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推荐疫苗概述:接种什么及为何接种?

A Summary of Recommended Childhood Vaccines: What and Why?

CME / ABIM MOC / CE
作者:继续医学教育(CME)作者:亨纳·帕特尔,药学硕士,注册药师 教员及披露信息
CME / ABIM MOC / CE 发布日期:2025年9月12日学分有效期至:2028年9月12日

推荐的儿童疫苗概述:疫苗种类及接种原因

全球需要提高疫苗接种率

接种疫苗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之一。[1,2] 儿童常规接种疫苗显著降低了由可通过疫苗预防的疾病导致的死亡率、发病率和残疾率。仅在美国,1994年至2013年间,儿童接种疫苗就预防了约3.22亿例传染病病例、2100万例住院病例和73.2万例死亡。[3]

在英国,2023至2024年间,没有任何一项儿童疫苗接种计划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95%覆盖率。尤其令人担忧的是麻疹、腮腺炎和风疹(MMR)疫苗接种率的下降。2023至2024年,2岁儿童的第一剂MMR疫苗接种率仅为88.9%,而2013至2014年这一比例为92.7%。[4] 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估计显示,2023年第一剂疫苗的接种率为85%,第二剂为73%。[5] 要预防疫情爆发,疫苗接种率必须持续保持在95%或以上。[4]

202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尽管85%(1.09亿)的婴儿接种了完整疗程的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DTP)疫苗,但全球仍有1430万婴儿未接种第一剂,560万婴儿仅接种了部分疫苗。[6] 这些儿童中约有一半来自亚洲、中东和非洲的10个国家。[2] 据预测,儿童疫苗接种率的下降还将导致美国爆发此前可通过疫苗预防的传染病。[7]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所有儿童接种的常规疫苗[8]

卡介苗

  • 原因:卡介苗(BCG)是唯一有效的结核病疫苗。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接种疫苗,可预防幼儿发生播散性结核病和肺结核。有充分证据表明,它在预防儿童致命性结核病方面具有有效性。[9]
  • 疫苗类型:牛分枝杆菌减毒活株。[10]
  • 有效性: 它对结核病最严重的表现形式(包括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有效率为70%至80%。但它在预防由结核病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方面效果较差,而呼吸道疾病是成人中更常见的结核病形式。[11]
  • 常见副作用:注射部位出现硬块,并伴有隆起的水疱。[12] 卡介苗疫苗主要建议在结核病高发的国家和地区使用。[9,12]

乙型肝炎病毒

  • 原因:大多数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由婴儿期和幼儿期感染引起的。HBV可导致肝损伤、肝硬化、肝衰竭、肝癌和死亡。[13]
  • 疫苗类型:乙肝疫苗含有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14] 血浆乙型肝炎疫苗已不再使用,原因是人们担心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浆中传播活的乙肝病毒及其他病毒。[14,15]
  • 有效性: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可在健康婴儿、儿童和青壮年中诱导产生超过95%的血清保护水平。[16]
  • 常见副作用:注射部位疼痛、酸痛、红斑或肿胀;头痛;发热;疲劳;易怒;呕吐;以及腹泻。[17]

脊髓灰质炎

  • 原因:脊髓灰质炎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接触病毒可能导致无症状感染、轻症、非麻痹性脊髓灰质炎(无菌性脑膜炎)或麻痹性脊髓灰质炎。[18]
  • 疫苗类型: 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可预防1型、2型和3型脊髓灰质炎,而二价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可预防1型和3型脊髓灰质炎。[19]
  • 有效性: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接种方案可提供最高的免疫原性,且可使用全剂量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实施,不会降低免疫原性。[8]
  • 常见副作用: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可能导致发热、烦躁、不适、头痛、腹泻和肌肉疼痛。[20] 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可能引起短暂的轻微局部红斑、硬结和压痛。[18]

