脏病发作病例的数据库,发现:
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在感染后的七天内,这两种事件的风险都会增加——对于心肌梗死,调整后的比值比(OR)为2.10;对于中风,比值比为1.92。感染后的三天内风险最高(心肌梗死的比值比为3.75,中风的比值比为4.07)。这些事件的风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因此在感染一个月后,额外风险几乎不存在。
而在退伍军人事务部的人群中,一种简单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就将5年预期寿命从84个月缩短至34个月:
佩拉尼博士表示,尽管长期生存率下降的原因尚不清楚,但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引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可能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等并存疾病的自然进程。她说,这一假设得到了最近一项研究的支持,该研究显示,那些临床治愈但出院时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升高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其长期生存率有所降低。
因此,慢性炎症和急性炎症都会增加血栓形成和血管事件的风险。如果益生菌和免疫增强剂真的有效的话,它们会起到什么作用呢?它们会引发急性和慢性炎症。可能有人会认为我在说疫苗,但这里不是。疫苗会促使人体产生针对所免疫对象的特定抗体,但不会引起全身性的炎症反应。
相关性并非因果关系……但是
我很清楚相关性不等于因果关系,也深知流行病学数据在证明因果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但我想请你思考一下,如果某种产品真的能增强你的免疫系统,那它其实是在激活你的炎症反应,这或许并不是什么好主意。
每次我听到怀疑论者谈论智能设计(ID)时,他们总会抱怨智能设计无法做出任何预测。我研究智能设计已经23年了,它是一门科学,我能做出预测。说智能设计在某种程度上低人一等,这简直是……嗯?什么?ID指的是智能设计?不是传染病?哦,那不一样。当我没说。
但我要做一个预测:那些使用益生菌或其他能明显引发炎症反应的物质,或者说,那些增强了自身免疫系统的人,会更容易中风、心脏病发作和出现肺栓塞。所以,当你看到某种产品声称能增强免疫系统时,要问一问:
- 谁说的?
- 免疫系统的哪个部分?
- 他们是不是把炎症反应称为免疫系统的增强?
如果第三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或许你应该避开这款产品。至于你的免疫系统,如果你身体状况正常,或许顺其自然就好。
Hit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