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gue is caused by the bacterium Yersinia pestis.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

瘟疫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细菌感染之一,在中世纪被称为黑死病的欧洲估计有5000万人死亡。

虽然极为罕见,但这种疾病今天仍然存在,新墨西哥州的一名男子在因该疾病住院后于 3 月死于鼠疫,俄勒冈州的一名男子在可能被他们的宠物猫感染后于 2 月被诊断出患有腺鼠疫

它由生活在啮齿动物身上的跳蚤传播。症状通常在感染后一到七天内出现,包括腹股沟、腋窝或颈部疼痛、肿胀的淋巴结(称为腹股沟淋巴结炎)以及发烧、发冷和咳嗽。

你是怎么得瘟疫的?

瘟疫影响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说法,通常,人们在被携带鼠疫耶尔森氏菌(引起疾病的细菌)的啮齿动物跳蚤叮咬后或处理受感染的动物后感染鼠疫。

自己生病的猫可以直接感染人类,而更强壮的狗可能会简单地将跳蚤带回主人身边。人们也可能因吸入受感染的人或动物咳嗽产生的飞沫而生病。

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说法,这种细菌之所以持续存在,是因为低水平在某些啮齿动物的种群中传播。这些受感染的动物及其跳蚤是细菌的长期宿主。

“它之所以没有被消除,是因为有一个动物宿主,”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病毒学和疫苗研究中心主任丹·巴鲁奇博士在2月份说。“这种细菌可以感染动物,而且由于我们无法在野外治疗所有动物,因此它在自然界中持续存在,因此偶尔会引起有限数量的人类病例。

你在哪里可以得到瘟疫?

鼠疫自然发生在美国西部的农村地区,特别是亚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亚州、科罗拉多州和新墨西哥州。在那里,每年平均有七例人类鼠疫病例被报告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但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发生的病例要多得多。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从 2010 年到 2015 年,全球报告了 3,248 例病例,包括 584 例死亡它说,三个最流行的国家是刚果民主共和国,马达加斯加和秘鲁。

鼠疫有三种类型——腺鼠疫、败血症和肺鼠疫。对于肺鼠疫 – 这意味着它会影响肺部 – 存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的风险。2017年马达加斯加的大规模疫情就是这种情况,当时有2348例确诊、可能和疑似病例,202例死亡。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示,美国上一次城市瘟疫流行发生在1924年至1925年的洛杉矶。

我应该有多担心?

现代抗生素(链霉素是通常的一线治疗药物)如果在症状出现后及时给予,可以预防并发症和死亡。该疗法用于两种最常见的鼠疫类型:腺鼠疫和肺鼠疫。

“它之所以在中世纪造成如此广泛的死亡和破坏,是因为当时我们没有抗生素,”巴鲁奇在二月份谈到瘟疫时说。

“虽然它可能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只要及早发现,通常很容易用抗生素治疗。所以现在它是一种非常可治疗的疾病。它不应该造成人们在黑死病中世纪的恐惧,“他说。“如果有人出现与鼠疫一致的症状 – 通常最初的症状是发烧,发冷和淋巴结肿大 – 然后就医,因为在早期阶段,鼠疫很容易用抗生素治疗。

据世卫组织称,腺鼠疫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死率为30%至60%,而肺鼠疫如果不及时治疗,总是致命的。

然而,在马达加斯加发现了一种对链霉素具有高度耐药性的腺鼠疫菌株。

超过80%的美国病例是腺鼠疫,这是最常见的感染形式。未经治疗的腺鼠疫可变成更严重的肺鼠疫,在细菌扩散到肺部后导致肺炎迅速发展。

有瘟疫疫苗吗?

有一种鼠疫耶尔森氏菌疫苗,但只推荐给高危人群,如直接与细菌打交道的科学家,纽约菲尔普斯医院的传染病专家哈里什·穆尔贾尼博士(Northwell Health)在2月份表示

“大多数人不需要疫苗,”穆尔贾尼说。

2019年对实验性鼠疫疫苗的回顾表明,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各种方法来开发有效的鼠疫接种。

由于不同的疫苗设计导致不同的免疫机制,作者得出结论,不同类型的组合可能会克服单个疫苗的局限性,并有效预防潜在的鼠疫爆发。

你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

预防鼠疫的关键步骤包括通过清除灌木丛、石堆、垃圾和多余的木柴,消除啮齿动物在家中、棚屋、车库和休闲区周围的筑巢场所。

向执法部门或当地卫生官员报告生病或死亡的动物;请勿自行捡起或触摸它们。如果您绝对必须处理生病或死亡的动物,请戴上手套。

如果您居住在流行地区,请采取额外的预防措施。使用含有避蚊胺的驱虫剂来防止跳蚤叮咬,并定期治疗狗和猫的跳蚤。不要和你的宠物一起睡觉,因为这会增加你患瘟疫的风险。最后,您的宠物不应狩猎或漫游啮齿动物栖息地,例如土拨鼠群。

编者注:这是 2019 年首次发布的故事的更新版本。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杰奎琳·霍华德(Jacqueline Howard)和米拉·郑(Mira Cheng)为本报告做出了贡献。

Plague is among the deadliest bacterial infections in human history. Cases still happen today | C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