DTP

  • 原因:
    • 白喉可引起呼吸道白喉或皮肤白喉,在罕见情况下还会导致全身性感染。白喉毒素进入血液后会对多个器官造成毒性损害。[21]
    • 如果无法获得 intensive 医疗护理,几乎所有感染新生儿破伤风的婴儿都会死亡,而存活下来的婴儿可能会出现长期严重的神经、智力和行为并发症。[22] 给儿童直接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可以保护他们在整个童年时期免受可能致命的破伤风感染。为预防新生儿破伤风,育龄妇女接种加强针也至关重要,因为儿童时期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力会逐渐减弱,且无法可靠地持续到育龄期。
    • 百日咳导致的重症和死亡几乎完全局限于生命最初的几周和几个月。[21]
  • 疫苗类型:百白破疫苗为灭活疫苗。[21,23]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TaP)和全细胞百白破疫苗(DTwP)在全球范围内均可获得,[23] 但仅推荐7岁及以上儿童使用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TaP)。[8]
  • 有效性:估计在70%到90%之间。[24]现有证据表明,这两种疫苗在婴儿出生后第一年的初始有效性相似,但与全细胞百日咳疫苗(DTwP)相比,无细胞百日咳疫苗(DTaP)的免疫力下降更快。[8]
  • 常见副作用:百白破联合疫苗(DTaP)可能导致注射部位红斑、发热和肿胀、红斑以及发烧。[25] 全细胞百白破疫苗(DTwP)与局部反应、发烧、易怒、食欲不振、嗜睡和呕吐相关。[21] 据报道,与全细胞百白破疫苗(DTwP)相比,百白破联合疫苗(DTaP)的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更轻微,严重不良事件也更少。[21,25]

流感嗜血杆菌 b型

  • 原因:超过90%的侵袭性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病例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中。该年龄段约59%的Hib脑膜炎病例发生在12个月以下的婴儿中。[26]
  • 疫苗类型:所有疫苗均为结合疫苗,可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例如,与百白破疫苗和/或乙肝疫苗联合使用)。[26]
  • 有效性:95%以上的婴儿在接种 Hib 疫苗基础系列后会产生保护性抗体水平,完全接种疫苗的婴儿中侵袭性 Hib 疾病并不常见。[27]
  • 常见副作用: 注射部位反应,尤其是疼痛和压痛。[26]

肺炎球菌(结合)

  • 原因:肺炎链球菌是5岁以下儿童肺炎和急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因。它可导致致命的侵袭性肺炎球菌疾病,如菌血症和脑膜炎,尤其在12个月以下的婴儿中更为常见。[28]
  • 疫苗类型: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s)可对多种血清型提供保护。[29]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PCV10和PCV13,但各国应考虑疫苗血清型的区域流行情况和耐药模式。[8]
  • 有效性: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s)对由疫苗血清型引起的儿童肺炎球菌疾病有效。[29]
  • 常见副作用:接种10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10)后,常见注射部位红斑和烦躁;接种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13)后,常见红斑和肿胀。加强剂接种后,副作用更为常见。[29]

轮状病毒属

  • 原因:轮状病毒性胃肠炎几乎都发生在婴幼儿群体中。[30] 它是5岁以下儿童患重症急性胃肠炎的主要原因,每年导致12.85万至21.5万例可通过疫苗预防的死亡。[31]
  • 疫苗类型:有减毒活疫苗,可通过口服接种。[31]
  • 有效性:在高收入国家,疫苗预防重症轮状病毒疾病的有效性为80%至90%。在中低收入国家,其有效性较低,为40%至70%。[31]
  • 常见副作用: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以及轻微的暂时性呕吐或腹泻。大多数婴儿在接种疫苗后没有任何问题。[32]

