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病原体安全数据表 – 传染性物质
第一步 – 传染性病原体
名称: 科罗拉多蜱热病毒
同义词或对照表:科罗拉多蜱热 (CTF)、高山热和山蜱热脚注1脚注2、 蜱传热脚注3和虫媒病毒。
特征: 科罗拉多蜱热病毒 (CTFV) 是 Coltivirus 属和 Reoviridae 科的成员脚注1。该病毒是一种无包膜病毒,直径 80 nm,具有两个外衣壳和一个双链 RNA 基因组脚注2。它也被归类为虫媒病毒,因为它是通过昆虫传播的脚注4。
第二步 – 危险识别
致病性/毒性: 科罗拉多蜱热病毒 (CTFV) 是 CTF 的病原体脚注1。CTFV 可引起急性发热性疾病,症状包括突然发热、寒战、头痛、眼眶后疼痛、肌痛、畏光和恶心脚注2脚注5脚注6。半数患者出现双相发热,随后出现恢复期,随后出现第二发热期脚注5脚注7。大多数患者在 2 周内康复脚注7。罕见情况下,儿童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脑膜炎、脑炎和出血性疾病脚注3脚注5。持续性病毒血症是该疾病的特征,可在血液中检测到病毒长达 120 天脚注7。
流行病学:分布于北美西部(即加利福尼亚州、科罗拉多州、爱达荷州、蒙大拿州、内华达州、新墨西哥州、俄勒冈州、南达科他州、犹他州、华盛顿州、怀俄明州、阿尔伯塔省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海拔 4 000 至 10 000 英尺脚注2。大多数病例发生在 5 月至 7 月脚注1脚注2。美国每年报告大约 200-400 例病例脚注1脚注7。男女比例约为 2:1。大多数病例发生在 20 至 30 岁的人群中,但也报道了 2 至 85 岁的人群感染脚注1。CTFV 导致的死亡情况很少见脚注2。
宿主范围: 人类、多种小型哺乳动物(例如松鼠、花栗鼠、豪猪、鹿鼠和浓密尾巴木鼠)和蜱虫脚注2脚注5。
感染剂量: 未知。
传播方式:矢量传播(刻度)。蜱虫通过叮咬病毒血症宿主来感染病毒,随后当它们叮食新的宿主时,它们会通过唾液传播病毒脚注8。输血传播也有报道脚注2脚注5。
传染性:通常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已有通过输血传播 CTFV 的报道脚注2脚注5。
第三部分 – 传播
人畜共患病:是的 – 通过蜱虫叮咬从动物传播脚注3脚注5脚注6。
媒介:蜱虫,主要是 Dermacentor andersoni 脚注 1,脚注 2;然而,其他蜱虫,如西齿蜱、白齿蜱、Arumapertus、Haemaphysalis leporispalustris、Otobius lagophilus、Ixodes sculptus 和 I。 spinipalpus 也被发现感染了该病毒脚注 2、脚注 6。未受感染的蜱虫可能通过叮食受感染的哺乳动物宿主而受到感染脚注2。
第四部分 – 稳定性和生存能力
药物敏感性: 利巴韦林已在动物模型中显示出对 CTFV 的抗病毒活性,尽管其在人类中的疗效尚不清楚脚注1。
对消毒剂的敏感性:对脂质溶剂有部分抵抗力脚注3。目前尚无关于 CTFV 的更具体信息,但属于呼肠孤病毒科的病毒已被证明对戊二醛 (2%) 和加速过氧化氢 (AHP) (7% (v/v)) 敏感脚注9。
物理灭活:在 60 ºC 的温度下完全灭活 30 分钟脚注10和酸性条件 (pH 3。0)脚注3。
在宿主外存活:可在 37 ºC 的血清盐水溶液中存活数天脚注10。在冷藏血液中也可存活长达 6 周,在血栓中可存活 16-18 个月脚注11
第五部分 – 急救 / 医疗
监测:监测症状。可以从血液中分离病毒,也可以使用免疫荧光在红细胞中检测到病毒。ELISA、PCR 和 Western blot 诊断测试也已开发出来脚注5脚注7脚注8。
注意:并非所有国家/地区都提供所有诊断方法。
急救/治疗: CTF 通常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脚注1。没有特定的抗病毒治疗,支持性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脚注2。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因为它可能会加剧血小板减少症相关出血的可能性。
免疫接种:无。
预防: 无。
第六节 – 实验室危害
实验室获得性感染:截至 1980 年,已报道了 16 例实验室获得性感染脚注12。
来源/标本: 来自受感染人类和动物的血液、脑脊液和组织,以及来自受感染蜱虫的样本脚注2脚注6。
主要危害:意外肠外接种、暴露于病毒的传染性气溶胶以及被感染的实验动物和/或节肢动物(蜱虫)叮咬脚注12。
特殊危险:无。
第 VII 部分 – 暴露控制/个人防护
风险组别分类:风险组别 2脚注13。
收容要求:2级收容设施、设备和作实践,用于涉及传染性或潜在传染性材料、动物或培养物的工作。
防护服: 实验服。当皮肤直接接触受感染的材料或动物是不可避免的时,请戴手套。在已知或潜在有飞溅风险的地方必须使用护目镜脚注14。
其他预防措施: 所有可能产生气溶胶或涉及高浓度或大体积的程序都应在生物安全柜 (BSC) 中进行。应严格限制针头、注射器和其他尖锐物品的使用。对于涉及动物的工作或大型活动,应考虑采取其他预防措施脚注14。
第八部分 – 处理和储存
溢出物:让气雾剂沉淀下来,穿着防护服,用纸巾轻轻覆盖溢出物,并使用适当的消毒剂,从周边开始,向中心方向涂抹。清理前留出足够的接触时间脚注14脚注15。
处置:在通过高压灭菌、化学消毒、伽马射线辐照或焚烧处理之前,对所有含有或已与传染性生物体接触的废物进行净化脚注14。
储存:传染源应储存在有适当标签的防漏容器中脚注14。
第九节 – 监管和其他信息
监管信息:加拿大病原体的进口、运输和使用受到许多监管机构的监管,包括加拿大公共卫生署、加拿大卫生部、加拿大食品检验局、加拿大环境部和加拿大交通部。用户有责任确保他们遵守所有相关的法案、法规、指南和标准。
更新时间:2012 年 2 月
编制者:加拿大公共卫生署病原体监管局。
尽管本病原体安全数据表中包含的信息、意见和建议是根据被认为可靠的来源编制的,但我们对准确性、充分性或可靠性或因使用这些信息而造成的任何损失或伤害不承担任何责任。新发现的危险很常见,这些信息可能并不完全是最新的。
加拿大公共卫生署版权所有 ©
2011
年加拿大
引用:
页面详细信息
修改日期:
Hit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