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Pathogen Safety Data Sheets: Infectious Substances – Yellow fever virus
病原体安全数据表 – 传染性物质
第一部分 – 传染性病原体
名称:黄热病病毒
同义词或交叉引用:YFV脚注1, 黄叶黄连脚注1脚注2脚注3黄热病脚注1脚注2脚注3脚注4脚注5脚注6脚注7脚注8脚注9脚注10,和黑色呕吐物脚注1。
特征:黄病毒属和黄病毒科的成员脚注2脚注6。黄热病毒是一种直径为40至50 nm的球形包膜病毒脚注1脚注5,并具有单链正义 RNA 基因组脚注1脚注4脚注5。
第二节 – 危险识别
致病性/毒性:据估计,15%-50%的黄热病感染者会突然发病,首先出现发热、寒战和头痛脚注5。在发病的患者中,大约 57% 至 85% 的人会中止感染并康复,而不会发生经典黄热病。经典黄热病的特征是三个临床疾病阶段:感染、缓解和中毒。
感染 :这个阶段通常持续 3 或 4 天,其特征是强烈的病毒血症,症状包括发烧、发冷、不适、头痛、腰痛、膝盖疼痛、全身肌痛、恶心和头晕脚注2脚注4脚注5脚注6。检查时,患者的心率低于预期的发烧(Faget 征),以及结膜、舌头和面部充血和红斑。大多数感染在此阶段消退。高达 40。5°C 的温度与严重疾病和不良预后有关脚注5。
缓解 :这个阶段的典型表现是发烧和其他全身症状消退约 48 小时。病毒血症可能仍然存在,但通常会减弱脚注4>脚注5。
中毒 :大约 15% 至 25% 出现任何临床症状的人(或所有感染者的 10%)进展到这个阶段,通常发生在发病后 3 至 6 天,可持续 3 至 8 天。在此期间,病毒血症消失,抗体以及黄热病的典型症状(黄疸、肾功能衰竭和出血)出现脚注4脚注5。该阶段的常见症状包括发热、相对心动过缓、呕吐、恶心、上腹痛、黄疸、少尿和出血表现(黑便、血尿、非经期子宫出血、瘀点、瘀斑、鼻出血以及牙龈和针刺部位渗血)脚注2脚注5。许多患者会发展为以肝、肾、血液和心血管受累为主的多器官衰竭脚注5。
发生肝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的病死率为 20% 至 50%脚注5脚注6。死亡前通常伴有严重的低血压和休克,难以用液体和血管加压药控制脚注4脚注5。
流行病学:黄热病仅发生在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地区脚注4脚注5 脚注7。每年约有20万例黄热病病例脚注1,其中 90% 在非洲脚注1脚注7。非洲每年报告黄热病病例多达 5,000 例,南美洲报告 300 例,但据信真实发病率比官方报告高出 10 至 50 倍脚注4。
存在三个不同的传播周期。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中发生了森林(丛林)循环,黄热病毒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和蚊子之间传播脚注5。人类病例很少见,通常发生在森林或过渡地区职业暴露的人群中。非洲和南美洲都存在城市人-蚊-人传播周期;仅发生在非洲的大草原循环涉及黄热病毒在猴子、蚊子和人类之间的传播。
宿主范围:人类脚注1脚注2脚注5 脚注6、非人类灵长类动物脚注1脚注2脚注5、刺猬和金仓鼠脚注5。
感染剂量:未知。
传播方式:黄热热病毒通过伊蚊和血蚊叮咬从受感染的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和其他人类传播给人类脚注2 脚注4 脚注5脚注6脚注8。
传播性:没有证据表明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
第三节 – 传播
宿主:在城市地区:人类和蚊子(埃及伊蚊);在热带雨林地区:猴子和蚊子;在大草原地区:人类、猴子和蚊子脚注1脚注2脚注5脚注8。
人畜共患病:是的,间接来自被非人类宿主感染的蚊子(森林和稀树草原黄热病传播)脚注1脚注5脚注6。
媒介:黄热病的主要节肢动物媒介因地理位置而异脚注5。
城市 YF : 南美洲和非洲的埃及伊蚊脚注5脚注6。
森林 YF : 非洲的非洲伊蚊和南美洲的 Haemagogus 物种的成员脚注5脚注6。
大草原 YF : 西非的伊蚊、白头伊蚊、黄头伊蚊和非洲伊蚊,以及东非的非洲伊蚊和辛普森伊蚊脚注5。
第四节 – 稳定性和生存能力
药敏性:利巴韦林在体外对高浓度(潜在细胞毒性)的黄热病病毒具有活性脚注5。