麻疹和风疹

  • 原因:
    • 麻疹病毒是人类中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之一。[33] 死亡率主要是由麻疹导致的对其他病毒和细菌感染的易感性增加引起的。麻疹每年仍导致超过10万名儿童死亡。[34]
    • 风疹病毒是全球范围内导致出生缺陷的最常见感染性原因,每年约造成10万名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婴儿出生。[35] 儿童和成人感染风疹后,症状通常较轻,会出现面部皮疹。[36]
  • 疫苗类型:减毒活疫苗。[35] 患者可接种联合麻腮风疫苗(MMR疫苗),其保护性免疫反应不会有太大变化。[33]
  • 有效性:接种2剂麻腮风疫苗后,预防麻疹的有效率为96%,预防腮腺炎的有效率为86%,预防风疹的有效率为89%。[37]
  • 常见副作用:注射部位疼痛、发烧和轻度皮疹。暂时性关节僵硬和疼痛主要发生在对风疹无既往免疫力的青少年中。[38]

人乳头瘤病毒

  • 原因: 约99.7%的宫颈癌病例是由致癌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的持续感染引起的,特别是16型和18型。[39] 没有高危型HPV感染几乎就不会发生宫颈肿瘤。高危型HPV感染也是肛门癌和口咽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尤其是HPV16型,不过这些部位偶尔也可能在没有HPV感染的情况下发生癌症。
  • 疫苗类型:重组DNA疫苗。[40]
  • 有效性:HPV疫苗具有高度免疫原性,已证明对阴道和外阴癌病变的预防效力超过90%。[40]
  • 常见副作用: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和红斑;头痛;发热;恶心;以及肌肉或关节疼痛。[41]

可能需要额外接种的疫苗包括[8]:

  • 生活在特定地区的儿童:日本脑炎疫苗、黄热病疫苗和蜱传脑炎疫苗
  • 高危人群:伤寒、霍乱、脑膜炎球菌、甲型肝炎、狂犬病、登革热和疟疾疫苗
  • 从具有特定特征的免疫规划中接种疫苗的儿童:腮腺炎、季节性流感和水痘疫苗
基于团队的提高儿童疫苗接种率策略
  • 医疗团队成员应在每次临床接诊时与家长一起回顾患者病史,并推荐所需疫苗。[42]
  • 关于儿童疫苗的讨论可以在产前阶段就开始,以帮助父母尽早了解推荐疫苗的适应症和安全性。[43]
  • 儿科临床医生推荐疫苗,有充分证据表明这能提高疫苗接种率。[43]
  • 采用循证沟通策略进行动机性访谈,并分享接种疫苗的个人经历可能会有所帮助。[43]
  • 通过实施疫苗接种常规医嘱、提醒和召回系统来实现团队内部的协调,是提高免疫接种率的有效策略。[42,43]
  • 利用免疫接种系统来识别疫苗接种覆盖率低的地区也很有用。[42]

表. 世卫组织立场文件摘要:儿童推荐常规免疫接种[8]

抗原第一剂年龄初级系列剂量剂量之间的间隔加强剂量注意事项
(详见脚注)a
第一至第二名第2至第3第3至第4
给所有孩子的建议
卡介苗出生后尽快1
  • 出生剂量和 HIV 患者
  • 普遍疫苗接种与选择性疫苗接种
  • 共同管理
  • 老年人的疫苗接种
  • 怀孕
乙型肝炎选项 1出生后尽快(< 24 小时)34 周(至少)第 1 剂 DTPCV4 周(至少)第 2 剂 DTPCV
  • 早产和低出生体重
  • 联合接种和联合疫苗
  • 高危人群
选项 2出生后尽快和高危人群44 周(至少)第 1 剂 DTPCV4 周(至少)第 2 剂 DTPCV
脊髓灰质炎bOPV + IPV

“首选时间表”(允许零碎索尔克 – IPV)

bOPV 6周

 

IPV 14周

5

(3 bOPV

和 2 个 IPV)

bOPV
4 周(最少)(例如,第 2 剂 DTPCV)

IPV
≥ 4 个月(至少)(例如,使用含麻疹疫苗)

bOPV
4 周(最少)(例如,使用 3 剂 DTPCV)
bOPV + IPV

“早期选项”

(仅限全剂量
IPV)

bOPV 6周

 

IPV 6周

5

 