对消毒剂的敏感性:被 3 至 8 % 甲醛、2 % 戊二醛、2 至 3 % 过氧化氢、500 至 5,000 ppm 有效氯、酒精、1% 碘和酚碘化学体灭活脚注11。
物理失活:通过加热(50 至 60°C 至少 30 分钟)、紫外线和伽马射线照射灭活脚注11。
在宿主外存活:低温保持传染性,在-60°C以下稳定性最高脚注11。
第五部分 – 急救/医疗
监测:监测症状。通过从血液中分离病毒进行确认脚注1脚注2脚注6或脑脊液脚注2在病毒血症阶段。其他检测方法包括免疫荧光脚注1脚注2脚注6, 聚合酶链反应脚注2脚注6、实时荧光定量PCR脚注2、补美固定、血凝素抑制、中和脚注1和 IgM 捕获 ELISA脚注1脚注2脚注6。
注意:所有诊断方法不一定在所有国家/地区都可用。
急救/治疗:治疗是支持性和对症性的,但由于感染高度依赖于病例,因此可能会有所不同脚注2。治疗和护理可能包括维持营养和预防低血糖、鼻胃管抽吸以防止胃胀气和误吸、静脉注射西咪替丁预防胃出血、通过补液和血管活性药物治疗低血压、给予氧气、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用新鲜冰冻血浆治疗出血、肾功能衰竭指征时进行透析以及用抗生素治疗继发感染脚注4。
免疫:有 2 种减毒黄热病病毒减毒活疫苗可用:神经营养型法国达喀尔疫苗脚注2和 17D 菌株脚注2脚注5脚注6脚注7脚注8,后者是唯一获准在加拿大使用的制剂。初次免疫后10天产生免疫力,并持续10年以上脚注12。只有经医护医局批准的指定黄热病疫苗接种中心诊所才能进行黄热病免疫接种脚注13,然后应将其记录在经过适当验证的国际疫苗接种证书上。
预防:访问流行地区或从流行地区前往无黄热病县的旅行者依法需要接种疫苗脚注2。此外,如果在黄热病感染前或潜伏期间给予被动抗体、干扰素和干扰素诱导剂可能有效脚注3。大多数情况下,当个人明显接触过黄热病毒时(即在实验室环境中)脚注4脚注5。旅行者在黄热病传播地区时也应采取预防措施,防止蚊虫叮咬。
第六节 实验室危害
实验室获得性感染:截至 1980 年,报告了 38 例病例,其中 8 人死亡脚注14。
来源/标本:血液脚注1脚注4脚注5脚注6, 肝组织脚注6和脑脊液脚注2。
特殊危害:直接或间接暴露于浓缩黄热黄热病 17D 疫苗的气溶胶脚注8。也有证据表明黄热病毒从患者受感染的血液传播给护理人员脚注9,来自受感染的猴子和小鼠组织,以及处理受感染的实验动物脚注10。
第七节 – 暴露控制/个人防护
风险组分类:风险组 3脚注15。
收容要求:涉及传染性或潜在传染性材料、动物或培养物的工作的收容 3 级设施、设备和作实践。
防护服: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应脱去街头服装和珠宝,换上实验室专用服装和鞋子,或穿上全覆盖防护服(即完全覆盖所有街头服装)。当直接处理传染性物质时,可以在实验室服装上佩戴额外的保护措施,例如手腕紧身的实心前防护服、手套和呼吸防护装置。在存在已知或潜在接触飞溅风险的地方必须使用护目镜脚注16。
其他预防措施:所有涉及传染性物质的活动都应在生物安全柜 (BSC) 或其他适当的初级收容装置中进行,并结合个人防护设备进行。受感染材料的离心必须在放置在密封安全杯中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或在生物安全柜中装载或卸载的转子中进行。应严格限制针头、注射器和其他尖锐物体的使用。开放性伤口、割伤、划痕和擦伤处应使用防水敷料覆盖。涉及动物的工作或大型活动应考虑采取额外的预防措施脚注16。
第八节 – 处理和储存
SPILLS:让气溶胶沉淀下来,穿着防护服,用纸巾轻轻盖住溢出物,并涂抹适当的消毒剂,从周边开始,向中心涂抹。清理前留出足够的接触时间(30 分钟)。
处置:通过蒸汽灭菌、化学消毒和/或焚烧对所有材料进行净化处理脚注16。
储存:装在密封的防漏容器中,并贴有适当的标签并锁定在 3 级密闭实验室中脚注16。
第九节 – 监管和其他信息
监管信息:加拿大病原体的进口、运输和使用受到许多监管机构的监管,包括加拿大公共卫生局、加拿大卫生部、加拿大食品检验局、加拿大环境部和加拿大交通部。用户有责任确保他们遵守所有相关法案、法规、指南和标准。
更新时间:2010 年 10 月。
准备:加拿大公共卫生局病原体监管局。
尽管本病原体安全数据表中包含的信息、意见和建议是从被认为可靠的来源汇编而成的,但我们对准确性、充分性或可靠性不承担任何责任,也不对因使用信息而造成的任何损失或伤害承担任何责任。新发现的危害很常见,这些信息可能并不完全是最新的。
版权所有 © 加拿大
公共卫生局,2010
年加拿大
引用:
页面详情
修改日期:
Hits: 1