(3 bOPV

和 2 个 IPV)

bOPV
4 周(最少)(例如,第 2 剂 DTPCV)

 

IPV的

14 周(最少)(
例如,第 3 剂 DTPCV)

bOPV
4 周(最少)(
例如,使用 3 剂 DTPCV)
  • bOPV 出生剂量
  • 疫苗类型
  • 分数剂量 IPV
  • 传播和进口风险
  • 当地流行病学、方案影响和“早期”备选方案的可行性
IPV / bOPV

顺序

8 周(IPV 第 1 次)

 

bOPV(IPV 第 2 剂后 4 至 8 周)

 

4

(2 剂 IPV 后
≥2 剂 bOPV)

IPV(4 至 8 周)bOPV(4 至 8 周)bOPV
(4 至 8 周)
仅限 IPV

 

6 至 8 周

 

3

 

4 至 8 周

 

4 至 8 周在 8 周龄时给予第一剂时需要 IPV 加强剂
(第 3 剂后 6 个月<
  • 仅适用于无脊髓灰质炎地区输入风险极低且常规免疫覆盖率持续较高的国家(3剂百白破疫苗>免疫率为90%)
仅限 IPV 的替代(允许分数)≥ 14周2≥ 4 个月
(例如,使用含麻疹疫苗)
含百白破疫苗 (DTPCV)6 周(最少)34 周(最少)
至 8 周
4 周(最少)
至 8 周
3 个助推器:

 

12 至 23 个月 (DTPCV)

 

4 至 7 年
(含 Td/DT 疫苗),见脚注a

 

9 至 15 岁 (Td)

  • 延迟/中断的时间表
  • 联合疫苗
  • 孕产妇免疫接种
b型流感嗜血杆菌选项 16 周(最少)

59 个月(最长)

34 周(至少)第 2 剂 DTPCV4 周(至少)第 3 剂 DTPCV(见脚注)一个
  • 如果> 12 个月大,则单剂量
  • 不建议 5 岁>儿童使用
  • 延迟/中断的时间表
  • 联合接种和联合疫苗
选项 22 至 3如果只有 2 剂,则为 8 周(至少)

如果 3 剂,则为 4 周(至少)

如果 3 剂,则为 4 周(至少)最后一次给药后至少 6 个月(至少)
肺炎球菌(结合物)选项 1:
3 次原发疫苗 +
0 次加强针
6 周(最少)34 周(最少)4周
  • 时间表选项(3 个主要 + 0 个助推器 vs 2 个初级 + 1 个助推器)
  • 疫苗选择
  • HIV 阳性和早产新生儿加强针
  • 老年人的疫苗接种
选项 2:
2 个初级 +
1 个加强针
6 周(最少)28 周(最少)9 至 18 个月
轮状病毒6 周(至少)
第 1 剂 DTPCV
2 或 3 个,具体取决于产品4 周(至少)第 2 剂 DTPCV对于 3 剂系列:
4 周(至少)第 3 剂 DTPCV
  • 如果> 24 个月大,不建议使用
麻疹9 或 12 个月

(至少 6 个月;
见脚注a
)

24周(最少;见脚注a)
  • 活疫苗的联合接种
  • 联合疫苗
  • 早期接种艾滋病毒疫苗
  • 怀孕
风疹接种含麻疹疫苗 9 或 12 个月1
  • 联合接种和联合疫苗
  • 怀孕
HPV的从 9 岁开始尽快(仅限女性个体)1 至 26 至 12 个月
  • 目标 9 至 14 岁女孩
  • 标签外 1 剂时间表
  • 带介绍的多年龄段队列
  • 怀孕
  • HIV 和免疫功能低下

一个所有脚注均见参考文献8:汇总表2–注释;5p-14p.
BCG,卡介苗-盖兰;bOPV,二价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DT、白喉、破伤风;百白破、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含百白破疫苗、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疫苗;HPV,人瘤病毒;IPV,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Td、破伤风、白喉。

Hits: 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